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铳制造局渐入正轨,沈惊鸿每日忙于协调生产、改进工艺、编写操典,虽忙碌却充实。这日午后,他正与张匠头在水力镗床的搭建现场查看进度,一名徐府的家仆匆匆赶来,言道徐光启有要事相请。
沈惊鸿心下微奇,交代完事宜便随家仆前往徐府。踏入徐光启那堆满书卷舆图的书房,却见除了徐光启之外,还有一位风尘仆仆、身着四品武官常服的中年人赫然在座。那人面容刚毅,肤色黝黑,眉宇间带着久镇边关的肃杀之气,此刻正端着茶杯,目光炯炯地看向门口。
“父亲?!”沈惊鸿又惊又喜,连忙上前几步,撩衣便欲行大礼。来人正是他的父亲,蓟镇总兵官沈惟敬。
沈惟敬放下茶杯,虚扶一下,声音洪亮带着些许沙哑:“不必多礼了。起来让为父看看。”他上下打量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嗯,长高了些,人也精神了。在京里这番折腾,动静不小啊。”
沈惊鸿起身,恭敬答道:“孩儿惶恐,只是尽己所能,为君分忧。”他心中疑惑,父亲身为边镇大将,无诏不得轻易入京,此番前来,必有要事。
徐光启在一旁笑着捋须道:“沈总兵是前日抵京的,向兵部述职已毕。今日特地过府,一为看看你,二来嘛,确有一桩要紧事需与你我商议。”
沈惟敬点点头,神色转为郑重,对沈惊鸿道:“惊鸿,你与苏州苏浚先生之女卿卿,自幼相识,在京中亦多得其助,为父远在蓟镇,亦有耳闻。苏小姐聪慧明理,于算学格物颇有天分,更难得是品性端淑。我与你母亲商议过了,有意与苏家结为秦晋之好。今日特请徐大人出面,欲先行问名、纳吉之礼,为你二人定下婚约。”
沈惊鸿闻言,心头猛地一跳。他虽然灵魂成熟,深知自己对苏卿卿的心意,却也明白在此时空,婚姻大事,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万没想到,父亲会专程为此事入京,而且如此直接地提了出来,对象还是他心之所系的苏卿卿。一股混杂着惊喜、感动与些许不知所措的情绪涌上心头。
他定了定神,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看向徐光启。徐光启含笑点头,显然早已知情且乐见其成。沈惊鸿这才转向父亲,深吸一口气,撩袍跪倒在地,行了一个大礼:“父亲大人为孩儿终身大事劳心,孩儿感激不尽!苏家小姐……卿卿她,确是良配,孩儿……心中亦属意于她。”他终究是带着现代灵魂,在表达遵从父命的同时,也坦诚了自己的心意。
沈惟敬见儿子如此反应,眼中满意之色更浓。他虽是将领,却非不通情理之人,儿子与苏家女儿的情谊以及苏卿卿的才华,他早有了解。此番提议,既是顺应儿子心意,也是看重苏家的清誉与苏卿卿本身的出众。
“好!既然你亦愿意,那此事便如此定了。”沈惟敬语气斩钉截铁,“徐大人,”他转向徐光启,抱拳道,“沈某一介武夫,于这京师礼仪不甚熟稔,与苏家亦无深交。您是惊鸿的师长,德高望重,又与苏浚先生有同僚之谊。这冰人之职,以及后续问名、纳彩诸礼,便全权拜托您了!”
徐光启欣然应允:“沈总兵放心,苏浚兄乃谦谦君子,其女卿卿更是惊鸿的良伴。此等美事,徐某义不容辞。这大媒,我便做了!”
