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这是在写作业呢?”老爸扛着铁锹从外面进来,看样子应该是吃完早饭出去给稻田放水了。说完,摘下草帽,放在鸡笼上。
我抬头看了一眼,顺便直接把本子给合上,这玩意现在肯定不能让他到,就这些个字,都解释不清楚,毕竟老爸也是上过3天初中的人!
“你儿子我还要写暑假作业?”合上本子回一嘴,把本子,铅笔盒往书包里面一塞,拿起书包直接扔到供桌上,总感觉放鸡笼上面,有一股味道。
老妈擦擦手,笑呵呵的看了我一眼,老爸也瞥了我一眼,没说话,好似放弃了我的学习一样。
一转眼,已经吃过午饭,老爸在地上铺了个凉席,睡在上面,我自然是缩在老妈怀里,跟老妈睡凉席床上。看着头顶那白色的电风扇,嘎吱嘎吱的转,别说,风还不小。
“二胖,二胖,出来玩啊”远远的声音从塌了一点院墙处传来。院墙处露了个小脑袋瓜子。
“擦擦,这外号,得有20多年没听到了”听到喊声,翻了个身坐起来,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发小来了。我们村里面,估摸着两百多户,分2个生产队,上面的生产队跟我们大队基本上不往来。从高空看,住房连在一片,但是,往上翻祖籍来说,我们这个生产队,大多数都是苏姓,用我爸的话来说,这是没族谱,要是修族谱,多少都挂着亲戚,只有少数来的早的逃荒人是在我们这个大队,剩下后来的都是在另外那个大队安家落户,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另外那个生产队,是当时我们这个大队的土财主家的长工和护卫的后代,至于是逃荒来的还是后代,目前来说已经无法考证了。
从小孩子来看,我哥那一辈,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估摸着有十来个,包括我家几个堂哥他们,因为我跟我哥差7岁,所以到我这一辈,算上大一岁的和小一岁的,也就7个,真正能叫做发小的就4个,2个女孩,2个男孩,1个男孩子是因为1年级留级了,所以2年级和我们一起上,我才算进发小的圈子。
“苏洋,你进来啊,门楼的门没关”我走到门口,朝着院墙那个小脑袋瓜子喊道。
苏洋,在我们发小圈子里面,是唯二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了。父母年轻,能折腾,我们村里第一辆4轮拖拉机,带车斗的那种,就是苏洋老爸的,另外还有一辆农用三轮车,一般拉人上集市,或者拉一些不方便下雨运输的东西,因为三轮车车厢上焊接了雨棚。所以,相对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好,能找我玩,是因为我们两家离的最近,直线距离不超过50米。
苏洋看我起来了,一蹦一蹦的推开门楼门,走了进来,看那大裤衩子的口袋里面,鼓鼓的,我就知道,大概率是弹球。(弹球,我们土话,就是玻璃球,那个年代,这玩意是儿童游戏必需品)
苏洋伸头,看了看我爸和我妈,轻声问道:“能出去不?看你爸在家?要是不出去我们就在院子里面玩弹球吧。”说完还用小手抓了四五个弹球出来。
我抬头看了看太阳,估摸着也就两三点,太阳正毒的时候,想不明白,以前小时候,在这个情况下都敢赤脚跑出去玩,也是够Nb的。
至于苏洋的话,那是经过长期验证下得来的,一般情况下,家里离不开人,如果只有老妈一个人在家,我活动的范围,仅限到池塘边的桃树下面钓小龙虾,大多数的时候,在槐树底下玩弹球,只有老爸在家的情况下,我才能出门,至于是下河捉鱼摸虾,还是去打鸟偷水果,那就得看心情。
“走,我们出去玩,我估摸着我爸下午也不出去。”我拿一件烂了个破洞的t恤衫,套在身上。至于下半身,就直接是一个大裤衩子搞定。
“行,那你把渔网带上,我们去河里抓鱼吧,还能凉快凉快”苏洋一边说,一边把口袋里面的弹球都给拿出来,放在大门口的窝窝里。
“行,走着。”说完,从小桌子的杯子里面灌了2大口凉白开,跟着苏洋后面往门楼走去,路过门楼,顺手把渔网抄上。
这个渔网就是用竹子裹了个圈,然后把渔网用麻线绑上,这样就形成了漏斗状的渔网,直接卡在河沟里面,我们从上游连打水带玩,把鱼赶到网里就行,走的时候直接带走。
就这样,两个小不点,顶着烈日,往冲下的河沟走去。(冲下,土话,是我们那一个地名,可以理解为冲下平原。)这条河沟,来历也不小,河沟上游,是一个名字叫百塘的小水库。不知道哪一年,在河沟的上游修了2座水闸,一座水闸是洪水来了以后,放水,水就顺着河沟流到冲下最大的支流里面,另外一座闸,是控制小沟,用来灌溉农田用的。
今天去的河沟,就是大沟,平时小水流不断,水闸下面冲出一个大概20多平的水坑,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玩乐的主要地方,水坑不浅,最深处估计得有2米多,但是越往外,越浅,我们主要玩的地方就是拿靠近水沟的浅滩,泡澡,游泳,然后顺着水沟连踩带蹦,有鱼就带回去,没鱼就算。
就这样,一直玩到傍晚,凉风阵阵,从水坑出来,风一吹,打了个寒颤。
“苏洋,时间不早了。我们顺着沟踩踩,看看可有鱼虾,没有我们就回吧!”说完就顺着河沟往下游走去。再来的时候,在下游已经把渔网下好了。还用石头泥巴给赌好了。
一路顺着沟边的野草踩,一边用脚踢水。2个小不点玩的不亦乐乎。
“二胖,还真有呢!”在我把渔网拎起来以后,苏洋有点激动的拍着手喊道。
渔网里面,四五条鱼,十几个小龙虾。都不大,最大的也就比成人巴掌大一些的鲫鱼,剩下的2条黄辣丁(我们这边的土话叫gei ya.)就更小了。
我掂了掂渔网,晚上貌似可以加餐了。这东西,苏洋自然是不要的,一方面少,不够分,一方面,他也不缺这营养。
夕阳西下,温度也没那么热了,一个衣服干干的小屁孩走前面,一个大裤衩子还在滴水的小屁孩拎着渔网走在后面。至于对我没有光屁股下沟玩水,苏洋甚是不解,问了不下10次。我只能一笑而过,难道我能说,我这快40岁的灵魂怕被人看见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