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1. 名称:《三秒种大田》
2. 类型:乡村种田、创业励志
3. 基调:带着乌蒙山的糙劲儿,混着草海的湿润,藏着庄稼人“敢跟土地较劲”的憨直
4. 预计字数:50-70万字
二、故事背景
威宁县羊街镇,坐落在乌蒙山脉的坡地间,冬天冷得能冻裂水管,夏天雨水一冲就滑坡。镇上的人世代种玉米、土豆、红豆,靠“望海坡”的黑土吃饭——传说这片坡地连着草海,土底渗着湖水的湿气,种出的玉米甜、土豆沙、红豆绵。但这几年,年轻人多半去了县城或外地,坡上的地撂了一半,剩下的老辈守着“牛耕人挖”的老规矩,收成一年不如一年。
王三秒,羊街镇王家寨人,名字源于十岁那年抢收玉米,他能三秒掰一个穗子。初中没读完就跟着老乡去云南挖煤、到贵阳搬砖,三十岁这年,揣着攒下的八万块钱回了镇——他要把望海坡撂荒的百亩坡地盘过来,用羊街镇的土法子,种出能“卖出大山”的玉米、土豆、红豆。
三、人物设定
1. 主角:王三秒
- 特点:话少,手上有老茧,走路带风(在坡地练出来的稳当)。打小跟着爷爷在望海坡种地,能靠土色辨肥瘦,凭玉米叶卷曲程度知缺水,摸土豆表皮能判断淀粉含量。
- 执念:“羊街镇的庄稼,不该只在赶集日摆地摊卖。”
2. 王满仓(爷爷)
- 羊街镇的“老把式”,种了一辈子地,最懂望海坡的脾气:“这坡地,春分种玉米得带点羊粪,谷雨栽土豆要垫松针,红豆得种在半阴坡,不然结荚少。”起初骂三秒“瞎折腾”,偷偷在他的地里埋自己留的“老品种”,后来成了合作社的“土顾问”。
3. 马春花
- 羊街镇街上开小卖部的,娘家在草海边上,懂算账,会用智能手机拍视频。小时候总跟三秒在玉米地里捉迷藏,听说三秒要种地,拎着两袋威宁火腿就来了:“我入股,不干活,管卖。”
4. 陈老五
- 村里的老光棍,守着三亩薄地,爱喝酒,嘴上不饶人:“三秒,你爷当年种玉米都没敢包百亩地,你能行?”却总在三秒忙不过来时,扛着锄头来帮忙,收工要瓶包谷酒当报酬。
5. 赵老板
- 威宁县城做农产品批发的,专收玉米、土豆,总说“羊街镇的货好是好,就是量太少,运出去不划算”,压价压得狠,是三秒初期最大的“对手”。
四、故事梗概
(一)归乡:望海坡的地,荒得长树了
王三秒从贵阳工地回羊街镇,中巴车刚过羊街大桥,就看见望海坡——那片曾年产万斤玉米的坡地,如今长满了野花椒树,只有爷爷的两亩地还留着,像块补丁。
- 爷爷王满仓蹲在门槛上抽旱烟:“这地撂了五年,石头比土多,你包来干啥?填钱?”
- 陈老五拎着酒瓶晃过来:“三秒,城里姑娘不好找?回来看坡地?”
