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风裹着秋凉,吹得土豆窖顶上的茅草“沙沙”响。三秒蹲在窖口,手里拿着根长竹竿,正小心翼翼地探进窖里——这是村里的老土豆窖,深两米多,能存五千多斤土豆,今年收的晚熟土豆刚入窖三天,得每天检查通风和温度,免得土豆捂坏了。
“温度刚好,窖里也没潮气,土豆应该能存住。”三秒收回竹竿,用抹布擦了擦窖口的木盖,准备把盖子盖严实。就在这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的玉米秸垛里,有个黑影动了一下——那影子贴着秸垛,只露出半个脑袋,手里好像还拿着个小本子,正往窖这边瞅。
三秒心里一动,没声张,故意放慢动作,假装整理窖边的秸秆。他悄悄抬眼,借着月光看清了那人的模样——是邻村的刘梅,前几天在镇上的农资店见过,听说她今年也种了三亩土豆,就是不知道怎么储存,愁得睡不着觉。
“这姑娘,想学技术就直说,怎么还躲在暗处偷看?”三秒心里笑着,却没点破,反而转身往仓库走——他得跟春花商量商量,看看怎么帮刘梅。毕竟都是种土豆的,互相帮衬着,才能都有好收成。
回到仓库,春花正坐在桌边整理巡夜本,看见三秒进来,笑着问:“窖里的土豆没事吧?我刚煮了红薯,你快尝尝。”三秒接过春花递来的红薯,咬了一口,甜得流蜜。他把看见刘梅偷看土豆窖的事说了,春花愣了愣,随即笑了:“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刘梅。前几天张婶跟我说,刘梅家的土豆收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存,怕冬天冻坏了,正到处打听储存技术呢。”
“那咱们不如主动教她?”三秒放下红薯,认真地说,“咱们的土豆窖技术是爷爷传下来的,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教给她,她能保住收成,以后咱们有什么事,她也能帮衬一把,多好。”春花点点头,眼里满是赞同:“我也是这么想的!明天咱们去邻村找她,就说听说她愁土豆储存的事,来给她出出主意。”
第二天一早,三秒和春花提着一篮刚煮好的土豆,往邻村走。刘梅家在村东头,院子里堆着不少土豆,却没看见土豆窖的影子。三秒敲了敲门,刘梅开门看见他们,脸一下子红了,眼神也有些躲闪:“三秒哥,春花姐,你们怎么来了?”
“听说你家土豆收了,来看看你。”春花笑着把土豆递过去,“刚煮的,你尝尝,看跟你家的比哪个甜。”刘梅接过土豆,不好意思地请他们进屋坐。屋里的桌子上,放着个笔记本,上面画着土豆窖的草图,还有些潦草的字迹,写着“通风”“温度”“湿度”之类的词。
三秒看见笔记本,故意装作没看见,笑着说:“我们听张婶说,你正愁土豆储存的事?其实我们村的土豆窖技术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要是你不嫌弃,我们教你怎么建窖、怎么存土豆,保证你家的土豆能存到明年春天,一点都不坏。”
刘梅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激动得站起来:“真的吗?三秒哥,春花姐,你们真愿意教我?我……我昨天还在你们村的土豆窖那边偷看,就是想学着建个窖,你们别生气啊。”三秒和春花都笑了,春花拍了拍她的手:“傻姑娘,我们要是生气,就不会来这儿了。都是种土豆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哪能因为你偷看就计较呢。”
接下来的几天,三秒和春花每天都来帮刘梅建土豆窖。选窖址、挖窖、搭木架、铺茅草……每一步都教得仔细。三秒还把爷爷传下来的“土豆储存口诀”教给刘梅:“窖要深,通风好;温度稳,十五度;湿度够,不干燥;分层放,别堆高。”刘梅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还时不时提问,生怕漏了哪个细节。
建窖的时候,邻村的人都来看热闹,有人问刘梅:“这窖真能把土豆存到明年春天?”刘梅笑着说:“三秒哥和春花姐都教我了,肯定能行!等我家的土豆存好了,你们要是想学,我也教你们!”三秒听见了,笑着说:“大家要是想学,随时来问我们,咱们一起把土豆存好,一起赚钱!”
土豆窖建好的那天,刘梅特意杀了只鸡,做了一桌子菜,请三秒和春花吃饭。饭桌上,刘梅端起水杯,真诚地说:“三秒哥,春花姐,谢谢你们愿意教我技术,还帮我建窖。以后你们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我肯定帮忙!”三秒和春花也端起水杯,笑着说:“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没过几天,刘梅家的土豆就顺利入窖了。她按照三秒教的方法,每天检查窖里的温度和湿度,还在窖口挂了个小本子,记录每天的情况。有次她发现窖里有点潮,赶紧给三秒打电话请教,三秒教她在窖里放了些干石灰,很快就把潮气吸走了。
转眼到了冬天,镇上的超市开始大量收购储存的土豆。三秒和春花的土豆因为储存得好,又大又新鲜,超市给的价格比别人高了两毛钱。刘梅家的土豆也卖了个好价钱,她特意来跟三秒和春花报喜:“三秒哥,春花姐,我家的土豆卖了五千多块!比去年多赚了一千多!都是你们的功劳!”
