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漏进算术本
三秒是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的。窗外的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像是老天爷忘了关水龙头。他摸过枕边的手机,屏幕上跳动着“陈校长”三个字,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陈校长是村小的校长,也是他小学时的班主任,没事不会这时候打电话。
“三秒,你现在有空不?”陈校长的声音带着喘,还夹杂着噼里啪啦的雨声,“村小的教室漏雨漏得厉害,孩子们没法上课了……”
三秒一骨碌爬起来,套上衣服就往外冲。他爹在厨房煮粥,见他急急忙忙的样子,隔着窗户喊:“早饭不吃了?”
“不吃了!村小漏雨,我去看看!”
村小离他家不远,也就三里地。以前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去年三秒出钱修了条水泥路,现在走起来顺当多了。雨丝打在脸上,凉丝丝的,路边的玉米叶被雨水洗得发亮,绿得晃眼。
还没到学校门口,就听见孩子们的嬉笑声,夹杂着老师的吆喝。三秒加快脚步,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皱起了眉——操场积了一大片水,几个孩子正光着脚在水里踩,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书包。
“三秒来了!”陈校长从教学楼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个脸盆,盆沿还滴着水,“快进去看看,这雨再下,教室都成水帘洞了!”
三秒跟着他往教室走。教学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盖的,红砖墙上爬满了青苔,窗户玻璃碎了好几块,用硬纸板糊着。刚走到二年级教室门口,就听见“滴答、滴答”的声音,抬头一看,屋顶的瓦片缺了好几个角,雨水正顺着房梁往下淌,在地上积了好几个水洼。
教室里,孩子们正把作业本举在头顶,有的蹲在桌子底下写字,有的干脆挤在教室后排没漏雨的角落。讲台上,一个年轻姑娘正踮着脚,用塑料布堵屋顶的漏洞,塑料布太小,根本挡不住,雨水顺着她的袖口往下流,把浅蓝色的牛仔裤浸得深了一块。
“这是城里来的支教老师,姓林,上个月刚到。”陈校长介绍道,“林老师,这是三秒,咱村的能人,开装修公司的。”
林老师回过头,脸上还沾着点灰,眼睛亮得像雨后的星星:“您就是李大哥吧?陈校长跟我提起过您。”她指了指屋顶,语气里带着急,“这雨从早上六点就开始漏,最厉害的时候,黑板上的字都被冲花了。”
三秒走到黑板前,果然看见上面的粉笔字晕成了一团团白影,像是被眼泪泡过。他又走到漏水最严重的地方,抬头看了看屋顶,椽子已经被雨水泡得发黑,有几根甚至往下弯着,像是随时会断。
“这房太老了。”三秒皱着眉,“得赶紧上房修瓦,不然椽子烂透了,整栋楼都得塌。”
“我找了几个村民,都说雨天上房危险,不肯来。”陈校长叹了口气,“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孩,想找个能上房的劳力都难。”
三秒正想说什么,忽然听见一个小男孩的哭声。他循声望去,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正举着算术本哭,本子上的算式被雨水泡成了一团墨,“我的作业……明天要交的……”
林老师走过去,蹲下身帮他擦眼泪:“别哭,老师再给你发一本,咱们重新写。”
三秒看着那本湿透的算术本,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教室也漏雨,陈校长就把自己家的塑料布拿来铺在课桌上,还笑着说:“漏雨怕啥?咱们在雨里上课,记得更牢。”那时候他觉得挺好玩,现在才明白,那是老师的无奈。
“陈校长,您去村头的小卖部买两捆塑料布,再弄点钉子。”三秒脱下外套,露出里面的t恤,“我去喊人,今天说啥也得把漏雨的地方堵上。”
二、屋顶上的人
三秒先去了村西头的老王家。老王以前是瓦匠,虽然现在六十多了,但手脚还利索。他敲开老王的门,老王正坐在炕头抽烟,见他浑身湿漉漉的,赶紧往屋里让。
“王叔,村小教室漏雨,您能去帮忙修修不?”三秒开门见山。
老王磕了磕烟袋锅:“雨天修瓦?不要命了?那屋顶的瓦片滑得很,踩上去容易摔下来。”
“我知道危险,但孩子们没法上课了。”三秒把刚才看到的情景说了说,“您就当帮我个忙,工钱我出,双倍。”
老王皱着眉没说话。他孙子就在村小上二年级,早上送孩子上学时,还看见教室漏雨,心里正犯愁。
“行吧。”老王把烟袋锅往炕桌上一放,“看在孩子们的份上,我去。但我一个人不行,得上房递瓦,还得个人在下面搭把手。”
“我去喊二柱子。”三秒心里一喜,“他年轻,手脚麻利。”
二柱子是村里的养羊户,前阵子他爹生病,三秒帮他保住了羊群,心里正感激着呢。三秒找到他时,他正在羊圈里喂羊,听说村小漏雨,二话不说就扔下羊铲:“三秒哥,你说咋干就咋干!”
