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还挂在玉米叶尖时,三秒已经掰满了两大筐甜玉米。顺坡沟里的玉米秆压弯了腰,饱满的穗子垂在腰间,剥开绿皮,金黄的颗粒像缀满了碎金,指尖一碰就能沾到清甜的汁水。他挑着扁担往镇上走,扁担在肩头咯吱响,筐里的玉米棒互相碰撞,发出的闷响,像在催着赶路。
这是合作社试种成功的第一茬甜玉米。半个月前马春花的快手视频火了之后,贵阳的订单接二连三,可三秒总觉得,得让镇上人先尝到甜头。他特意挑了最饱满的穗子,筐沿还摆了几个刚掰的嫩玉米,打算让路人免费试吃。
镇上的集市刚热闹起来。卖猪肉的王屠户挥着刀喊价,炸油条的油锅冒着白气,马春花的杂货铺前已经围了几个等着买玉米的熟客。三秒把挑子往老槐树下一放,刚解开筐绳,就有个背着书包的学生跑过来:三秒哥,这是你种的甜玉米?我妈在快手上看见过!
尝尝。三秒递过去半个刚掰的玉米。学生咬了一口,眼睛瞪得溜圆:哇!比西瓜还甜!这一声喊引来了不少人,大家围着筐子七嘴八舌:给我来五个!能便宜点不?马春花从铺子里跑出来帮忙:都别急,先尝后买!她举着玉米棒往人手里塞,自己先咬了一大口,汁水顺着下巴往下滴。
三秒的手忙得不停,称玉米、收钱、找零,额头上的汗滴在玉米皮上,洇出一小片深色。有个老奶奶颤巍巍地摸出布包:后生,给我来俩小的,孙儿爱吃甜的。三秒挑了两个最嫩的:奶奶,不收钱,您尝尝。老奶奶不依,非要把硬币塞他兜里:种地不容易,哪能白吃。
日头升到头顶时,一筐玉米已经卖得只剩底。三秒正擦汗,突然听见有人哼了一声:这玉米水分太大,放不住。抬头一看,见镇东头惠民超市的赵老板背着手站在筐前,手里捏着个玉米棒,指尖在颗粒上抠来抠去。
赵老板在镇上开了两家超市,去年还想让合作社给供货,却因为压价太狠没谈成。三秒笑着递烟:赵老板,咱这是现摘的,新鲜。赵老板把玉米往筐边一扔,掸了掸手:新鲜是新鲜,就是不经放。我超市里的玉米都是冷库存的,能放半个月。他绕着筐子转了圈,声音突然拔高,大家别买多了,放两天就老了!
正掏钱的顾客停了手,有人拿起玉米闻了闻,有人放下已经称好的穗子。马春花从铺子里跑出来,举着自己刚买的玉米:赵老板这话就不对了,新鲜玉米就得现吃,放冷库的哪有这股甜味?她往赵老板手里塞了个玉米,您再尝尝,真不一样。
赵老板捏着玉米没说话,眼睛却瞟着筐底剩下的几个大穗子。三秒心里清楚,超市里的玉米都是外地运来的,论新鲜度根本比不过自己的。他没接话,只是把剩下的玉米摆得更整齐些。赵老板又说了几句水分大甜度不够的话,见没人理他,背着手往超市走,路过筐子的时候,突然抓起两个玉米棒往胳肢窝一夹,脚步飞快地进了超市门。
马春花想喊住他,却被三秒拉住了。算了马姐,送他尝尝。三秒看着超市的玻璃门笑了,他要是觉得好,说不定还能成咱的客户。正说着,刚才犹豫的顾客又围了上来:给我来三个!我相信现摘的!
太阳偏西时,最后一个玉米卖完了。三秒数着手里的钱,突然发现多了张五十的。马春花一拍大腿:准是刚才那个戴眼镜的老师,我给他找零他说不用找了,说支持咱合作社。两人正说着,赵老板的超市伙计跑过来:三秒哥,我们赵老板让问,明天能送两百个玉米到超市不?按市场价收!
三秒和马春花对视一眼,都笑了。往合作社走的路上,三秒想起爷爷常说的话:地不会骗人,种啥收啥。今天卖玉米的钱不算多,可手里攥着的硬币沾着玉米的甜香,比任何订单都让人踏实。
路过望海坡时,夕阳把玉米地染成了金色。三秒看见爷爷和陈老五蹲在地里,正给晚熟的玉米授粉。他突然喊:爷,明天给超市送玉米,您也去镇上看看!爷爷直起身,手搭凉棚往镇上望:不去,我在这儿守着,等它们长得更壮实。
晚风里,玉米叶沙沙作响,像在说悄悄话。三秒摸出手机,给贵阳的客户发了条消息:我们的玉米今天在镇上卖疯了,明天给您发最新鲜的!按下发送键时,他仿佛看见这些带着土地温度的玉米,正沿着公路、顺着网线,走到更多人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