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合作社仓库,王二婶正踮着脚往墙上贴红纸条。每张纸条上都印着几行字,是县城超市反馈来的顾客评价,望海坡土豆又面又甜蒸着吃有股清香味比别家的耐放之类的话,被她用红笔圈得格外显眼。
贴这些玩意儿有啥用?陈老五扛着麻袋从旁边经过,袋口露出的土豆黄澄澄的,不如多印点传单,去县城菜市场发一发,那才叫宣传。
我正给新到的土豆分级,闻言直起腰笑了:五叔,这可比传单管用。您看这评价,回头客占七成,超市经理刚打电话说的,这才是真本事。我指着最上面那张,这位张阿姨说,她每周都来买,给孙子做辅食,就认望海坡的牌子。
王二婶拍了拍手上的灰,得意地瞅着满墙的好评:我早说过,咱的土豆不用吹,吃一次就忘不了。她忽然想起什么,往仓库外跑,我这就把我家小孙子带过来,让他也看看,他吃的土豆这么受欢迎!
起初,社员们对这些好评并不在意。李大叔总说:城里人就爱写这些虚头巴脑的,不如多给点实惠,每斤降五分,保准卖得更快。他还记得去年为了打开销路,合作社每斤土豆比市场价低一毛,才勉强挤进县城超市。
降价是能一时多卖,可坏了名声,想再提价就难了。爷爷拄着拐杖来仓库转悠,手指在好评上慢慢划过,我年轻那会儿,望海坡的小米在县城是响当当的,就靠熬粥能出油的口碑,不用吆喝也有人抢着买。这土豆啊,也得靠这股子实在劲儿。
为了让口碑更扎实,我按好评里的建议做了不少改进。有顾客说土豆大小不一,不好搭配做菜,我们就把分级标准再细化,从三个等级增加到五个,确保每个网袋里的土豆大小均匀;有人反馈有时候买到带芽的,我们就加强储存检查,把发芽率控制在1%以内。
赵老板来送货时,看见满墙的好评直乐:你们这是把仓库改成表扬栏了?他拿起张写着连续买了三个月,从没失望过的纸条,我做了十年生鲜,回头客能到七成的,你们是头一家。
他说这话时,超市的采购员也在旁边。采购员翻着评价本,上面记着顾客的建议和投诉,最近一个月的投诉记录是零。我们经理说了,采购员笑着说,下个月给你们扩专柜,从两米加到四米,再上两个新品——土豆泥预制包和烤薯专用薯。
消息传到村里,李大叔提着一筐刚挖的土豆来仓库:我家这地的土豆,个个跟选美似的,给新品专柜用正好。他蹲在好评墙前,看得格外认真,这上面说烤着吃流糖,我家的就有这本事,烤的时候能闻到焦糖香。
我们真的按顾客反馈做了细分产品。把淀粉含量高的大薯做成粉面烤薯专用,把甜度高的中薯装成蒸煮优选,还和县城的面包房合作,用小薯做土豆面包。上市那天,超市特意搞了试吃活动,不到半天,首批产品就卖光了。
有位常买望海坡土豆的张阿姨,特意找到超市经理,说要见见种土豆的人。我去县城赴约时,她拉着我的手说:我家老头子有糖尿病,吃别的土豆血糖总高,就吃你们的没事,医生说这土豆淀粉转化慢,是好东西。
她还带我去家里看她的土豆食谱,整整一个笔记本,记着用望海坡土豆做的菜,从酸辣土豆丝到土豆炖牛肉,每种做法后面都标着软糯度甜度的打分。我把这本子给邻居们传着看,现在楼里有十几户都跟着买。张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了缝。
我把这本食谱带回仓库,复印了几十份,分发给社员们。王二婶照着做了道蜂蜜黄油烤薯,给来收购的客商尝,赞得对方当场多订了五百斤。你看,她举着食谱说,这口碑啊,能从县城传到村里,还能从嘴里传到锅里。
秋收后,合作社的仓库比往年热闹得多。除了赵老板,还有不少陌生的收购商找上门。有做电商的,说要把望海坡土豆挂到网上,主打七成回头客的卖点;有做餐饮连锁的,想长期采购,专门用来做招牌土豆泥;还有农产品出口公司的,拿着检测报告说:你们的土豆农残指标全达标,能走出口渠道。
会计数了数递来合作意向书的商家,正好五家。以前是咱求着别人收,会计笑着说,现在是别人排队等着合作,这就是口碑的力量啊。
李大叔把新印的宣传册往客商手里递,册子的封面上印着好评墙的照片,下面写着七成回头客的选择我以前总觉得口碑是虚的,他挠着头笑,现在才知道,这比金奖银奖都管用,金奖是评出来的,口碑是老百姓吃出来的。
年底盘点时,合作社的销售额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利润增长了三成。最让人高兴的是,不用再靠降价抢市场,优质优价成了常态。赵老板在年终总结会上说:你们保住了口碑,就保住了定价权,这才是长久生意。
仓库的好评墙又添了不少新内容。有外卖平台的评价截图,点了二十次土豆沙拉,都是望海坡的;有社区团购的留言,邻居们拼单,一次买了五十斤;还有张手写的感谢信,是张阿姨的儿子写的,说他父亲的血糖因为吃对了土豆,控制得越来越好。
王二婶把这封信框起来,挂在好评墙正中间。这才是最好的口碑,她摸着相框说,不光是卖得多,还能帮到人,这土豆种得值。
我望着满墙的好评,忽然明白,口碑的积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藏在每个被仔细挑选的土豆里,藏在对顾客建议的认真回应里,藏在年复一年的坚持里。就像望海坡的土地,你对它用心,它就给你回报;你对顾客实在,他们就用一次次的回头,给你最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