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琟隐晦指出的“脆弱中枢”,如同一盏在迷雾中突然亮起的航标,为苏晚晴指明了下一个行动方向。然而,如何接近并利用这个“阿喀琉斯之踵”,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清源生物神经研究所的安保级别,绝非郊区废弃仓库可比。
“强攻不可能,技术渗透的风险也极高。”在顶楼密室内,苏晚晴与叶深,以及远程连线的、由陆寒琛提供的网络安全专家“影梭”进行着推演。“研究所的网络是物理隔离的内网,与互联网存在绝对鸿沟。从外部几乎无法切入。”
“需要内部接入点,或者……创造一个。”影梭的声音经过处理,带着电子合成的质感,“根据公开资料和有限的卫星图像分析,研究所的能源供应和冷却系统大部分埋设在地下,且有独立的监控网络。李琟教授提到的冗余备份单元,很可能也位于地下区域。”
叶深调出了一张根据公开信息拼凑的研究所简化结构图,指向几个可能的通风管道和检修通道入口:“物理潜入是下策,但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关键是获取实时内部情报,尤其是地下层的安保巡逻规律、传感器布防以及那个‘中枢’的确切位置和访问权限。”
苏晚晴沉默片刻,目光落在了之前周慕深送来的那枚蓝宝石胸针上。她将其拿起,对着灯光仔细观察宝石背面那微小的编码印记。“或许,我们不需要自己创造机会。可以看看,是否有人……愿意为我们提供。”
那串编码印记,在高分辨率扫描下,被解析为一串复杂的混合字符。它不像八音盒的二进制那样直接,更像是一个地址索引和一段身份验证码的组合。
苏晚晴决定冒险一试。她让影梭通过一层层洋葱路由,访问了编码指向的一个处于暗网深层的、需要特定密钥才能进入的匿名论坛版块。当她输入完整的验证码后,界面跳转,出现了一个极其简洁的对话框,对方的名字只有一个代号:“Z”。
苏晚晴(匿名Id): 胸针很漂亮,但戴着它,我不知道该走向哪个舞会。
信息发出后,等待了漫长的十分钟。
Z: 舞会的请柬,有时就印在节目单的背面。清源研究所,下周二的内部系统压力测试与维护窗口,下午2:00-4:00。地下二层,c区备用冷却泵房,东北角通风管道,监控循环盲点,持续72秒。一份小礼物,或许能帮你找到座位。
信息随后被对方彻底抹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周慕深再次提供了精准无比的情报!他甚至给出了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一个短暂的安全窗口。这已经不是暗示,几乎是手把手的引导。
“风险与机遇并存。”叶深冷静地分析,“这可能是陷阱,也可能……是他想借我们的手,达成某个他自己不便出手的目的。”
“我知道。”苏晚晴深吸一口气,“但这是我们目前唯一清晰的路径。准备行动。我们需要一个能在那72秒内,进入指定位置,并放置‘眼睛’和‘耳朵’的人。”
这个人选,毫无疑问是叶深。
周二下午,清源研究所外围。叶深伪装成市政维修人员,驾驶着一辆伪装过的工程车,停在距离研究所两个街区外的预定位置。车内,简易的操作台上闪烁着微光。
研究所地下,内部压力测试如期开始,部分非核心区域的监控探头进入了预设的维护循环模式。
下午2点13分,叶深如同融入墙壁的阴影,利用一张伪造的高权限门禁卡(来源同样是周慕深提供的渠道),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地下二层c区。空气中弥漫着设备运行的低吼和淡淡的机油味。他贴着冰冷的墙面移动,步伐精准得像钟表指针,避开了巡逻保安的固定路线。
备用冷却泵房。东北角。他找到那个通风管道的格栅,用特制工具无声地撬开。格栅后的空间狭窄,仅容一人匍匐。他必须在72秒内,将两个微型传感器——一个高敏震动贴片和一个低频信号采集器——牢固地安置在管道内壁的指定位置,并确保它们能与外部中继器建立稳定连接。
时间一秒一秒流逝。叶深的动作稳定而迅速,没有丝毫多余。安装,测试信号……完成!在他重新盖上格栅,身影融入通道阴影的下一秒,监控探头的红色指示灯重新亮起,巡逻保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工程车内,接收器上亮起了稳定的绿色信号灯。通过那两个微型传感器,他们首次“听”到了研究所地下核心区域运行的“心跳”——冷却系统沉闷的循环声,电力传输的微弱嗡鸣,以及……一阵规律且强劲的、不同于其他设备的低频脉冲信号。这脉冲的来源,正指向李琟提到的,那个高度依赖能源和散热的中枢系统。
同时,信号采集器还捕捉到了一些加密的、断断续续的数据流碎片,虽然无法立刻破译,但证明了那里确实在进行着高强度的信息处理。
“位置确认。活动确认。”叶深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平稳依旧。
苏晚晴看着屏幕上代表信号源的稳定光点,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周慕深的目的依旧成谜,他提供的“帮助”越多,欠下的“人情”就越重,未来的反噬可能就越强烈。
但他们终于撬开了一道缝隙,窥见了敌人“心脏”的一角。
下一步,不是立刻攻击。而是耐心地监听、分析,等待那个最适合出手的时机,给予致命一击。狩猎,进入了最需要耐心的阶段。而隐藏在幕后的周慕深,似乎正微笑着,期待着她接下来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