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有序”星火的散逸,如同在浩瀚的宇宙信息海洋中,投入了一滴成分未知的奇异墨滴。它太微弱,太离散,其运动轨迹又受到某种高层规则的牵引,以至于残骸带的幸存者们,即便知晓其存在,也只能徒劳地目送它消失在深邃的虚空背景噪音之中,无法追踪,更无法拦截。
希望仿佛触手可及,却又转瞬即逝,这种滋味并不好受。残骸堡垒内的气氛,在短暂的振奋后,再次被一种混合着焦虑与无奈的沉闷所取代。他们拥有了一张初步成型的“回响织网”,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但未来的道路依旧迷雾重重,强敌环伺,而唯一的变数——何雨柱——自身难保,送出的星火也渺无踪迹。
“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那缕星火上。”林晚强行压下心中的纷乱思绪,召集核心成员,“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织网是我们现在唯一的依仗,必须让它变得更加强大和隐蔽。”
老周盯着那代表星火最终消失方向的星图,眉头紧锁:“那片‘虚空荒漠’……规则背景近乎死寂,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活动。按照常理,任何信息或能量进入那里,都会如同石沉大海,被绝对的‘静寂’迅速稀释、湮灭。雨柱的星火……能在那样的环境中存续吗?”
这是一个无人能回答的问题。何雨柱送出的“东西”本质特殊,已超出了他们现有的认知框架。
“存续与否,非我等所能左右。”麻三姑更务实,“当务之急,是利用‘监视’减弱的机会,尽快完成第三批谐振器的制造和部署,将织网覆盖范围扩大到残骸带百分之三十以上。同时,尝试修复部分受损的科研设施,我们需要更强的分析能力和技术储备。”
雷栋点头附和:“没错。另外,我建议派出几支最精锐的侦察小队,携带改进型的谐振器,尝试向残骸带外围探索。一方面寻找更多可能存在的幸存者或资源点,另一方面……看能否找到任何与那星火相关的蛛丝马迹,或者至少,摸清‘秩序之影’监控网络的边缘界限。”
计划被迅速敲定并执行。幸存者们如同蛰伏已久的工蚁,在冰冷的废墟中再次高效地忙碌起来。希望的火苗虽微弱,却足以驱散绝望的严寒,赋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何雨水与万灵古树则承担了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尝试与何雨柱那微弱断续的回响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这不是为了通讯,那在目前看来几乎不可能。而是为了 “滋养” 和 “定位” 。
林晚推测,何雨柱的回响之所以能穿透边狱,并引动外界的“定义碎片”,其本质是一种规则层面的深度关联。如果织网能够持续稳定地输出与何雨柱回响同频的、精纯的信念波动,或许能像给远方的火堆输送氧气一样,帮助他稳定状态,甚至加速恢复。同时,通过分析回响信号的细微变化,也可能对他在边狱内的处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是一个细致而漫长的工作。何雨水需要时刻调整自身与古树的生命织锦之力,使其频率与何雨柱那独特的“混沌有序”回响尽可能同步,再将织网节点汇聚而来的、各文明的信念之光进行“提纯”和“转化”,化作无形的支持,跨越维度的阻隔,遥遥送去。
过程异常艰难。何雨柱的回响时强时弱,飘忽不定,仿佛随时会彻底熄灭。何雨水必须倾注全部心神,才能勉强跟上其节奏。每一次成功的“同步”和“滋养”,都会让她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来自灵魂深处的慰藉与联系,仿佛哥哥就在不远的地方,与她并肩作战。
……
就在残骸带的幸存者们为生存和未来奋力挣扎之时,那缕散逸的“混沌有序”星火,已然穿越了无数光年的寂寥虚空,抵达了那片被老周称为“虚空荒漠”的宇宙边缘地带。
这里,是规则的“墓地”。
