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夜静得能听见雪花落在祠堂瓦檐上的轻响,祠堂里的白炽灯还亮着一盏,昏黄的光落在八仙桌上的账本上。三秒坐在长凳上,手里攥着支笔,对着摊开的年度收支明细发呆——账本上的数字一笔笔都算得清清楚楚,红手印密密麻麻盖在关键页上,可他总觉得心里还有本没算完的账,沉甸甸的压在心头。
帆布包放在脚边,里面装着刚填好的紫薯种植入股表和播种机订购单,纸上的字迹还带着点温度。白天分红时的吵嚷、核账时的紧张、商量明年规划时的热闹,像放电影似的在脑子里转,他一会儿想起李老栓皱着眉质疑的样子,一会儿又想起陈老五举着手报名入股的场景,嘴角忍不住往上翘,可转念又琢磨:“明年紫薯要是种不好咋办?播种机用不顺手大伙会不会有意见?”
“还没走啊?”门口传来一阵拐杖“笃笃”的声响,李爷爷裹着件厚棉袄,慢慢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碗冒着热气的姜汤,“天这么冷,喝碗姜汤暖暖身子。”
三秒赶紧站起来,接过姜汤,碗沿的温度顺着指尖传到心里:“爷爷,您咋还没睡?”
“听见祠堂里有灯亮,过来看看,”李爷爷在他旁边坐下,目光落在账本上,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红手印,“钱的账算完了?”
“算完了,”三秒点点头,又叹了口气,“可我总觉得还有啥没算明白。今天漏记了二柱子的工时,要是没复核出来,他肯定得委屈;李老栓一开始吵着要分结余,后来又同意买播种机,我总怕哪件事没做好,让大伙失望。”
李爷爷笑了,手里的烟袋锅子在桌上轻轻敲了敲:“傻孩子,钱的账好算,加减乘除一敲算盘就清楚,可人心的账难算啊。你以为大伙信的是你账本上的数字?不是,是你做事的理。”
他指着账本上“公益扣除200元给李奶奶买煤”那行字:“你把这钱花在明处,大伙知道你心里装着村里的老人;你漏记了工时,当场补钱还自掏腰包补偿,大伙知道你认错敢担责;你找农科所订紫薯种、签收购协议,大伙知道你是想让日子过好。这些事,比账本上的数字更金贵。”
三秒捧着姜汤,心里渐渐亮堂起来。他想起白天李老栓举着手说“跟着合作社干”,想起王二婶帮着给老人递面粉,想起陈老五主动说要帮着管播种机,这些画面像星星似的在心里闪。
“你今天守住了‘实在’的理,”李爷爷继续说,“不藏私、不糊弄,有错就改、有好就想着大伙,这样大伙往后才会信你,才会跟着你干。人心的账,不是算出来的,是攒出来的——今天你帮人家一分,明天人家就会帮你一分,日子久了,这账就越来越厚,合作社的根也就越来越稳。”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账本上的红手印上,每一个手印都泛着淡淡的光,像撒在纸上的星星。三秒看着那些手印,突然明白:这本账本上记的不只是钱,更是村里人的信任——李大叔的认真、春花的细心、大伙的包容,都藏在这些红手印里,藏在每一笔明明白白的记录里。
“爷爷,我明白了,”三秒笑着说,“以后我不光要把钱的账算清,更要把人心的账攒好。”
“这就对了,”李爷爷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天不早了,回去睡吧,明年还得种紫薯、用播种机,有的忙呢。”
三秒把账本仔细收好,放进帆布包,又端起姜汤喝了一口,暖意从胃里传到四肢。他锁上祠堂的门,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雪地上的脚印一步步朝着家的方向走,踏实又坚定。
他知道,往后的日子里,钱的账还会一笔笔算,人心的账也会一点点攒——只要守住“实在”的理,捧着“真诚”的心,合作社的账本就会越来越厚,村里人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