接下来几日,徐光启便以媒人的身份,正式开始了明代士大夫阶层通婚的“六礼”前几步。
首先是 “纳采” ,即男方遣媒人向女方提亲。徐光启备了礼单,亲自前往苏府拜会苏浚。礼单并不夸张,依制备了雁、白羊、酒果等物,既合礼仪,又不显奢靡。徐光启在书房与苏浚密谈良久,细数沈惊鸿的人品才学、如今简在帝心,以及沈家求娶的诚意,更强调了沈惊鸿本人对苏卿卿的敬重与心意。
苏浚对沈惊鸿本就欣赏,对其在京中作为亦有耳闻,加之徐光启亲自做媒,分量十足。他沉吟片刻,并未立刻答应,只道需与夫人及小女商议。这亦是礼节,表示对女方的尊重。
随后便是 “问名” 。徐光启再次登门,询问女方的姓名及生辰八字。苏家将苏卿卿的庚帖(写有姓名和生辰八字的红纸)交给了徐光启。
徐光启将庚帖带回,与沈惊鸿的庚帖一并,寻了京师有名的卜者进行 “纳吉” ,即合婚。卜者将两人八字一排,煞有介事地推算一番后,向沈惟敬和徐光启拱手道贺:“恭喜总兵大人,恭喜徐大人!沈公子与苏小姐八字相合,乃天作之合!沈公子命格刚健,有擎天架海之志;苏小姐坤德含章,有辅佐兴家之能。二人结合,非但家宅安宁,更于国运有裨益之兆!” 这自然是吉兆。
“纳吉”得吉,婚事便算初步定下。沈惟敬大喜,立刻备下更正式的聘书和聘礼,由徐光启带领,热热闹闹地送往苏府,行 “纳征”(亦称纳币)之礼。聘礼除了必备的绸缎、首饰、金银锞子外,沈惟敬还特意加入了一柄精致的镶宝石短匕,寓意文武兼修,亦有边将家的特色。而沈惊鸿,则悄悄准备了一份特别的“小礼”——一套他亲手用精钢打造、比例精确的迷你绘图工具(圆规、直尺、三角板),用锦盒装了,托徐光启一并带去。
苏府这边,苏浚与夫人对这门亲事本就满意,纳征礼至,便正式收下聘书聘礼,并回了礼帖和答谢礼物,其中亦有为未来女婿准备的文房四宝和衣料。至此,婚约已正式订立。虽然两人年纪尚小,真正完婚需待数年之后,但名分已定,从此便是未婚夫妻。
订婚的消息并未大肆宣扬,但在小范围内已然传开。制造局内,张匠头等知晓内情的老人都向沈惊鸿道贺。沈惊鸿面上依旧沉稳,但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
这日傍晚,沈惊鸿在制造局后院僻静处,遇见了似乎在此等候的苏卿卿。她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襦裙,脸颊微红,眼神有些躲闪,不复平日讨论算学格物时的落落大方。
“卿卿。”沈惊鸿走上前,声音不自觉放柔。
苏卿卿抬眼飞快地看了他一下,又低下头,轻声道:“我……父亲都与我说了。”
“嗯。”沈惊鸿看着她微红的耳根,心中一片柔软,“那套绘图工具,可还合用?”
“嗯。”苏卿卿点点头,声音细若蚊蚋,“很精巧……谢谢你。”她顿了顿,鼓起勇气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清澈的坚定,“惊鸿哥哥,我知道你志在四方,要做很多大事。我……我会努力学好本事,将来……不会给你拖后腿的。”
这番话,从一个十岁女孩口中说出,带着这个时代女子少有的清醒与自强。沈惊鸿心中震动,他看着她认真的眼眸,郑重承诺道:“卿卿,你从来不是拖累。你的聪慧与才华,是我之幸,亦是未来之福。我们……来日方长。”
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甜言蜜语,只有两颗跨越时空却在此刻紧密相连的、早慧而真诚的心。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影子拉长,青梅竹马的情谊,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承诺。
沈惟敬了却这桩心事,在京师又盘桓数日,视察了雷霆铳制造局,与孙承宗等兵部官员会晤后,便匆匆返回蓟镇任上。临行前,他只对沈惊鸿说了一句:“男儿建功立业,亦当齐家。苏家女甚好,莫负了她,亦莫负了朝廷期望。”
父亲的到来,如同一阵强劲的东风,不仅为沈惊鸿定下了终身大事,更似乎预示着,他所推动的这场变革,将获得来自边镇军方的更多关注与潜在支持。帝国的车轮,正在细微而坚定地,转向一个未知却又充满希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