没有星辰,没有星云,甚至连弥漫的星际尘埃都稀薄到近乎不存在。空间的曲率趋于绝对平坦,时间的流逝仿佛也放缓了脚步,只剩下背景辐射那永恒不变的、微弱的嘶嘶声,如同宇宙沉睡时均匀的呼吸。绝对的“静寂”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任何不符合这片区域固有规则背景的“异常”,都会像投入硫酸中的金属,被迅速而彻底地“中和”掉。
然而,当那缕蕴含着“混沌有序”特质的星火闯入这片区域时,预想中的“中和”并未立刻发生。
它太特殊了。
它并非纯粹的“变量”噪音,也非绝对的秩序规则。它是两者的融合体,一种在秩序框架内诞生的“良性变异”。其存在本身,就带着一丝“秩序”认可的“合法性”,同时又蕴含着“变量”的活力。
这片“虚空荒漠”的规则背景,主要针对的是外来的、破坏性的“无序”和“变量”。对于这种带着“秩序”烙印的、温和的“异常”,其排斥和消解机制,似乎变得有些……迟钝和 “困惑”。
星火并未像普通信号那样迅速消散。它那离散的、微弱的能量-信息复合体,如同拥有了某种奇异的“韧性”,在绝对静寂的背景中,顽强地维持着自身的存在。其运动速度放缓,但依旧沿着那条被无形力量牵引的轨迹,向着荒漠的更深处,缓缓漂移。
它像是一粒拥有了意识的孢子,在寻找着适合它生存和繁衍的……土壤。
不知漂移了多久,跨越了多么遥远的“虚无”,在这片荒漠的某个绝对不起眼的、规则背景甚至比其他区域更加“平坦”和“死寂”的角落,星火……停滞了。
仿佛到达了预设的“坐标”。
这里空无一物,没有任何特征。但星火那微弱的波动,却开始与这片区域的规则背景,产生了一种极其细微、极其缓慢的 “渗透” 与 “交互”。
它没有试图改变或对抗这片绝对的静寂,那无异于螳臂当车。而是像一滴水,试图理解并融入一片浩瀚的沙海。它那“混沌有序”的特质,开始极其缓慢地、潜移默化地 “影响” 着周围那近乎凝固的规则结构。
这个过程缓慢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影响范围也微小到如同宇宙中的一颗原子。
但变化,确实在发生。
这片宇宙中最死寂、最不可能诞生变化的区域,因为一粒外来“种子”的落入,其亘古不变的规则平衡,被撬开了一道微不足道、却真实存在的 “缝隙”。
……
与此同时,在那静寂边狱的深处。
何雨柱的意识依旧在沉寂与修复中挣扎,对外界的一切几乎毫无感知。但他那微弱回响与外界织网的持续连接,以及那缕星火在虚空荒漠中引发的、跨越难以想象距离的规则层面的细微扰动,如同两组极其微弱的、不同频率的弦音,在这片宇宙的底层规则中,产生了无人能察的、超越时空的 “干涉”。
这种“干涉”效应,暂时还无法体现在任何宏观层面。
但它就像两颗被投入池塘不同位置的石子,它们激起的涟漪,正在水下悄然扩散,终有一日,会在某个未知的点相遇、叠加,引发更大的波澜。
而在“秩序之影”那浩瀚无边的、维持宇宙静寂的监控网络中,一些位于虚空荒漠边缘的、敏感度极高的规则感应器,记录到了几组无法归类的、强度低于阈值亿万倍的异常背景波动数据。
这些数据太过微弱,太过异常,甚至无法触发最低级别的警报,只是作为无关紧要的“环境噪音冗余”,被存入了一个几乎不会被访问的底层数据库角落。
负责维护该区域监控的子程序,按照既定逻辑,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程式化的标记:
【区域:Z-9981(虚空荒漠边缘)】
【事件类型:未知规则背景波动(强度:可忽略级)】
【可能原因:深层空间规则涨落\/未知低维信息泄漏\/监测设备量子噪声……】
【处理建议:持续观察,数据存档,无需升级响应级别。】
冰冷的逻辑,忽略了这微不足道的“杂讯”。
它无法理解,这“杂讯”的背后,是一粒蕴含着颠覆性可能的“种子”,正在死亡的沙漠中,悄然汲取着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养分”。
静寂,依旧笼罩着宇宙。
无论是残骸带的艰难求生,边狱深处的无声抗争,还是虚空荒漠那微不足道的规则扰动,在这浩瀚的尺度下,都显得如此渺小。
但暗流,已然在绝对的平静之下,开始酝酿。
星火虽微,其芒渐显。
只待风起之时,或可……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