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柳镇回家。
会先经过沈楼村,然后才是与沈楼村相邻的陈庄村。
因此,陈长河只能先陪着沈麦麦去她家里,然后再回自己家。
当然,他也乐意如此。
前世尽管有他的照顾,中年丧女的沈文山和妻子郭英还是郁郁寡欢,不到六十岁就先后去世了。
说起来,他已经有好多年没见过他们了。
沈文山和沈文磊都住在村口位置。
沈文磊的家挨着大路,这也是他开小卖部的原因之一——既能做村里的生意,又能做路人的生意。
附近几个村的人走亲戚串门,很多都会选择半途经过他这里时,买点礼品。
沈文山的家,往里面一点点。
从大路往村里的小路一转弯,往前三十米就是了。
三人骑着自行车,行至半路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好在今天是腊月十八。
月亮缓缓升起,照亮了他们回家的路。
沈文磊兴冲冲地骑在前面。
陈长河和沈麦麦跟在后面,与其拉开了十几米的距离。
陈长河看了看沈麦麦,见她握着车把的双手在不停地揉搓,表情看起来也不太自然,开口提醒道:“麦麦,好好骑车。”
沈麦麦没有回应。
直到他又重复了一遍,沈麦麦才嗯了一声,又缓缓舒了口气。
“怎么?紧张?”
陈长河笑问:“近乡情怯了?”
“嗯。”
沈麦麦不好意思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轻声道:“也不只是紧张,还有开心,激动,忐忑……好多种感觉,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
从小到大,她都没有离开过家。
这次离家,还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陈长河一把拽上去的。
这一拽,就离家半年。
虽说在这半年里,她时不时就会往家里打个电话、写封信,还汇了钱回来。
但真正要回到熟悉的家乡,面对那些熟悉的亲朋,她心里还是情不自禁地翻涌出许多情绪。
陈长河能够理解她此时的心情,柔声安慰一番。
在他的安慰下,沈麦麦的情绪平复了许多。
沈楼村,越来越近。
一盏盏昏黄的灯光,也越来越清晰,仿佛在欢迎着他们的归来。
沈文磊家门口的灯光尤为明亮,他家是小卖部,每到晚上都会有一些附近的住户聚到这里,打牌、聊天。
此时在灯光的映照下,可以看到门外站着几个人,好像是正在聊天。
似乎是听到了自行车驶来的动静,几人转头看来。
一下子,几张脸映入沈麦麦的眼帘,都是熟悉的邻居。
“麦麦回来啦!”
距离还有四五十米呢,沈文磊便高声喊道:“麦麦回来啦,还有长河,他俩一块儿回来啦!”
霎时间。
人群骚动起来。
有人伸长了脖子看向沈文磊后面的两辆自行车。
有人往前走着迎了上来。
有人转头往小卖部里面喊话:“麦麦和守军他儿子回来啦!”
于是,又有人快步从小卖部里出来,有男也有女。
当陈长河和沈麦麦骑车来到小卖部门口时,门口已然聚了十几个人,热情洋溢地向他们打招呼。
“麦麦!”
“麦麦回来啦?”
“哎呦,这一转眼,离家半年啦!”
“长河也回来啦!”
“我瞅你们两个人,都比以前白净了,身上的肉也多了,尤其是麦麦,像变了个人似的!”
“这半年在外面怎么样?”
“听文山说,你们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呢,是真的吗?”
“这还能有假,守军的腿就是两个孩子挣钱治好的……”
“长河,大学里面好不好?”
一堆问候和问题,瞬间就抛了过来。
见此情形,陈长河沈麦麦只能停车下车,向众人打招呼。
这些人,沈麦麦都熟悉。
陈长河有的还记得,有的已经记不清是谁了。
他稍慢了半拍,等沈麦麦先打招呼,自己再打招呼。
并且从兜里掏出那盒云海,散了一圈。
“长河这烟5块钱一盒呢,好烟,你们都尝尝吧!”
沈文磊说着,一边从自行车上卸自己的货,一边对自己女儿喊道:“小娥,快去告诉你大爷大娘,你麦麦姐和长河哥回来啦!”
“哦!”
十三岁的沈娥快步跑向隔壁的沈麦麦家。
但刚跑到门口,沈麦麦家的大门从里面打开了。
沈文山探出头来,看到沈娥,诧异道:“小娥,你家怎么了,听着乱哄哄的。”
他和郭英正在家里泡豆子呢,突然听到小卖部方面传来乱哄哄的声音,还以为出什么事了,连忙出门查看。
“大爷,麦麦姐回来啦!”
沈娥指着小卖部,大声道:“还有长河哥,都在我家门……”
她的话还没说完。
沈文山“哎呀”一声,转身就扯着嗓子对院里喊道:“小英!小英!麦麦和长河回来啦!”
话音未落,他便冲出院门,快步往小卖部而去。
仅仅几秒钟后,郭英便冲了出来。
“麦麦和长河回来了?在哪呢?”
她一边激动地询问,一边用腰间的围裙擦着湿淋淋的手。
沈娥再次伸手一指:“在……”
刚说了一个字。
郭英便小跑过去了。
沈娥怔了怔,对着空荡荡的大门耸了耸肩,也转身噔噔噔地跑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