- 三秒没应声,第二天一早,揣着包谷粑就上了望海坡,一锄头下去,虎口震得发麻——土里全是碎石子。他掏出烟,给陈老五递了一根:“五叔,帮我找人翻地,一天两百,管饭,有酒。”
(二)起步:玉米苗被冻了,土豆遭了冰雹,红豆被野猪刨了
王三秒把全部积蓄砸进去:包地、买种子(选了县农业局推荐的“威玉11号”玉米、“威宁脱毒土豆”、本地老品种红豆)、雇了台履带式旋耕机(能在坡地走)。可望海坡的“脾气”比他想的烈:
- 玉米刚出苗,赶上倒春寒,夜里下霜,苗尖全冻黑了。王满仓骂他:“让你听我的,春分后再种,你偏不听!”转身却背来一筐草木灰,撒在苗根上:“这是你太爷爷传的法子,能缓过来。”
- 土豆刚开花,一场冰雹砸下来,叶子全烂了。三秒蹲在地头,看着刚结的小土豆滚在泥里,马春花突然说:“烂叶子没关系,土豆在土里长,我娘家草海那边有种‘冰雹后追肥’的法子,我问问。”
- 红豆快成熟时,夜里被野猪刨了半亩地,三秒气得在地里守了三夜,带着爷爷做的“土炮”(铁管装火药,一响能吓退野猪),冻得流鼻涕,却在第四天清晨看见陈老五:“我帮你守,你给我打壶包谷酒。”
(三)破局:羊街镇的土法子,比书本管用
王三秒慢慢摸透了望海坡的脾气,把爷爷的老经验和马春花查的“新技术”掺着用:
- 玉米:按爷爷说的“等高线种植”,顺着坡势开沟,下雨不滑坡;马春花帮着联系县农技站,在地里埋了“土壤墒情传感器”,手机能看缺水不缺水,比“看天浇水”准多了。
- 土豆:选的“威宁脱毒种薯”,种的时候按爷爷教的“垫松针”(草海边上的松针多,能保墒),冰雹后追了“羊粪+草木灰”,挖出来的土豆个个像拳头大,切开全是沙瓤,蒸着吃带甜味。
- 红豆:种在半阴坡(望海坡东侧有树荫,凉快),陈老五出主意,在地边种了圈“臭草”(野猪怕这味儿),再没遭过祸,结的豆荚密得把枝压弯,剥开是“红玛瑙”似的豆粒。
秋收时,望海坡成了羊街镇的“景点”:玉米穗子比胳膊粗,土豆一窝能刨十五斤,红豆装了二十麻袋。陈老五蹲在地里数玉米,数着数着蹲不住了:“三秒,你这玉米,比你爷当年种的甜!”
(四)扩大:办合作社,跟赵老板“硬刚”
王三秒的庄稼收了,赵老板从县城来,捏着个玉米穗子说:“水分大,顶多八毛一斤。”三秒直接把他往坡下引:“赵老板,你看这土,望海坡的黑土含腐殖质多,玉米不用晒,甜度够;土豆你蒸一个尝尝,沙得掉渣;红豆熬粥,不用提前泡——这价,得按‘精品’算。”
- 马春花没闲着,拿着手机在地里拍视频:“威宁县羊街镇望海坡的玉米,能当水果啃,土豆烤着吃比红薯甜!”发在快手上,有人留言:“我是贵阳的,要十斤土豆,能寄不?”
- 三秒索性拉着爷爷、陈老五,还有五户村民,办了“望海坡种植合作社”,马春花当“销售总监”,陈老五管“看夜”(防野猪),爷爷管“选种”,三秒管“种地”。
赵老板又来了,带着秤:“三秒,算你狠,玉米一块二,土豆八毛,红豆五块,我全收!”三秒摇头:“马春花说,贵阳的人愿意多花钱买‘望海坡’的牌子,我们自己运。”
(五)危机:雪灾压垮了玉米杆,土豆窖漏雨,赵老板使坏
合作社刚上正轨,麻烦就来了:
- 冬天来得早,一场大雪压垮了晚熟玉米的秸秆,损失了上万斤。陈老五喝着酒骂:“这破天气!”转身却组织人把雪扫了,用塑料布把玉米杆支起来:“能抢多少是多少。”
- 土豆窖没做好防水,漏雨,几十袋土豆发了芽。马春花急得哭:“这可咋整?”三秒却笑了:“发芽的土豆不能吃,但能当种薯,明年分给社员种,省买种钱。”
- 赵老板眼看三秒的货直接供到贵阳超市,偷偷跟几个村民说:“三秒给你们的分红太少,跟我干,我多给一毛。”陈老五把这话学给三秒听,三秒没吭声,把下季的分红方案贴在了村口:“多劳多得,种得好的,年底分威宁草海旅游名额。”
(六)逆袭:从摆摊到“网红”,望海坡成了招牌
王三秒的合作社扛过了坎,还玩出了新花样:
- 玉米:马春花联系贵阳的面包店,专供“玉米汁原料”,因为“望海坡的玉米甜度高,榨汁不用加糖”;留一部分做“威宁玉米粑”,真空包装,印上望海坡的照片,成了“伴手礼”。
- 土豆:跟威宁县城的薯片厂合作,专做“原味烤薯片”,用的就是望海坡的沙瓤土豆,脆得能当零食,网上卖得火。
- 红豆:马春花搞起“认养”,贵阳的客户交钱认养半亩红豆,三秒负责种,成熟了寄过去,附张“望海坡红豆生长日记”,不少家长带孩子来体验“摘红豆”,顺便去草海玩。
羊街镇的撂荒地全被盘活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六个,跟着三秒学种地。赶集日,合作社的摊位前总排着队,陈老五叼着烟维持秩序:“别急,都有,三秒种的,管够!”
