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叫头遍时,春花就醒了。窗纸泛着青灰色,院里的玉米囤在晨光里显出模糊的轮廓,像个蹲在地上打盹的老汉。她摸过枕边的手机,屏幕暗着,昨天三秒帮她弄的小店还没开张,私信栏里只有几条问价的留言,她想着天亮了再回。
刚要翻身坐起,手机突然“叮咚”响了一声,短促又清亮,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显眼。春花的心跟着跳了一下,点开屏幕,私信栏里跳出个红色的圆点,头像是朵粉色的山茶花,昵称叫“云溪”,地址显示贵阳。
“你家玉米卖吗?我要500斤,邮费我出。”
白色的字排在深灰的对话框里,像地里刚冒头的嫩苗,看着不真实。春花把手机举到眼前,手指在“贵阳”两个字上戳了戳,屏幕冰凉,字却像活过来似的,在她眼里晃。贵阳?那地方离靠山屯得有几千里吧?她长这么大,只在儿子寄来的明信片上见过贵阳的山,青黛色的,跟老家的黄土坡完全不一样。
500斤?春花扳着手指头数。一麻袋玉米才装120斤,500斤得装四麻袋还多。她种了五亩玉米,今年收成好,囤里是攒了不少,可从没一下子卖过这么多。而且是卖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还是那么远的地方,人家真会给她打钱?
手机又震了一下,云溪发来张照片,是张餐桌,盘子里摆着蒸玉米,颗粒胀得鼓鼓的,外皮还带着点青。“我女儿爱吃玉米,总说超市买的没味儿。刷到你视频,看你家玉米是老品种,想试试。”
春花盯着那张照片,忽然想起小伟小时候。那时他总爱蹲在灶台边,等玉米蒸熟了,烫得直甩手也要啃,说“娘种的玉米有太阳味儿”。她的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半天,想回句“卖”,又怕这是三婶说过的“网上骗子”,打了字又删掉,删了又重打。
院门外传来脚步声,是三秒背着相机往地里去。他说今早要拍玉米穗上的露水,说那是“土地的眼泪,金贵着呢”。春花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趿着鞋就往外跑,跑到门口时差点被门槛绊倒,手里的手机差点飞出去。
“三秒!三秒!”她朝着田埂的方向喊,声音有点发颤。三秒回过头,鸭舌帽歪在头上,看见春花急慌慌的样子,快步走过来:“大姐,咋了?”
春花把手机往他面前一递,手指点着私信:“这……这是真的?她要500斤玉米,还说邮费她出。”她的声音抖得厉害,眼睛里又亮又慌,像揣了只扑腾的麻雀。
三秒低头看了看,嘴角弯起来,拍了拍春花的胳膊:“真的啊大姐!这是订单!好事儿!”他手指飞快地点着屏幕,“你看她主页,是个宝妈,发的都是孩子吃饭的视频,不像骗子。再说了,咱走平台交易,钱到了再发货,稳当着呢。”
“平台交易?”春花听不懂,只看见三秒在手机上戳来戳去,一会儿让她点确认,一会儿让她填地址。云溪又发来消息:“多少钱一斤?我先付定金。”三秒让春花报了价,比镇上收粮的贵两毛,云溪秒回:“行,我转200定金。”
没一会儿,手机“叮”地响了,是到账提示。春花看着那串数字,手心里全是汗,她拉着三秒的胳膊,指节都捏白了:“真……真有钱进来了?”三秒笑得更欢了:“大姐,这就叫电商!你看,你拍的视频没白拍吧?”
春花爹听见动静,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看见两人在院门口凑着手机看,皱起眉头:“又摆弄那匣子?地里的草都快比玉米高了。”春花把手机举到爹面前,声音带着哭腔:“爹!有人要买咱500斤玉米!贵阳来的!”
春花爹眯着眼看了半天,没看懂那些字,只看见到账提示上的“200”。他把锄头往墙上一靠,烟杆在手里转了两圈:“贵阳?那么远,玉米运到了不都馊了?”三秒在旁边接话:“叔,现在有冷链物流,跟冰窖似的,运到了还新鲜着呢。”
“冰窖?”春花爹显然没听过,却没再追问,只是蹲在门槛上抽起了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灭,映着他脸上的褶子。春花知道,爹这是不反对了。
那天上午,春花和爹开始挑玉米。要颗粒饱满的,没虫眼的,穗子长短匀称的。春花爹蹲在玉米囤前,双手插进金黄的玉米堆里,捧起来又放下,像在挑选宝贝。“这穗不行,顶端有点瘪。”“这个好,你看这颗粒,瓷实。”他嘴里念念有词,比当年给春花挑婆家还认真。
三秒帮着联系物流,电话里跟人说“要最结实的箱子,多垫点玉米叶防潮”。春花在旁边听着,心里像揣了团火,又暖又急。她找出家里最大的筛子,把挑好的玉米倒进去,一遍遍地晃,让那些碎粒和玉米须掉出来。
中午吃饭时,春花蒸了刚挑出来的玉米,给三秒和爹各递了一穗。自己却没心思吃,总盯着手机看,生怕云溪突然说不要了。三秒笑她:“大姐,你就放宽心,定金都付了,跑不了。”春花爹啃着玉米,忽然说:“下午我去镇上买几个新麻袋,旧的怕漏。”
傍晚,物流车来的时候,四麻袋玉米已经码在院坝里,袋口系得紧紧的,上面还贴了三秒写的“小心轻放”。司机师傅称重的时候,春花爹一直盯着秤砣,生怕差了半两。看着玉米被搬上车,春花心里空落落的,又有点甜,像刚啃了口熟玉米。
手机响了,是云溪发来的:“麻烦了大姐,等收到货给你补尾款。”春花回了个笑脸,手指在屏幕上停了停,又打了句:“放心,都是好玉米。”
那天夜里,春花做了个梦,梦见她的玉米躺在火车上,穿过山洞,越过河流,一路向南,最后落在一个小女孩的手里。那孩子咬了一口,笑得露出两颗小牙,说:“真甜。”
醒来时,天已经亮了。春花摸过手机,私信栏里有新消息,是云溪发的:“收到了!玉米特别好,我女儿吃了俩!尾款转过去了,以后还找你买!”
春花看着到账提示,又看了看窗外。太阳正从山后头爬上来,照在玉米囤上,金灿灿的。她忽然明白,原来这山里的玉米,真的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就像爹说的,只要是好东西,总有识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