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志才的话语如同惊雷,在卫家书房内炸响。
“汉室宗亲?孝景皇帝一脉?”
卫兹瞳孔骤缩,猛地从席上站起,案几被带得晃动,茶水倾洒。
汉室宗亲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地。
身为世家大族又岂会不知光武帝故事?
戏志才神态自若,仿佛抛出的只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他微微颔首,声音沉稳而有力:
“千真万确。
我家主公族谱可查,官府自有记录。
血脉承自长沙定王一脉,虽家道中落,然此乃天意磨砺,使其深知民间疾苦,更明社稷之重!
黄巾乱起,妖言惑众,言‘苍天已死’,实乃动摇国本!
真命天子仍在,天命眷顾者,非我家主公而谁?”
他踏前一步,目光灼灼地逼视着心神剧震的卫兹:
“卫公!您乃陈留名士,忠义传家!
值此社稷危难,神器将倾之际,岂能坐视妖氛蔽日,黎民倒悬?
岂能让高祖、光武之基业,毁于张角这等跳梁小丑之手?
我家主公应运而生,聚义兵,扫妖氛,保境安民,所向披靡!
此非一人一姓之荣辱,乃是大汉四百年国祚之延续!
卫公若能明辨天命,倾力相助,襄此大业,他日青史之上,必是擎天保驾、再造乾坤之功臣!
卫家,亦将因卫公今日之决断,而享万世之荣光!”
戏志才的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击在卫兹的心坎上。
汉室宗亲的身份,在此时此刻,拥有着难以想象的份量。
它瞬间将刘复从一个“能打仗的县长”拔高到了“潜在的皇室核心成员”、“天命所归的拯救者”层面。
尤其是在黄巾喊着“苍天已死”的背景下,“真命天子”的宣称具有极强的心理冲击力和政治号召力。
卫兹的呼吸变得粗重。
他并非轻易能被蛊惑之人,但戏志才的话语太过震撼,结合刘复崛起的速度、展现的能力。
以及眼前襄邑实实在在的灭顶之灾,让他不得不信,至少是不得不慎重考虑。
“戏先生……”
卫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重新坐下,试图平复心绪,
“此事……此事太过重大。
兹需……需确凿之证!”
他需要更确切的证明,这关系到整个家族的生死存亡和未来走向。
“这些到官府自能查证。
需要什么证明。”
戏志才摇头失笑。
“我家主公现在需要支持,也只是因为要挽救襄邑需要冒极大风险。
本来主公是想上书到颍川解救皇甫嵩和朱儁将军的。”
卫兹眼神变化 。
戏志才敏锐地捕捉到了卫兹眼神的变化,知道火候已到,立刻抛出实质性的条件:
“卫公!
襄邑之危,迫在眉睫!
然此危局,亦是卫家与我主共襄盛举之良机!
我家主公欲解襄邑之围,需三物!”
“先生请讲!”
卫兹此刻的态度已然不同,语气中多了几分恭敬和急切。
“其一,粮秣军资!
大军作战,消耗巨大。
需卫家提供足够支撑我军与城外数万黄巾周旋、并最终决胜之粮草、箭矢、布匹、药材,以及……
一笔足以犒赏三军、稳定军心的钱财!”
戏志才毫不客气地开出了价码。
这是实实在在的买命钱,也是投资的本金。
卫兹没有丝毫犹豫:
“此乃应有之义!卫家愿倾尽仓廪,以供军需!钱财之事,亦当尽力筹措!”
“其二,人才襄助!”
戏志才继续道,
“卫家累世经营,族中子弟、门客之中,必有通晓文书、精于算学、熟悉地理、乃至通晓武艺兵法之人。
我家主公欲谋大事,根基初立,急需此等人才充实府衙,协理军政。望卫公选派贤能,为主公效力!”
这是要人,要卫家核心的智力资源和部分武力资源深度绑定。
卫兹沉吟片刻,重重点头:
“可!卫某当亲自挑选族中得力子弟及门客,听候刘将军差遣!”
送出族中子弟,既是人质,也是投资,更是未来在刘复阵营中占据位置的关键。
“其三,”
戏志才目光炯炯,声音压得更低,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家主公欲在解襄邑之围后,移镇青州!
此地临海,远离中原纷争核心,可作根基之地徐徐图之。
然跨州任职,需朝廷敕命!
卫公在陈留乃至落阳,人脉深厚,威望素着。
恳请卫公动用关系,为我家主公谋青州一郡太守之职!
若能得此名分,则名正言顺,进可匡扶社稷,退可保境安民,此乃关乎大业成败之关键!”
卫兹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要求的分量,远超粮草和人才!
这几乎是要他动用卫家几代人积累的政治资本,去为刘复铺就一条通往一方诸侯的道路!
风险巨大,但一旦成功,回报也无可估量!
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书房内只剩下烛火噼啪声和他沉重的呼吸。
戏志才也不催促,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锐利如鹰。
终于,卫兹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决绝的光芒,仿佛下定了毕生最大的赌注。
他对着戏志才,深深一揖,斩钉截铁地说道:
“刘将军身负天命,志在澄清寰宇!
卫兹不才,愿倾卫家之力,效犬马之劳!粮秣军资,即刻调拨!
族中才俊,任君拣选!至于青州太守之职……”
他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道,
“卫某即刻修书,动用所有门路,不惜一切代价,定要为将军谋得重要郡国太守之位!
襄邑安危,大汉国运,尽系将军一身!
望将军速发义师,解我襄邑倒悬之急!”
戏志才哈哈一笑:
“这倒不用太过,我家主公已经谋划好东莱郡郡守之位。
等黄巾动乱之后以我家主公之能必定立下滔天功劳,功劳必定远超获得一郡郡守的职位所需。
但这其中肯定有人嫉贤妒能,到时卫家主让人推一把就是了。”
这才是刘复的此时的核心目标!
陈留虽好,但地处四战之地,又在朝廷眼皮底下,发展受限,更易成为众矢之的。
青州靠海,有渔盐之利,相对偏远,黄巾肆虐后势力真空,正是建立稳固后方、积蓄力量的绝佳跳板。
而后期的黄巾动乱都是可以谋划的。
而要合法地掌控一郡,必须要有朝廷的正式任命,这恰恰是刘复目前最缺乏的。
当然,自己直接买也可以,但不说两千万钱,就说自己主动买终究会引人遐想!
卫家累世经营,与洛阳高官甚至宦官集团都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推动此事的最佳人选。
而刘复的谋划不是说让卫家直接支持他谋划某个郡,而是找人在有人打压他的时候,
搭把手以同样的名义出点钱,让朝廷把他打发到青州东莱郡。
以他后续谋划来看,他的功劳获得个郡守轻轻松松的,但朝廷任命的不一定会让自己满意,自己直接上台谋划,暴露意图则会让人遐想连篇。
当然这只是刘复目前计划,所谓时移事易,若后续有机会,他也不会强行把自己困在这所谓的谋划中。
东莱,就是东莱太史慈的那个东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