深秋的望海坡,梯田一层叠着一层,像铺在山间的绿毯子——只是这绿毯上,如今堆着一座座浅褐色的“小山”,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脱毒土豆。阳光洒在薯堆上,泛着温润的光,风一吹,带着泥土和薯香的气息,漫过整个山坡。
三秒站在最高一层梯田边,手里拄着锄头,望着眼前的景象,嘴角忍不住上扬。村民们还在地里忙碌,有的弯腰拾薯,有的往麻袋里装薯,有的扛着麻袋往路边的拖拉机上运,欢声笑语顺着风飘得很远。春花抱着一个比她胳膊还粗的土豆,从地里跑过来,脸上沾着泥,却笑得格外灿烂。
“三秒哥,你快看这个!”春花把土豆举到三秒面前,土豆表皮光滑,沉甸甸的,她两只手都快抱不住了,“我刚从土里挖出来的,称了称,足足有三斤重!这哪儿是土豆啊,分明是金疙瘩!”
三秒接过土豆,掂量了掂量,确实沉得很。他想起去年试种时,最大的土豆也才两斤多,今年因为施肥、防虫都做得更到位,加上种薯是新订的脱毒种,产量和品质都比去年还好。“这‘金疙瘩’可不是凭空长出来的,”三秒笑着说,“要是还种普通土豆,就算再用心,也长不出这么大的薯块。”
春花点点头,把土豆放在旁边的薯堆上,又弯腰拿起一个中等大小的土豆,擦了擦上面的泥:“是啊,以前我娘总说‘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才知道,靠天也得靠科技。你看这脱毒种,又抗病又高产,还有张技术员教的拌种、施肥法子,哪一样都离不了科技。”
正说着,张大爷扛着一麻袋土豆走了过来,累得满头大汗,却笑得合不拢嘴:“今年这收成,比我年轻时种十年土豆的总产量还多!我家五亩地,收了快三万斤土豆,卖了两万八块钱,比种玉米、小麦强太多了!”他放下麻袋,坐在田埂上,掏出旱烟袋,却没点着,只是看着眼前的薯堆,眼里满是满足。
“大爷,您这钱可没白花,”三秒坐在张大爷旁边,“明年咱合作社还是全种脱毒土豆,种薯打八折,还能跟赵老板继续合作,保证您还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张大爷点了点头,抽了口旱烟:“以前我总觉得老办法靠谱,种了一辈子地,哪用过什么‘脱毒种’‘新技术’。现在才明白,土办法得跟新科技搭着来,才能有好收成。你看这望海坡的梯田,以前种普通土豆,一亩地最多收三千斤,现在种脱毒土豆,一亩地收五千多斤,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
三秒望着望海坡的梯田,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山脚下。梯田是老辈人传下来的,靠的是土办法,能保水保肥;而脱毒土豆、科学施肥、生物防虫,靠的是新科技,能提高产量和品质。两者结合,才让这梯田产出了更多的“金疙瘩”。
“您说得对,土办法得跟新科技搭着来,这才是咱的底气,”三秒说,“老辈人留下的梯田是根基,新科技就是翅膀,有了根基和翅膀,咱种地才不用再‘靠天吃饭’,才能稳稳当当的有好收成,才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春花也凑过来说:“明年我想跟着张技术员多学些种植技术,要是能学会培育脱毒种薯,咱合作社以后就不用再去县城买种薯了,还能卖给周边村的农户,又能多赚一笔钱!”
三秒笑着点头:“好啊,你肯学是好事!明年我跟张技术员说说,让他多教你些技术,以后你就是咱合作社的‘技术骨干’,带着大伙儿一起学科技、用科技。”
太阳慢慢西斜,把望海坡的梯田染成了金黄色。村民们已经把土豆都装上车了,拖拉机的“突突”声在山间回荡,准备把土豆运往镇上的收购点。三秒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望着满载土豆的拖拉机,心里满是踏实和自豪。
他知道,这堆成小山的土豆,不仅是今年的收成,更是科技赋能乡村的见证;这望海坡的梯田,不仅是老辈人的遗产,更是与新科技结合、孕育希望的土地。未来,他们还会引进更多的农业科技,种出更多的“金疙瘩”,让望海坡的梯田,成为远近闻名的“丰收田”,让合作社的村民们,都能靠着科技,过上富足、安稳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