三秒笑着说:“这都是你自己用心的结果。对了,我们打算成立一个土豆种植合作社,把村里和邻村种土豆的人都拉进来,一起选种、一起施肥、一起储存、一起卖,这样能跟超市谈个更好的价格,大家都能多赚钱。你愿意加入吗?”
刘梅一听,立马答应:“我当然愿意!有你们带着,咱们肯定能把土豆生意做起来!我这就去跟邻村的人说,让他们也加入!”
接下来的日子,刘梅成了合作社的“宣传员”,挨家挨户地跟邻村的种植户说成立合作社的好处。很多人听说三秒和春花愿意分享种植和储存技术,还能帮着卖土豆,都纷纷报名加入。短短半个月,合作社就有了三十多户成员,种植面积达到了五十多亩。
合作社成立的那天,大家在仓库里开了个会。三秒把早就准备好的“合作社章程”贴在墙上,上面写着“统一选种、统一施肥、统一储存、统一销售”的原则,还有每个人的分工。刘梅主动承担了“技术顾问”的角色,负责教新加入的成员怎么建土豆窖、怎么储存土豆。
“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要互相帮衬,一起把土豆种好,一起把日子过好!”三秒的话刚说完,仓库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刘梅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激——要是当初三秒和春花没有主动教她技术,她现在可能还在为土豆储存的事发愁,更别说加入合作社,跟大家一起赚钱了。
春天的时候,合作社的土豆获得了大丰收。因为统一选种和施肥,土豆的品质比往年好很多,个头大、口感甜,镇上的超市和餐馆都抢着要。刘梅带着几个成员,还把土豆卖到了县城的菜市场,销量特别好。
有次,县城的经销商来考察,看见合作社的土豆窖,忍不住赞叹:“你们这土豆窖建得真专业!土豆储存得这么好,比我们收购的其他地方的土豆新鲜多了!以后我们就跟你们合作社合作,长期收购你们的土豆!”
三秒笑着说:“这都是我们合作社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还会改进种植和储存技术,争取种出更好的土豆,让大家都能吃到新鲜、好吃的土豆。”
刘梅站在旁边,看着三秒和经销商谈合作,心里满是自豪。她想起去年冬天,自己躲在玉米秸垛里偷看土豆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那时候的她,肯定没想到,一次“偷学”,竟然让她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还加入了合作社,让自家的土豆生意越做越好。
夏天的时候,合作社组织大家去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三秒和春花带着刘梅和几个成员,去了山东的土豆种植基地。看到基地里的温室大棚和自动化灌溉设备,刘梅惊讶地说:“原来土豆还能这么种!咱们回去也试试建温室大棚,这样冬天也能种土豆,一年能收两茬!”
大家都很赞成,回来后就开始筹备建温室大棚。三秒和春花负责联系施工队,刘梅负责教大家怎么在大棚里种植土豆,合作社的成员们也都积极出钱出力,很快就建成了三个温室大棚。
冬天的时候,大棚里的土豆成熟了。新鲜的土豆在冬天上市,价格比平时高了不少,合作社的成员们都赚了个盆满钵满。刘梅拿着卖土豆的钱,给家里买了台新冰箱,还把父母接到了镇上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天晚上,刘梅和三秒、春花一起在土豆窖边巡夜。月光洒在窖顶上,茅草在风里轻轻晃动。刘梅看着三秒和春花,真诚地说:“三秒哥,春花姐,要是没有你们,我现在可能还在走弯路。谢谢你们愿意教我技术,还带我加入合作社,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三秒笑着说:“咱们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当初你要是没去偷看土豆窖,咱们也不会认识,这也是缘分。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努力,把合作社做得更大,让更多种土豆的人都能受益。”
春花点点头,看着远处的村庄,眼里满是希望:“以后咱们还要教更多人种植和储存技术,让大家都能靠种土豆过上好日子。这土地给咱们的不仅是庄稼,还有情谊,只要咱们互相帮衬,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风从田埂上吹过,带着土豆的清香。三个年轻人站在土豆窖边,看着满天的星星,心里都满是憧憬——他们知道,这个由一次“偷学”开始的缘分,会像土豆窖里的土豆一样,在时光的滋养下,长出更多的希望,结出更多的果实,让更多人的日子,像这冬天里的土豆一样,新鲜又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