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 i 机器人的收购落槌(以两千万拿下 90% 股份),张伟豪眼里的 mINI one 终于有了清晰的全貌 。
不再是只有硬件骨架的 “半成品”,而是即将注入语音交互 “灵魂” 的完整智能终端。
他没给团队留缓冲时间,当天就召集高世东与袁辉、朱平团队开会,核心只有一个:“尽快把小 i 内置到 mINI one 里,时间越短越好。”
会上,他做的第一个关键决策,是给小 i 机器人改名:“以后别叫小 i 了,就叫‘mini’。”
这个名字既与 mINI one 的品牌强绑定,又透着简约易记的亲切感,更重要的是,他当场让高世东启动 “mini” 全品类商标注册。
从第 9 类(电子产品)到第 35 类(广告销售),但凡能覆盖的领域全不放过。
“我可不想以后别的手机厂商,拿着‘mini’当型号用,咱们得把坑先占住。”
他这话里带着不容置疑,毕竟上一世 “mini” 作为手机细分型号的流行,他可没忘。
为了让 mINI one 更抓年轻用户,张伟豪又补了个 “彩蛋”:“高总,在系统里内置两款小游戏,切水果和愤怒的小鸟。”
这两款游戏在当时的移动端尚未普及,却已在海外小范围走红,他清楚它们的 “魔力” 简单易上手、自带传播属性,
既能填补初期应用生态的空白,又能成为年轻人之间的 “社交谈资”。
高世东当即点头,心里暗叹张伟豪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连 “娱乐刚需” 都考虑得滴水不漏。
好在技术适配比预想中顺利。
小 i 机器人早年就和企鹅移动有过合作,对移动端软件的适配逻辑本就熟悉,加上 mINI z1 系统是团队自研,源代码层面的对接少了很多第三方壁垒。
袁成团队负责把 “mini 语音助手” 的核心模块拆解成适配手机的轻量化版本,高世东团队则主攻 “语音唤醒 - 指令响应 - 系统联动” 的流畅度,
不到一周,就实现了 “喊一声‘mini’,就能唤醒助手” 的基础功能。
张伟豪对初期功能的要求很务实:“不用搞太复杂,能语音打电话、发短信、查天气,这三项先做扎实。”
他知道,对 2009 年的用户来说,“能用、好用” 比 “花里胡哨” 更重要。
而让他意外的是,袁辉团队还藏了个 “杀手锏”,因为是本土研发,“mini 语音助手” 居然支持五种方言模式,连带着普通话都分了 “标准腔” 和 “口语化” 两种识别模式。“
这比只支持普通话和粤语的 Siri 强多了!”
张伟豪当即拍板,“把方言模式作为重点功能,发布会的时候要重点提。”
忙完技术对接,他特意找袁辉、朱平深聊了一次,话题远超 “语音助手” 本身 。
他聊到了 “人工智能的未来”,聊到了 “基于大数据模型的个性化推荐”,甚至提到了 “语音助手与智能家居的联动”。
这些在 2009 年听着像 “天方夜谭” 的想法,从张伟豪嘴里说出来时,却带着清晰的落地路径:
“现在咱们先把手机端的基础打牢,等用户数据积累够了,就做个性化训练;
以后用户说‘mini,把家里的灯打开’,它能直接响应,这才是真的智能。”
袁辉和朱平听得心潮澎湃,他们不是没畅想过人工智能的未来,可从未有人像张伟豪这样,把 “遥远的未来” 拆解成 “一步步能落地的现在”。
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不少的掌舵人,两人心里对 “mini” 的期待彻底变了:
这不再只是一个 “手机语音助手”,而是一个能跟着张伟豪,提前站上人工智能赛道的 “潜力股”。
mINI one 工程机的屏幕亮着,张伟豪握着手机朝着扬声器,轻轻开口:“嗨,mini。”
没有丝毫延迟,机身里传来清晰的电子音:“我在!”
这声应答落下的瞬间,办公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高世东拍着袁成的肩膀,眼里满是兴奋;朱平盯着屏幕,手指还在微微颤抖;
他两人看到那部mini one手机后,惊为天人,这居然是一部手机。
而基于小i机器人的mini响应的那一瞬间,两人热泪盈眶。
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张伟豪居然是要把语音助手内置在手机里。
天哪,这应该是外星人才能想出来的吧。
可张伟豪却没跟着欢呼,他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鼻子忽然有些发酸。
这不是他重生后做的第一件事, 他搞过启明星学习辞典,投过互联网项目,甚至提前布局了芯片供应链。
但只有此刻,握着能回应 “我在” 的 mINI one,他才真切觉得,自己做了一件 “真正值得骄傲的事”。
上一世的记忆翻涌而来:所有人都说,是水果 4 改变了世界。
确实,自那部手机面世后,“手机” 的定义被彻底改写。
它不再是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工具,而是变成了能联网、能交互、能串联起生活方方面面的 “移动智能终端”。
它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覆盖了整个科技行业:
从屏幕材质的升级到芯片性能的迭代,从应用生态的爆发到移动支付的普及,
甚至连人们的社交方式、工作模式、消费习惯,都被它悄然重塑。
后来也有无数款手机问世,有人诟病它们少了早期的 “设计感”,有人吐槽 “创新乏力”,
可没有任何一款能像初代水果手机那样,彻底颠覆一个时代的认知。
而现在,他手里的 mINI one,正站在这个时代的起点上,提前搭载了属于华夏的 “语音灵魂”
它或许不是第一个做语音助手的,但却是第一个把 “本土方言适配”“轻量化交互”“生态联动” 揉进手机里的,它要走的路,
不只是模仿,而是和水果 4 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更早一步,定义属于自己的 “智能终端时代”。
“mini,查一下明天魔都的天气。” 张伟豪又开口,声音比刚才轻了些。
“明天魔都晴,最高气温 29 摄氏度,最低气温 18 摄氏度,紫外线中等,建议携带防晒用品。”
电子音流畅应答,屏幕上同步跳出天气图标和详细数据。
高世东忽然明白,张伟豪要的从来不是 “做一款好手机”,而是要让华夏的科技产品,
在 “智能终端” 这个划时代的赛道上,不再是追随者,而是和全球巨头站在同一排的领跑者。
张伟豪低头看着屏幕上 “mini 语音助手” 的图标,指尖轻轻划过。
上一世的遗憾,这一世是自己亲手弥补的;
上一世属于海外品牌的荣光,这一世要让华夏企业也能拥有。
“继续优化响应速度,方言识别再增加两种,下周我们做第二轮测试。”
他抬起头,眼里的酸涩已经褪去,只剩下清晰的坚定。
办公室里的人立刻应声行动起来,键盘声、讨论声重新响起,可这一次,每个人的脚步都比刚才更急促 。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的,不只是一款手机的研发,更是一件能改写行业格局、让国人骄傲的事。
而那声简单的 “我在”,就是这场征程最响亮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