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信息发送后,如同水滴融入深潭,没有激起任何可见的涟漪。陆沉渊没有回复“收到”,也没有新的指令下达。这种沉默是常态,林薇早已习惯。她清楚,自己提供的线索此刻必然正在被更专业、能量更大的团队进行深度验证和追踪,远非她这个被困在方寸之间的“分析员”所能窥探。
她需要做的,是继续挖掘,提供更多、更深入的价值。
第二天,重返寰宇资本大厦那间角落工位。张莉依旧对她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分配的工作依旧是那些繁琐却无害的数据处理。办公室里的距离感依然存在,但经过前两天的风波,似乎又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隐晦的审视。
林薇不动声色,如同最精密的仪器,一边机械地完成着“林薇”份内的工作,一边将部分注意力投向了公司内网数据库中那些看似公开、实则蕴含着巨大信息量的角落。
陆沉渊给予的“适当放宽活动范围”的权限,在虚拟世界中同样有效。她可以访问的数据库层级,比普通行政助理要高上不少,包含了大量商业情报、行业报告以及……部分港口物流和航运相关的汇总数据。
这绝非巧合。
她心知肚明,这是那位掌控者为她划定的新“猎场”。
她开始利用工作间隙,极其谨慎地调用这些数据。动作小心翼翼,每次查询都混杂在大量无关的检索中,并且随时清理浏览痕迹,避免触发内部监控警报。她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对数字敏感、试图从枯燥数据中寻找工作规律的“勤奋”职员。
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港口吞吐量报表、船舶进出港记录、燃油补给数据……这些信息与公开的AIS数据相结合,能构建出更立体的图景。
她的目光,牢牢锁定在“和盛集团”的船队上。
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编写着复杂的查询语句和交叉比对公式。这些技能远超一个普通文员应有的水平,但她早已准备好说辞——曾在老家旁听过数学建模课程,对数字和模式天生敏感。这种“天赋”虽然突兀,但比暴露特工训练背景要安全得多。
数据如同洪流般涌入,经过她的筛选、清洗、建模。
数小时的高度集中后,一个异常点如同幽暗水底的磷光,逐渐在庞大的数据海洋中浮现出来。
一艘名为“海平线号”的、注册在“和盛”旗下的中型散货船。
根据公开的AIS信号,它近三个月内多次往返于东南亚某港口与公海特定坐标点之间。航迹本身已在之前的分析中标记为可疑。
但当林薇将它的航行数据与寰宇数据库内的港口装卸记录、燃油消耗报告进行交叉核实时,发现了更加惊人的矛盾!
这艘船申报的货物是“普通工业原料”,对应的吃水深度和载重吨位在港口记录中有明确记载。
然而,根据AIS信号反推的航速变化曲线以及卫星图像(她通过特定渠道模糊查询了公开资源)显示的实际水线位置,“海平线号”在离开港口后,其吃水深度远远超过了申报载重应有的深度!
这意味着,它在港口装载的,绝不仅仅是申报的那些“普通工业原料”。有大量未申报的、密度可能更大的“隐形货物”被装上了船。
更诡异的是,当它航行到公海那些可疑坐标点附近时,吃水深度又会发生急剧的、不正常的变浅,仿佛大量货物在海上被秘密卸下。
而后,它又以轻载状态返航。
一艘在官方记录中规规矩矩的货轮,却在数据的透视下,显露出“幽灵船”的真面目——它利用虚假申报,在进行着周期性的、隐秘的海上物资转运!
这些未申报的货物是什么?武器?违禁品?还是……与“影子协议”相关的特殊物资?接收方又是谁?
林薇感到后背升起一股寒意。
“和盛”这潭水,比她想象的更深。
她没有立刻将这一发现通过加密手机汇报。这个发现太过具体和致命,需要更谨慎的处理。她需要先确认数据源的绝对可靠性,排除任何可能的误差或误导。
她开始回溯每一步数据提取和计算过程,反复验证。
同时,她也在思考如何包装这个发现。直接抛出“幽灵船”的结论太过惊人,容易引来对信息来源和分析能力的深度质疑。或许,应该先提供一个更温和的、关于数据矛盾的提示,引导陆沉渊的团队自己去发现这个“惊喜”?
就在她凝神思考之际,办公室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是总裁办的专属电梯方向。
陆沉渊在一行高管的簇拥下,正步伐沉稳地向外走去,似乎要外出参加重要活动。他经过外勤组办公区时,目光一如既往的平淡,没有任何多余的停留。
但在经过林薇工位附近时,他的脚步几不可察地、微乎其微地顿了一下。
只有零点几秒的时间。
他的视线似乎极快地扫过她面前的电脑屏幕——那上面正显示着复杂的航运数据图表。
然后,他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消失在电梯口。
整个过程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但林薇的心脏却猛地一跳。
他看到了。
他一定看到了。
那双眼睛,如同最高速的扫描仪,哪怕只是惊鸿一瞥,也足以捕捉到关键信息。
他什么都没说,但那瞬间的停顿,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林薇缓缓吸了一口气,将屏幕上的数据窗口最小化。
看来,不需要她再犹豫如何汇报了。
数据海洋中的“幽灵船”,已经引起了船长的注意。
下一步,就是看这位船长,打算如何驾驭这艘充满秘密的鬼船,驶向何方了。而她,必须确保自己在这艘船上,拥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