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河与沈麦麦返回云海市后的第三天,苗家良便来到了云海市。
他把自己女儿叫去医院照顾妻子了,自己前来帮助费松解决技术问题——毕竟收下了沈麦麦的2000块钱,他不早点儿来付出劳动、取得成果,于心不安。
麦麦食品饮料公司的工厂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他们先保留了原食品厂的一个生产车间当作实验室,进行食品研发工作。
费松和苗家良每天都带着技术部的人员在那里待着。
沈麦麦每天都会过去转一转,了解一下最新的研究进度。
时间来到7月底。
在江北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半导体企业的审批工作完成。
8月1号。
江北省委省政府发布文件,江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项目建设、技术研发、设备采购等工作立即启动。
同一天。
江北大学宣布消息,陈长河与沈麦麦共同捐赠2000万,成立江北大学半导体研究所,将与江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投入到六英寸晶圆的科研工作当中。
也是在这一天。
陈长河接到来自罗伯特的电话。
罗伯特告诉他,《双城》的英文版已经印刷完成,将首先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发售,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陆续铺货到戈登出版社渠道覆盖的其他英文出版市场。
即便陈长河对《双城》再有信心,这本书的口碑上扬、流传推广,也需要一段时间。
他没有去关心这件事,继续把精力放在江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麦麦食品饮料公司、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三个方面。
由于事务繁多,他最近连写小说的时间都没了,以至于月初清点了一下自己的存稿,发现只有四万字,于是给吴玉玺打了个电话,表示要拖更一个月,下个月再去交稿。
吴玉玺对这种情况早有防备,他手里还有十几万字的《双城》稿件没有发布呢,够用两个月的。
写小说的时间没有,但写歌的时间可以抽出来。
毕竟一首歌就是一页歌谱而已,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于是,陈长河又给杨玉莹和毛柠各写了6首歌,与羊州新时代签下了两张专辑的分成合同。
8月12号,庄莉从黎州市来到云海市报到。
沈麦麦让她先去技术部工作,后续再作具体安排。
同一天。
陈长河接到了一个来自京城的电话。
打电话来的人是赵宝钢。
“兄弟,我打算筹拍《过把瘾》了,麻烦你把它的作者联系方式给我一下呗,我找人家买版权。”赵宝钢说道。
“你想多少钱买人家的版权啊?”
陈长河笑问道。
“12万,你感觉怎么样?”
“前段时间,人家的《甜蜜蜜》电影版权,卖出了15万呢!”
“15万……也不是不能商量,具体看他怎么说吧。”
赵宝钢说道:“兄弟你先把号码给我,我先联系一下,看他怎么说。”
“不用问他了。”
陈长河笑道:“我替他答应了,不要15万,也不要12万,凑个整,10万块钱,《过把瘾》交给你拍了!”
赵宝钢帮了他两次忙,自己在版权问题上便宜个两三万、三五万,不算什么。
“兄弟……”
赵宝钢在听到陈长河的话后,静默了片刻,才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作者名字的‘长河’二字,该不会就是你的长河吧?”
“正是在下。”
“我服了……兄弟,你藏得可太深了……真想不到,你还有这么深的文学造诣!”
“还好还好……”
“兄弟,你在云海市等着我,我马上去买票,明天就到云海市!”
“版权的事不用着急,你直接筹备剧组,甚至开拍都无所谓,相信我是绝不会事后敲诈勒索你的,呵呵呵……”
“瞧你说的,我不是担心这个,而是想找你聊聊这部剧怎么拍!而且,咱哥们挺长时间没见面了,正好喝点酒,聊聊天……对了,你是不是很忙啊?如果你没有时间,那就算了!”
“有时间,你来吧,我在云海市恭候大驾光临!”
“好嘞,我明天就到!”
次日中午,赵宝钢带着一位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制片人来到云海市,陈长河去火车站接站。
三人在餐厅吃了午饭,又找了个茶室聊天,聊了一下午《过把瘾》。
聊到演员选角时,赵宝钢果然和前世一样,认为曾经参演过《编辑部的故事》的汪澜是很好的人选。
陈长河当然不会反对,不过,他委婉地表示,汪澜的学姐江姗,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以当作备选。
赵宝钢并不认识江姗,但听到陈长河这么说,他还是非常认真地记下了这个名字,表示会认真考虑。
晚上,三人又吃了顿饭,喝了些酒。
第二天,陈长河与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签署了版权合同,价格为赵宝钢一开始所说的12万。
同时,陈长河婉拒了担任编剧的邀请。
他最近太忙了,确实没时间去做编剧。
8月下旬,罗伯特再次给陈长河打来电话,非常高兴地告诉他,《双城》在北美及欧洲市场的销量超出预期,迄今已经超过了一万本,并且有着非常不错的读者口碑。
目前,已经有一些读者自发地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推广这本书了。
戈登出版社每天都能接到《双城》的读者来电,有人表示这本书十分好看,有人询问什么时候出第二册,还有人好奇这本书的作者为什么名字叫“changhe”,拼读怪怪的。
而当得知“changhe”竟然是个龙国人后,这些读者都觉得万分不可思议。
毕竟,现如今在绝大多数外国人看来,龙国就是个贫瘠落后、愚昧无知、暗无天日的国家。
在这样一个国家,竟然诞生了如此一部想象力天马行空、剧情精彩纷呈的作品,实在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9月初。
江北大学再次迎来新生开学季。
陈长河成为了一名研一学生。
名义上,他的导师是罗志旺,由罗志旺对他进行指导教学。
实际上,是他每天带着罗志旺搞学术研究,时不时开个会,给罗志旺布置一两项任务,每次罗志旺都是乖乖点头答应,从没有半点意见。
时间一晃,来到9月下旬。
正当陈长河准备抽空去趟申城,看一看那3000万股票现在变成了多少钱,需不需要出售一部分时,有人从申城来找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