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子刚染上酱紫色时,三秒带正盘算着给“鲜万家”超市的小张打电话,商量送货的事,二柱子就风风火火地闯进来了,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几穗玉米。
“三秒哥,你看这个!”二柱子把塑料袋往桌上一摔,气呼呼地说,“前王村的李老四,也种了甜糯玉米,刚才在镇上集上,他卖一块二一斤,比咱给超市的价还低五毛!”
三秒带心里咯噔一下,拿起玉米穗剥开看。颗粒倒是饱满,可浆水不如自家的黏稠,颜色也偏黄,一看就知道品种差了点意思。“他这玉米,能跟咱的比?”
“咋不能比?”二柱子急得直搓手,“买主不管品种,就看价钱!刚才我在集上听人说,李老四跟县城另一家超市签了合同,也是一块二,还说要跟咱抢生意呢!”
三秒带没说话,捏着玉米粒的手指微微发紧。甜糯玉米是望海坡第一个打开销路的作物,要是被前王村压了价,不光今年的收入受影响,以后再想跟超市谈价钱,腰杆都硬不起来。他走到院里,望着村东头的玉米地,绿油油的叶片在风里晃,像是也在替他犯愁。
“不行就降价呗,”春花端来一碗水,轻声说,“少赚点总比卖不出去强。”
“降不得。”三秒带摇摇头,“咱的玉米用的是好种子,施的是有机肥,成本比李老四的高。真降到一块二,基本不赚钱了,明年还咋种?”他知道李老四的底细,那人图省事,用的是普通玉米种混了点甜糯基因,施肥也全靠化肥,成本低得多,自然敢压价。
接下来的几天,三秒带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干啥都没心思。去地里看玉米,总觉得穗子没以前饱满;跟小张打电话,话里话外都透着犹豫,生怕对方提出降价。小张也听出了端倪,说:“三秒哥,前王村的玉米我看了,品质不如你的,要是你能保证品质,价钱好商量。但说实话,他们的低价确实有吸引力……”
挂了电话,三秒带蹲在玉米地边,看着穗子上的露珠滚落在地,心里空落落的。他想起春天播种时的期待,想起小李指导他防虫时的认真,想起陈老五帮他追肥时的汗水,难道就因为别人低价竞争,这些努力就白费了?
“琢磨啥呢?”陈老五拄着拐杖来了,手里还拎着个酒葫芦,“看你这愁眉苦脸的,天塌了?”
三秒带把前王村压价的事说了,末了叹口气:“五叔,您说我该咋办?降价吧,不赚钱;不降吧,怕超市跑了。”
陈老五没急着说话,蹲下来剥了穗玉米,啃了一口,咂咂嘴:“你这玉米,比李老四的甜,有嚼劲,值这个价。他那玉米,我尝过,水叽叽的,没后味。”他吐出粒玉米渣,“买东西的人不傻,好坏能吃出来。问题是,咋让他们知道你的好。”
“咋让他们知道?”三秒带眼睛一亮。
“让他们自己来尝,自己来看。”陈老五指了指玉米地,“城里人不是爱往乡下跑吗?你搞个‘采摘体验’,让他们自己来地里摘,摘下来直接煮着吃,尝出好味道了,还怕他们不买?价钱嘛,就按超市价,让他们体验了摘玉米的乐子,还能多卖钱。”
“采摘体验?”三秒带愣了愣,这词他听小李说过,说是城里人的新鲜玩法,没想到还能这么用。
“咋不行?”陈老五来了劲,“你想啊,城里人来摘玉米,不光买玉米,说不定还会买你的白菜、萝卜,中午在村里吃顿饭,又是一笔收入。比你闷头往超市送强多了,还不用看人家脸色。”
三秒带越想越觉得靠谱,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五叔,您这招太妙了!”他一拍大腿,“我这就给小李打电话,让他帮忙在城里宣传宣传!”
小李在镇上农技站工作,认识不少城里的朋友,听了三秒带的想法,一口答应下来:“三秒哥,这主意好!我帮你建个微信群,发点玉米地的照片,再写个活动介绍,保准有人来!”
