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七点,各位副镇长忙完工作,赶到北河村。
罗雅茹刚刚走进村委,高挺精致的鼻尖嗅了嗅,便闻到夹杂着谷物特有的香气四溢米饭以及蟹香浓郁的河蟹。
定睛一看,桌上摆放着被煮熟红彤彤的河蟹、晶莹剔透的米饭以及数种下酒菜。在视觉和嗅觉的双重冲击下,她不自觉的摸了摸干瘪的小腹。
“镇长,啥时候开饭,闻到这味儿肚子已经咕咕叫了!”
苏弘扬笑着回应:“雅茹,还有两个菜,再等十来分钟。”
说完,从盆里拿出一只河蟹,递给对方:“都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十足的勇气,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顺便给出点意见!”
罗雅茹中午本就吃的少,又在村里忙活一天,早已饥肠辘辘。
她大大方方接过河蟹,先将河蟹的两个“钳子”拽下来,剥下壳后,将蟹肉送到嘴里……
待她将河蟹吃个七七八八,赞叹道:“肉质更紧实弹牙,嚼着有劲不松散,蟹黄更绵密油润,入口满是鲜醇感,还带着淡淡的谷物清香,比普通河蟹多一层自然鲜甜。”
稍微停顿,她将口中蟹肉咽下去,眼底闪过一抹亮光:“这是我吃过最美味的河蟹!”
正说着话,其余副镇长也迈步进屋,闻到香味,馋虫瞬间被勾了起来。
酒菜齐全后,李文学拿着老龙口,给各位领导斟酒。
走到罗雅茹身旁,他带着探究的语气问道:“领导,满上?”
“一杯白酒还是没问题的。”她看到满满的一大桌子菜,说道:“李支书,让你破费了!”
李文学解释道:“领导,今天这顿饭是镇长自掏腰包请客,我想尽地主之谊的机会都不给。”
罗雅茹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那我今天可要多吃些!”
今天这顿饭目的主要是品尝蟹田米及河蟹,苏弘扬提了一杯酒,众人便投入到“干饭”之中。
唐木林咽下一口蟹肉,由衷地说道:“镇长,你谋划的‘稻蟹共生’生态养殖模式如今看起来,必定大获成功,就是不清楚附加值有多少。”
李青一直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此事他最有发言权:“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食品的‘绿色’、‘生态’尤为看重,我们镇产出的蟹田米是‘蝎子的粑粑’,没有第二家!
只要宣传得当,至少有一倍以上的附加值!”
李青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语让众人心头一振,白广荣端起一杯酒,高声说道:“干了这杯酒,预祝粮食丰收!百姓增收!”
这场酒宴堪称尽兴,佳肴适口、美酒醇厚,众人杯盏交错间尽是畅快。
席间,副镇长王新生望着意气风发的镇长,心中满是认同。这般年纪便能凝聚人心、把控场面,这份领导力着实令人佩服。
返回镇里的途中,苏弘扬拨通了李立电话:“胖子,开始收蟹田米了吧。”
电话那头响起李立一如既往爽朗的笑声:“工厂的人都派出去了,全部蹲在田间地头。”
“价格怎么定的?”
苏弘扬最为关心的是粮食价格问题,农民没有能力直接对外销售,需要卖给像李立这样的粮米加工厂或是收粮的二道贩子。
在此过程中,农民能赚到的多少才是重要的。
“放心吧,你都和我强调多少遍了,不要与民争利!我和村集体合作社签订的条款中特别说明了,第一年收购价格会按照终端售价最多予以50%补偿。
有了第一年价格参考,之后的价格就有法可询了!”
李立的觉悟嘛,倒不是有多么高尚,他心中想法很简单,听兄弟的话,保证不会让自己吃亏!
接下来的几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秋收,全县各乡镇开始忙碌起来。
最为热闹的当属永坪镇,蟹田米和河蟹家家户户几乎都尝了,那味道……用村里人的话说,嘎嘎香!
今年种植蟹田米的农户,纷纷喜笑开颜,没种植的农户懊悔的直拍大腿,又有补助赚的又多,明年一定抓住这个机会!
苏弘扬此时又给李立打了电话:“胖子,收购的蟹田米加工出来了吗?”
“工序并不复杂,已经出来一批货了,从低档到高档的产品应有尽有;河蟹的情况相同,副食公司已将其包装完毕,准备推向市场。”
苏弘扬心里默默合计一下,说道:“我以镇政府的名义采购500份,每份2袋蟹田米,2盒河蟹。另外再给我个人准备20份。”
政府采购这500份,他准备发动党委党员,向上级部门“送礼”,既是即将到来的中秋节福利,又能起到宣传效应。
9月28日,母亲方兰打来电话,与儿子沟通订婚的细节。
“老二,我和你爸商量一下,家里还有些存款,我们拿出来给你们在安南买套房子。”
虽知晓两个儿子在股市赚了不少,且孩子们主动提出要补贴家用,但老两口却分文未取。他们满心盘算的,只是能为儿子们的订婚事宜多尽一份力。
只有付出,没有索取!
同时,在之前的周末,冯珊珊特意登门拜访,还在二老家中住了一日。
她不仅容貌出众,做起家务更是手脚麻利,加之嘴甜会哄人,总能精准戳中老人的欢心。
不过半天光景,便已彻底赢得了两位长辈的喜爱。
“妈,您和我爸不用操心,订婚以及婚礼的各项准备和花费都由我来!您们人到了就行,需要你们表示的,我会提前准备好。”
方兰急忙说道:“这哪行,哪有当父母什么都不管的。”
“妈,我这边有事,先不和你聊了。”
不等方兰同意,他急忙挂断了电话。而让他如此紧张的全是因为不远处正在和村民聊天的一个人——北辽省省长李建设!
他的身旁只有寥寥几人陪在左右,看样子是在微服私访,了解秋收情况。
其实,省里的领导与乡镇干部距离太远,除非特别重要的位置,其余大多数省里领导乡镇干部都不认识。
但李建设显然不在此列,他经常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中,在体制内的,基本都认识他。
既然要暗中体察民情,苏弘扬就装作不认识对方。
只见李建设和远处的村民说了几句,村民指向苏弘扬这边,然后李建设朝着他这边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