等三秒带着老王和二柱子回到村小,陈校长已经买来了塑料布和钉子,林老师也把孩子们安置到了没漏雨的仓库里。
“先上房看看漏点在哪。”老王扛着梯子,走到教学楼墙边。梯子是铁的,锈迹斑斑,立起来时摇摇晃晃的。
“王叔,我先上。”二柱子年轻气盛,抓着梯子就要往上爬。
“你懂个啥?”老王把他拽下来,“上房修瓦得看风向,还得知道哪块瓦松了,瞎爬容易踩塌椽子。”
老王说着,踩上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雨水顺着他的裤腿往下流,在梯子上留下一串湿痕。爬到屋顶时,他蹲下身,用手摸了摸瓦片,“这瓦都酥了,好多都裂了缝,得换一批新的。”
“新瓦哪有那么快?”三秒在下面喊,“先找塑料布盖上,等雨停了再换瓦。”
“也行。”老王应着,“二柱子,把塑料布递上来,再拿卷绳子。”
二柱子把塑料布捆在竹竿上,往上举。老王接住,小心翼翼地铺在漏雨的地方,用绳子把四个角拴在椽子上。风一吹,塑料布鼓鼓囊囊的,像个大蘑菇。
“这样不行,得用钉子钉上。”老王喊道,“递盒钉子和锤子上来。”
三秒把钉子和锤子递上去。老王趴在屋顶上,一手抓着瓦片,一手挥着锤子,叮叮当当地钉着。雨水打在他的背上,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勾勒出瘦骨嶙峋的轮廓。
三秒看着心里不落忍,也顺着梯子爬了上去。屋顶的瓦片果然很滑,他刚站稳,就差点摔下去,赶紧抓住身边的椽子。
“你上来干啥?下面看着就行。”老王瞪了他一眼。
“我搭把手,快点干完。”三秒笑着,拿起一块瓦片压在塑料布上。
两人在屋顶上忙碌着,二柱子在下面递东西,陈校长和林老师则在教室里清扫积水。林老师时不时抬头看看屋顶,手里拿着手机,不知道在拍什么。
“三秒哥,那边也漏!”仓库里的孩子喊了一声,指着墙角的水洼。
三秒和老王赶紧挪到那边。这片的椽子弯得更厉害,老王踩上去时,椽子发出“嘎吱”的响声,像是随时会断。
“小心点王叔!”三秒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老王没说话,只是放慢了动作,一点点地铺塑料布。铺到一半时,他忽然“哎哟”一声,手里的锤子掉了下去,砸在教室的水泥地上,发出一声巨响。
“咋了?”三秒赶紧扶住他。
“脚滑了一下,没事。”老王摆摆手,额头上渗着冷汗,“老了,不中用了。”
三秒看着他发白的脸,心里酸酸的。他让老王在旁边歇着,自己拿起锤子继续钉。风裹着雨打在脸上,生疼,可他心里却热乎乎的。
陆续又有几个村民赶来帮忙,都是听说村小漏雨,主动过来的。有扛着梯子的,有拿着工具的,还有人带来了热水和馒头。
“三秒,我来搭把手。”是村东头的李大叔,他年轻时也干过瓦匠活。
“我也能上房!”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喊道,是刚从城里回来探亲的。
人多了,活就快了。大家分工合作,有的上房铺塑料布,有的在下面加固梯子,有的则帮着清扫教室。林老师把孩子们叫出来,让他们给大人递水,孩子们乐得不行,跑得像小炮弹似的。
雨渐渐小了,太阳偶尔从云缝里探出头,照在湿漉漉的屋顶上,闪着光。老王看着忙碌的人群,忽然对三秒说:“你这小子,跟你爹一样,热心肠。当年你爹就是这样,号召村民盖起了这所学校。”
三秒愣了愣。他只知道学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盖的,却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他爹的功劳。
“那时候村里穷,盖学校缺资金,你爹把准备给你娶媳妇的钱都拿出来了,还跑了好几个村,求爷爷告奶奶地拉赞助。”老王叹了口气,“可惜你爹走得早,没看到现在的学校……”
三秒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说不出话来。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锤子,忽然觉得这锤子有千斤重。
三、视频里的光
