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9月7号。
陈长河与王川福来到工商局,完成了公司注册手续。
公司名字为“无疆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陈长河持股70%,王川福持股30%。
注册后,陈长河又在深城待了五天。
与王川福一起完成了买地和生产线采购谈判的工作,并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助王川福挖了两个具有电池生产管理经验的人才。
五天后,他返回云海市,一边处理江北大学的工作,一边陪伴沈麦麦。
现如今,沈麦麦的肚子已经挺大了。
预产期在11月初,距离现在已经不满两个月。
以前在农村,很多孕妇挺着大肚子照样下地干活,甚至有在地里干着活突然要生产的情况。
沈麦麦得益于从小到大锻炼出的良好体质,整个孕期的身体状况十分平稳健康,甚至连孕吐都未曾有过。
她照样风风火火地处理工作。
不过陈长河还是决定,回到广山县之后,抓紧时间处理各方面的工作,争取10月份就回到云海市待着,帮沈麦麦分担压力,陪她备产。
假期时限一到,陈长河便回到了广山县。
“陈县长,老林父子已经被我们说动,同意出山了!”
曾万琴兴冲冲地向他汇报:“起初,我爸去找了老林两趟,他都不愿意,后来李主任听说这项工作是你安排的,他亲自带着我去了一趟。
老林一看我们都三顾茅庐了,又有县领导作保,承诺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还许给了他200块以上的月薪,终于答应了。
目前,老林已经开始向其他两名木工师傅传授技术。
只不过,对于木材厂后续该如何发展,大家还没有一个明确思路。”
“干得不错。”
陈长河笑呵呵道:“至于后续怎么办,明天我们去一趟木材厂,与曾叔和老林见面聊。”
这天加班处理了一些工作后,第二天,他带着曾万琴来到位于曾湾村的桑岭镇木材厂。
这次不是骑自行车来的,而是开车。
从县城通往桑岭镇的主干道在上个月就已经修好了,从桑岭镇中心向着四周的村子,又修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路便经过曾湾村,极大方便了曾湾村村民的出行。
曾建春早已在木材厂里等候,见陈长河到来,立刻热情地迎上来。
“陈县长,您可算来了!”
曾建春紧紧握住陈长河的手,语气中带着期盼。
“曾叔,别客气,咱们坐下说话。”陈长河笑着拍拍他的手背。
随后,曾建春向陈长河介绍一名头发花白、面容沧桑的老人,以及一位肤色黝黑、体格壮硕的汉子。
他们就是老林——林根,及其儿子林旺。
“林师傅,林旺同志,你们好。”
陈长河态度和蔼,与他们握手:“欢迎你们出山,咱们广山县的发展,正需要你们这样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师傅贡献力量啊。”
寒暄几句后,众人坐下——木材厂没有办公室,但曾建春提前准备好了桌凳,摆在他们上次坐的棚子下面。
刚坐下,曾建春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陈县长,这人我是给您请来了,老林的手艺没得说,各种家具和农具做起来既快又好。
可这厂子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我们这心里实在没底啊。
做桌椅吧,县里的家具厂比咱们规模大。做农具吧,现在农民都买铁家伙,木犁木耙没人要了……”
“别着急。”
陈长河呵呵一笑,从自己的公文包里取出几页在云海市搜集打印好的资料,递给老林:“林师傅,你看一下,这个东西,你们可不可以做。”
老林接过资料,林旺、曾建春和曾万琴也凑过去看,只见这几页资料上面主要是图片,以及些许的图片配文。
而图片的内容,竟然是——棺材!
“棺材?”
几人齐齐一怔,曾建春惊讶地看向陈长河:“陈县长,你的意思是……咱们以后做棺材?这……这能有销路吗?”
“你们先看。”
陈长河微微一笑:“看完告诉我,能不能做。”
曾建春闻言不再吱声,几人齐齐翻看那几页资料。
由于基本都是棺材内外各个角度的图片,文字不多,资料很快就看完了。
“能做!”
老林信心十足地点头道:“这棺材样式简单,没有雕龙画凤,也没有卯榫结构,就是规整的长方体,边角打磨得圆润,表面涂一层清漆,比咱们这边的棺材简单多了!我们爷俩,一天就能做俩!”
他指指木材厂的另外两名木工师傅:“就算是他俩,现在也能一天做一个,花点时间练练手,一天也能做俩!”
林旺赞同地点点头,不过又皱起了眉头:“陈县长,这棺材是好做,可是做出来卖给谁啊?
丧事是大事,就算是日子过得再穷,老人也会给自己备口好棺材,或者子女也会给老人买口好棺材。
咱们这边的棺材板厚度起码是这个的三四倍,上面还得雕刻一些花纹、元宝什么的。
咱们做这种棺材,卖不出去的!”
“咱们这里是没人买,但别的地方有。”
陈长河笑道:“我的想法就是,利用咱们这边山上生产的桐木,生产这种棺材,卖到倭国去。”
“啊?倭国?”
“出口?”
“棺材也能出口吗?”
“而且还是用桐木做棺材……那在地底下能撑几年?岂不是很快就烂掉了?”
“倭国人会买?”
“倭国人比咱们有钱多了,咱们都看不上的东西,人家怎么可能买!”
曾建春几人闻言,纷纷开口,都觉得震惊奇怪。
就连一向对陈长河崇拜有加的曾万琴,也不禁露出怀疑的表情。
看着众人惊疑不定的神色,陈长河不慌不忙,端起曾建春提前泡好的凉茶,慢悠悠喝了一口,才开口解释。
“大家有这些疑问很正常,因为我们和倭国的殡葬习俗完全不同。
在我们这儿,讲究入土为安,棺材要厚重、耐腐,希望它能保护遗体长久安息。
所以多用柏木、松木等硬木,而且做得非常结实。
但倭国不同,他们普遍实行火葬。
人去世后,遗体放入棺材,连同棺材一起推进火化炉。
因此,他们的棺材根本不用考虑耐用性,反而要轻便、易燃烧才好。
桐木木质疏松,密度小,非常易燃,而且燃烧充分,不会像硬木那样留下太多难以烧透的残渣。
这对于他们的火化流程来说,是一个非常大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