没过两天,小李就打来电话,说已经有二十多户城里人报名了,定在下周末来采摘。三秒带赶紧张罗起来:在村口挂了个红布条,写着“望海坡甜糯玉米采摘园”;在玉米地里留出几条宽敞的通道,方便人走动;还在地头搭了个凉棚,支起几口大锅,准备现场煮玉米给大家尝。
陈老五也来帮忙,指挥着二柱子把玉米地周围的杂草除干净,又让王老五媳妇蒸了些玉米饼,准备当午饭。“咱望海坡的脸面,可不能丢。”他一边指挥一边念叨,“玉米要挑最好的,让城里人一看就稀罕;人要热情点,让他们来了还想再来。”
采摘那天,天公作美,晴空万里。一大早,就有城里人开着车来了,停在村口的空地上,红的、白的、黑的,像来了群花蝴蝶。三秒带穿着新洗的蓝布褂子,站在村口迎接,心里有点紧张,手心直冒汗。
“三秒哥,别紧张,就当是亲戚来串门。”二柱子给他打气,手里还举着个写着“采摘入口”的牌子。
第一个下车的是个戴眼镜的阿姨,提着个小篮子,笑着说:“我是小李的朋友,听他说你家的玉米特别甜,特意来尝尝。”
“阿姨您好,里面请,随便摘,摘下来能直接煮着吃。”三秒带赶紧引路,把人带到玉米地。
城里人像进了游乐场,兴奋地钻进玉米地,有的踮着脚找大穗子,有的举着手机拍照,还有的孩子直接坐在玉米地里,拿着玉米须当胡子玩,笑声像银铃一样洒满了地。
“这玉米真嫩,浆水真多!”一个大叔咬了口刚摘的玉米,赞不绝口。
“比超市买的甜多了!”阿姨们围着煮玉米的大锅,手里拿着玉米啃,嘴角沾着浆水也不在意。
三秒带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里比喝了蜜还甜。陈老五蹲在凉棚下,喝着酒,看着城里人和村里人说说笑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你看,”他对三秒带说,“这才是咱望海坡该有的样子,土地不光能长庄稼,还能长欢乐。”
中午吃饭时,城里人像在自家一样,围着桌子吃玉米饼、喝玉米粥,夸着春花的手艺好。有人问:“你们这还有啥农产品?我想带点回去。”
三秒带赶紧说:“有白菜、萝卜,都是没打农药的,还有自家腌的辣椒、咸菜。”
大家一听,又开始忙着装菜,不一会儿,带来的篮子就都装满了。结账时,没人讨价还价,有的还主动多给了钱,说:“体验这么好,多给点应该的。”
一天下来,不光玉米卖了个精光,白菜、萝卜也卖了不少,算下来比给超市送货还多赚了三百多块。更重要的是,好多城里人留了联系方式,说以后还要来,让三秒带种点别的蔬菜。
“三秒哥,您这招太神了!”二柱子数着钱,手都在抖。
三秒带笑了,心里却明白——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陈老五的点拨,是小李的帮忙,是大家伙儿的齐心,更是望海坡的土地,本身就藏着让人喜欢的魔力。
后来,前王村的李老四听说了望海坡的采摘活动,也想学着搞,可城里人尝过一次就不去了,说他的玉米不好吃,地里也没望海坡干净。没过多久,他的低价策略就撑不住了,玉米卖不出去,烂在了地里。
三秒带听说后,没幸灾乐祸,反而托人给李老四送了些甜糯玉米的种子,还有一本爷爷的旧账本,里面记着种玉米的诀窍。“都是种地的,不容易。”他对送信的人说,“让他好好种,明年咱可以一起搞采摘,把望海坡和前王村都带起来。”
陈老五听说了这事,拍着三秒带的肩膀说:“好小子,有格局。种地不光要想着自己赚,还得想着大家一起富,这才是正理。”
夕阳下,三秒带站在玉米地边,看着凉棚下收拾东西的乡亲,看着远处连绵的田野,心里踏实得很。他知道,竞争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主意、没担当。只要肯动脑子,肯用心,黄土地里总能长出新法子,长出好日子。就像这甜糯玉米,不光能填饱肚子,还能串起城乡的欢乐,串起庄稼人对日子的新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