傍晚的时候,漏雨的地方终于都堵上了。教室里的积水被清扫干净,孩子们又回到了课桌前,琅琅的读书声飘出窗外,在雨后的空气里格外清晰。
大家收拾工具准备回家,林老师忽然拦住了他们:“等一下,我给大家看个东西。”
她打开手机,点开一个视频。视频里是刚才修屋顶的画面:老王在雨中爬上梯子,三秒在屋顶上钉塑料布,二柱子在下面递东西,还有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背景里是孩子们的笑声和雨声,画面虽然有些晃动,却充满了暖意。
“我把这个视频发到网上了,”林老师的眼睛亮晶晶的,“刚才看了一下,已经有好多人点赞评论了,还有人问能不能捐款帮村里修学校。”
大家都凑过来看。视频下面的评论密密麻麻的:
“这些村民太朴实了,为他们点赞!”
“孩子们太可怜了,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我想捐点钱。”
“我是做建材生意的,可以捐一批新瓦片。”
“怎么捐款?给个渠道!”
三秒看着这些评论,心里热乎乎的。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视频,竟然能引来这么多关注。
“这可真是个好事!”陈校长激动得直搓手,“有了捐款,就能把学校好好修修,孩子们就能在不漏雨的教室里上课了!”
“林老师,多亏了你。”三秒真诚地说。
“是大家的善举感动了大家。”林老师笑着,“其实我就是想记录一下,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幅画,画上是几个在屋顶上修瓦的人,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字:“谢谢叔叔爷爷。”
老王接过画,眼眶一下子红了。他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好孩子,等学校修好了,爷爷再给你盖个漂亮的操场。”
第二天,捐款就陆续到账了。有几十的,有几百的,还有一笔一万块的大额捐款,是一个匿名的好心人捐的。林老师专门建了个微信群,每天公布捐款明细和用途,让大家监督。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三秒带着村民们开始修学校,换瓦片,加固椽子,还刷了新的墙壁。城里来的志愿者也多了起来,有的帮忙搬运建材,有的给孩子们上课,有的则给村里的老人检查身体。
村小渐渐变了模样。崭新的瓦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窗户也换成了崭新的玻璃。教室里添置了新的课桌椅,还装上了投影仪,孩子们再也不用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了。
开学典礼那天,村里像过节一样热闹。孩子们穿着新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脸上洋溢着笑容。陈校长站在台上,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哽咽着说:“谢谢大家,谢谢所有帮助过我们村小的人……”
三秒站在人群里,看着崭新的学校,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想起了爷爷说过的话:“人这一辈子,做几件对得起良心的事,就不算白活。”
典礼结束后,林老师把三秒拉到一边,递给她一个信封:“这是剩下的捐款,我觉得应该给你,你为学校跑前跑后,花了不少钱。”
三秒把信封推了回去:“钱留给学校吧,买点图书和体育器材,孩子们需要。”
林老师看着他,笑了:“你真是个好人。”
三秒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抬头看了看天空,阳光灿烂,万里无云。他知道,漏雨的教室已经成为了过去,而新的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