(七)结局
王三秒成了羊街镇的“名人”,但他还是爱在清晨上望海坡,看露水挂在玉米叶上,听爷爷和陈老五在地头吹牛。马春花把合作社的货卖到了昆明、成都,却总说:“还是羊街镇的玉米最甜。”
赵老板成了合作社的“运输队长”,每次来都要带两箱贵阳的酸粉,跟三秒换玉米:“你这玉米煮酸粉,绝了!”望海坡的玉米、土豆、红豆成了威宁县的“地理标志产品”,县里还在坡上修了观景台,写着“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三秒站在观景台上,看着收割机在坡地游走,爷爷蹲在田埂上教年轻人辨土色,马春花举着手机直播摘红豆,风从草海那边吹过来,带着玉米的甜香,他咧嘴笑了——这望海坡的地,真养人。
五、章节示例(节选)
第五章:冰雹砸了土豆,马春花带了群“草海亲戚”
王三秒蹲在土豆地里,看着被冰雹砸烂的叶子,心里像被塞了块冰。刚结的小土豆滚在泥里,有的还带着伤,他捡起一个,表皮青了一块,捏着硬邦邦的——这要是长不成,合作社的启动资金就赔光了。
“你蹲这儿干啥?等着土豆自己长好?”马春花的声音从坡下传来,她带着几个戴草帽的人,扛着锄头、背着竹筐,筐里装着黑乎乎的东西。
“这是我娘家草海那边的叔伯,”马春花指着几个人,“他们说,冰雹砸了不怕,土豆在土里呢,只要根没断,追肥就行。”她打开竹筐,里面是发酵好的羊粪,混着碎松针,“我奶说的,这玩意儿最肥,撒在根上,土豆长得比以前还大。”
三秒没说话,看着那几个“草海亲戚”已经下地了,他们动作麻利,扒开土豆根边的土,把羊粪埋进去,再用碎土盖好,手法跟爷爷种土豆时一模一样。马春花蹲在他旁边,递过来个烤土豆——是从家里带来的,焦香扑鼻。
“你尝,”马春花把土豆塞他手里,“这就是去年用羊粪种的,沙得很。我爷说,望海坡的土跟草海是连着的,水脉通,肥跟上了,啥灾都不怕。”
三秒咬了口土豆,烫得直哈气,沙面在嘴里散开,带着甜味。他突然站起来,抢过一把锄头:“还愣着干啥?赶紧追肥,赶得上!”
那天傍晚,望海坡的土豆地里,一群人忙到天黑,马春花点起了火把,火光映着每个人脸上的泥点子,却都笑着——三秒知道,这土豆,能成。
六、宣传文案
王三秒,威宁羊街镇的“种地狠人”,三秒掰一个玉米穗子,十年在外漂泊,终究回了望海坡。他带着爷爷的老锄头、马春花的新主意,跟冰雹较劲,跟野猪斗智,把荒坡地种成了“金窝窝”。看羊街镇的玉米、土豆、红豆,咋从坡地走向城市——这望海坡的庄稼,藏着乌蒙山的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