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走进办公室,苏弘扬故意将门敞开。
现在正是五一假期,镇党委镇政府此时只有他们两个领导值班,如果关上门谈话,让有心人传出去,那就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苏弘扬亲手泡了两杯茶,递到面前后说道:“雅茹,这段时间宣传工作做的很到位,群众只有真正理解了政策,才能清楚该怎么干,该往哪干。”
罗雅茹抿嘴一笑,弯弯的明眸犹如夜空中闪亮的星星,光亮动人。
“镇长,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也希望永坪镇老百姓能脱贫致富。”罗雅茹轻拂秀发,一颦一笑,优雅可人,“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永坪镇未来蓬勃发展,看到了干事创业的决心,也看到了为国为民的情怀。”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镇长上任后便以身体力行的实干姿态,全身心投入经济发展蓝图的擘画与推进中。
这份躬身入局的担当不仅赢得了众人认可,更如无声的号召,带动下属纷纷效仿,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工作实效,形成了上下同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苏弘扬见罗雅茹身材苗条、气质优雅,突然想起赵坤交代的事情。
“雅茹,我记得你和我说过,咱们俩是同岁吧。”
罗雅茹微微点头,回道:“虽然同岁,但我可不敢和镇长相提并论!”
“雅茹,你这么优秀,个人问题解决了吗?”
冯珊珊到永坪镇来找苏弘扬,在镇领导圈子内部,已经传的人尽皆知,大家都知道镇长有个非常漂亮的女朋友。
在这种情况下,苏弘扬问这件事情,不免让罗雅茹有些误会。
“我可是听说了,镇长有个长相漂亮的女朋友。”罗雅茹没有忌讳,反而揶揄道:“怎么?吃着碗里的还惦记着锅里的?”
苏弘扬连忙摆手:“你误会了,我有个大学同学,是我最好的兄弟,在安南市万山区刑警队工作,我想做个媒婆,给你们撮合一下。”
罗雅茹叹了口气,说道:“目前我还不想考虑个人问题。”
聊到这话题基本就聊死了,罗雅茹起身打个招呼,返回办公室。
5月8日,五一假期落下帷幕,镇政府迅速切换至“工作模式”。
镇长苏弘扬第一时间召集镇政府党组成员,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同时以“收心会”为契机,引导大家快速收心归位、凝心聚力。
会上,苏弘扬仔细听取各位副镇长的工作汇报,针对汇报中提及的工作难题,坚持“能当场解决绝不拖延”的原则,对可即时推进的问题现场敲定解决方案;对暂需统筹协调的复杂问题,也牵头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推进计划。
随后,他围绕当前镇域重点工作,从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到时间节点进行了系统部署,清晰明确地让每一位参会成员知晓“该干什么、能怎么干”,为节后各项工作高效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5月10日,苏弘扬接到杨兴电话,施工机械、劳动力、材料已经准备就绪,需要镇政府张贴公告,对施工路段进行封闭通知,预计施工周期一个半月。
“通达工程”已经由包书记负责,之前苏弘扬也和杨兴说过这事儿,但杨兴遇到实际工作还是找苏弘扬,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苏弘扬挂断电话后,前往书记办公室,将此事汇报给书记。
包书记大手一挥,当即安排人张贴公告,并安排各村支书,用大喇叭广播将此事传达下去。
5月14日,推土机、残土车、挖掘机相继进场施工。
苏弘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告知县府办,诚挚邀请县长纪江参加三日后的开工仪式。很快,苏弘扬得到了肯定的回复,他连忙去镇党委书记包良才办公室汇报,两人关上门,反复研究协商开工仪式各项细节,务必让县长看到永坪镇欣欣向荣的一面。
施工机械只要进场了,断然没有放着的道理,在项目经理指挥下,开始修整路面,施工地基。
正当施工如火如荼的进行时,七八个社会闲散小青年骑着摩托车飞快的朝着推土机驶来。
而后,在接近推土机时,摩托车一个急刹,稳稳的停在推土机前。
“你踏马不要命了,这是喝了几瓶假酒,没看见道路都封闭了吗?”推土机司机嚷嚷道。
小青年就是专门来找茬的,司机正好给了他们借口。
为首的小青年骂骂咧咧地说道:“cNm,嘴里吃屎了?”然后上前一把将司机从驾驶室拽了出来,当即甩个大脖溜子,“Nmb,给老子道歉!”
推土机司机常年在工地干活,接触的都是社会底层人士,平日里嘴里就不干不净,一看施工现场有二十多号工人,底气也足了起来。
“道你奶奶个腿!”说着,同样还一个大脖溜子。
常年在工地摸爬滚打的司机身强力壮,这一巴掌下去,直接把领头的小青年扇得摔了个大跟头。
其余小青年见老大吃了亏,瞬间红了眼,纷纷抄起钢管,一拥而上朝着司机拳打脚踢。
司机身边的工友们都是出来挣辛苦钱的,一个个僵在原地不敢上前。
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十七八岁的半大孩子,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下手没个轻重,真要是被打伤了躺进医院,家里一家老小的生活费谁来扛?
有个心眼活络的工友,没敢有丝毫耽搁,拔腿就往不远处的项目部跑,气喘吁吁地找项目经理马经理汇报情况。
马经理一听,火“噌”地就上来了:“这还了得!今天不把这群流氓收拾服帖,以后他们还得天天来闹,工地就别想安生干活!”他当即喊上项目部里所有能调动的工人,抄起旁边的铁锹、钢管,急匆匆朝着事发地赶去。
刚跑到近前,看到司机满脸是血、瘫在地上的模样,马经理骨子里的那股匪气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要知道,2001年这会儿,国家还没推行“一建”、“二建”注册制度,工地上的项目经理大多是花钱“办证”上岗。
这时候的项目经理,在现场最核心的活儿不是抓质量、管安全,而是陪好甲方、搞定各方关系——至于现场施工、安全巡查这些实际工作,自有底下的安全员、质量员、施工员盯着。
更何况,干过工地的人都清楚,在农村地界施工最是麻烦。总有些游手好闲的村民、二流子来找茬,轻则索要好处,重则在关键施工路段拦路封道,不让车辆进出。
他们心里的算盘打得精,反正自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项目部要赶工期、怕担责,还能真跟我硬刚?
也正因如此,那时候的项目经理大多带着股“敢打敢干”的狠劲。
只见马经理攥紧手里的钢管,朝着身后的工友们大声喊道:“大家伙都给我上!今天这事咱占理,真要是打伤了人,医药费、误工费全由公司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