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琢磨着如何在食堂工作中不显山不露水地再进一步时,厂里的通知栏贴出了一张新鲜出炉的告示,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工友们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为响应上级“提高生产技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号召,红星轧钢厂工会与后勤处决定联合举办首届全厂职工技能竞赛!竞赛涵盖钳工、车工、电工等多个工种,而其中一个项目,赫然便是——炊事员技能比武!
消息传到三食堂,大家顿时炸开了锅。
“炊事员比武?比啥?比谁炒白菜手快?”一个帮厨的刘大姐笑着打趣。
“那不能吧?总得有点真本事!”另一个帮厨接话。
“听说有理论考核,还有实际操作,好像还要创新菜呢!”消息灵通的杂工小赵补充道。
刘班长背着手,看着热闹的众人,咳嗽了一声:“都瞎嚷嚷什么?竞赛是好事!咱们食堂也不能落后!厂里领导重视,李副处长亲自抓这事。咱们食堂至少得出两个人参加!”
他目光在食堂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杨师傅和我身上:“老杨,你是咱们食堂的顶梁柱,经验丰富,你得出一个。另外一个……”
他顿了顿,似乎在权衡。几个老资历的厨师都挺起了胸膛。
“……何雨柱,你年轻,脑子活,上次接待任务的菜式想法就不错。你也报一个名。”
让我参加?我愣了一下。虽然这是我期望的机会,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而且是刘班长直接点名。
杨师傅没什么表情,只是“嗯”了一声。几个老资历的厨师脸上则露出些不以为然的神色,觉得我资历太浅,不够格。
许大茂不知什么时候又溜达来了食堂,听见这话,立刻阴阳怪气地插嘴:“哟,傻柱……哦不,何雨柱也要参加比武?行啊,到时候可别给咱们三食堂丢人现眼!”
我没理他,对刘班长点点头:“是,班长,我尽力。”
刘班长满意地点点头:“行了,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老杨,柱子,你们俩准备准备,竞赛下下周举行,具体细则过两天发下来。”
众人散去,各忙各的。杨师傅走到我身边,沉默地开始准备中午的食材,过了好一会儿,才像是自言自语般低声说了一句:“基本功要扎实。”
我明白,这是他在提点我。竞赛不是靠小聪明,刀工、火候、调味这些基本功才是根本。
“谢谢杨师傅,我明白。”我诚恳地回答。
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加投入地投入到食堂工作中。切配菜时,不再仅仅追求速度,更注重均匀和标准;观察杨师傅炒菜时,更加留意他下料的顺序、火候的掌控;休息时,也反复在脑子里回忆、推演一些经典菜式的做法和我自己知道的一些改良思路。
那五百块钱和收音机的计划被我暂时搁置。眼下,没有什么比在这次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这不仅是证明自己的机会,更是获得厂里进一步认可,争取更好资源(比如那张遥不可及的工业券)的绝佳跳板!
易中海似乎也听说了竞赛的消息,看我的眼神更加复杂。他大概没想到,我这个他曾经视为“傻柱”的厨子,竟然也有机会在厂里的大型活动中露脸。
阎埠贵见到我,则是一副“我看好你”的表情,拍着我的肩膀说:“柱子,好好比!争取拿个名次,也给咱们院里争光!”他这话半真半假,争光是假,想看我和易中海别苗头、他好看热闹是真。
贾家没什么反应,贾东旭在车间也有竞赛项目,估计自顾不暇。只有棒梗,偶尔碰见我和雨水,还会不服气地瞪一眼,但不敢再上前挑衅。
竞赛的细则很快发了下来。炊事员比武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论笔试,考察食品安全、营养搭配等基础知识;二是基本功考核,指定食材进行刀工和颠勺展示;三是自选创新菜制作,要求用料普通(主要限制在厂食堂常用食材范围内),但要求色香味形俱佳,有创新点。
理论部分我不担心,原主记忆加上我超越时代的常识,应付笔试绰绰有余。基本功需要持续练习。最关键的是创新菜。
用什么菜?既不能太超前,脱离这个时代的认知和口味,又要能体现巧思和扎实的功底。上次接待用的麻酱白菜心、滑熘里脊丝虽然不错,但恐怕缺乏足够的冲击力。
我反复思量,结合食堂现有的食材——猪肉、鸡蛋、豆腐、白菜、土豆、萝卜、粉条等,一个菜式逐渐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
也许,可以试试那个?
日子在紧张的备战中一天天过去。竞赛前一天下午,我正准备下班,后勤处的通讯员跑来食堂:“何雨柱同志,王主任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王主任?他找我干什么?难道是因为竞赛的事?
我心里带着疑问,快步走到后勤处。
王主任的办公室门开着,他正伏案写着什么。我敲了敲门:“报告!”
王主任抬起头,看到是我,放下笔,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温和:“何雨柱啊,进来,把门带上。”
我依言走进去,关上门。
“坐。”王主任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我有些拘谨地坐下。
“明天就要比赛了,准备得怎么样?”王主任开门见山地问。
“报告主任,正在积极准备,一定尽力而为,不给食堂丢脸。”我挺直腰板回答。
王主任点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叫你过来,是有个事跟你透个底。这次竞赛,厂里很重视,李副处长亲自担任评审组组长。名次靠前的,不仅有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可能会被推荐参加轻工业局组织的系统内比武。”
系统内比武?那意味着更高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
我的心跳不由得加速。
王主任看着我,语气严肃起来:“何雨柱,我知道你有点小聪明,上次接待任务的菜式想法也不错。但竞赛不是耍小聪明的地方,靠的是真才实学,是扎实的基本功和对政策的理解!尤其是创新菜,不是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要切合实际,符合咱们工人老大哥的口味和营养需求,更要符合勤俭节约的精神!你明白吗?”
我立刻明白了王主任的用意。他这是在提醒我,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点拨我。创新不能脱离实际,要“政治正确”。
“谢谢主任指点!我明白了!创新一定立足于现有条件,服务于广大工友!”我立刻表态。
王主任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嗯,明白就好。去吧,好好准备,我看好你。”
“是!谢谢主任!”
走出王主任的办公室,我心情有些激荡。王主任这番话,信息量很大。他看好我,但也给我划定了界限。这既是对我的保护,也是一种期望。
明天的竞赛,我不仅要展示厨艺,更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回到四合院,天已经黑了。易中海家亮着灯,窗口映出他有些佝偻的身影。我看了那边一眼,深吸一口气,推开自家的门。
雨水已经做好了简单的晚饭——棒子面粥和咸菜丝。小丫头懂事地没多问竞赛的事,只是默默地把粥盛好。
看着跳动的煤油灯火苗,我暗暗握紧了拳头。
明天,将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