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升级攻防战的胜利,并未给苏晚晴带来多少喘息之机。与陆寒琛关系的冰封,周慕深如影随形的“关注”,以及“诺亚生命”虽受挫却必然不会罢休的威胁,像几根无形的弦,在她心头越绷越紧。她按照自己的步调,继续推进着“基石计划”和独立情报网络的搭建,动作谨慎而坚定,如同在黑暗的森林中独自开辟小径。
陈默团队依旧提供着技术支持,但苏晚晴能感觉到一道无形的界限。一些更敏感的内部审查和人事调动,她选择绕开陈默,动用了新组建的、完全忠于她的小团队。这种刻意的信息隔离,让她在获得自主权的同时,也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和孤独。
就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氛围中,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访客,通过正式的商务预约渠道,出现在了苏晚晴的日程表上——来访者声称代表“诺亚生命”基金,希望能与苏小姐进行“一次坦诚的、非对抗性的沟通”。
苏晚晴的第一反应是警惕,甚至是荒谬。不久前还在试图从数据层面毒害她核心项目的人,此刻却要求“坦诚沟通”?这无异于黄鼠狼给鸡拜年。
她本想直接拒绝,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是一个窥探对方真实意图和内部情况的机会。在确保会面地点绝对安全(设在苏氏集团内部最高规格的屏蔽会议室),并做好了万全的应急准备后,她同意了这次会面。
来者是一位四十岁左右、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自称姓文,是“诺亚生命”的特别项目顾问。他的态度谦和有礼,与苏晚晴想象中的阴险形象相去甚远。
“苏小姐,久仰。首先,请允许我为之前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误会,表示遗憾。”文先生开门见山,语气诚恳,“那并非‘诺亚生命’高层的本意,更多是下面一些合作方过于激进的商业行为所致。”
苏晚晴不动声色,并未被对方的姿态迷惑。“误会?文先生是指数据投毒,还是未遂的网络攻击?这些行为,可不像是什么‘合作方’能独立完成的。”
文先生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无奈:“我理解您的质疑。实不相瞒,‘诺亚生命’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有一部分更倾向于……嗯,更具侵略性的技术路线和商业策略。但我们的创始人以及核心决策层,始终坚信,真正伟大的技术,应该通过合作与共赢来推动,而非零和博弈式的争夺。”
他话锋一转,抛出了真正的来意:“我们深入研究过‘光年计划’,对其理念和潜力深感钦佩。我们认为,双方在环境智能与数据感知领域,存在巨大的互补空间。与其在对抗中消耗,为何不考虑一种更高级的合作模式?比如,技术共享,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他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共享专利池,避免重复研发;整合数据资源,打造更强大的模型;甚至承诺,可以帮助苏晚晴摆脱对陆氏资本的过度依赖,提供更“纯粹”和“自由”的发展环境。
这番说辞,与周慕深之前暗示的“诺亚生命”的野心大相径庭,充满了合作共赢的“诚意”。
苏晚晴没有立刻回应。她仔细审视着文先生脸上的每一丝表情,试图找出伪装的痕迹。对方的提议极具诱惑力,尤其是在她与陆寒琛关系出现裂痕的当下。如果“诺亚生命”真的转变策略,寻求合作,无疑能让她摆脱目前的困境,甚至获得更强大的助力。
但这可能吗?一个不久前还在不择手段进行渗透和破坏的组织,会突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文先生的提议很有趣。”苏晚晴最终开口,语气平淡,“不过,合作需要建立在充分的信任和透明度之上。鉴于过往的经历,我需要看到贵方更多的诚意,以及……对之前那些‘误会’的明确交代。”
文先生似乎早有准备,微笑着点头:“这是自然。我们可以提供一份详细的合作框架草案,以及关于之前事件的部分内部调查结果,以证明我们的诚意。期待您的进一步消息。”
送走文先生,苏晚晴独自坐在会议室里,心情非但没有轻松,反而更加沉重。
“诺亚生命”主动伸出橄榄枝,是内部路线斗争的结果,还是一个更精致、更危险的陷阱?他们是想真心合作,还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离间她与陆寒琛,让她在犹豫不决中放松警惕,从而寻找新的突破口?
周慕深知道这件事吗?陆寒琛呢?如果他们知道,又会作何反应?
她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布满镜子的迷宫,每一个方向都映照出不同的景象,真假难辨。而“诺亚生命”这次递出的,究竟是救命的绳索,还是勒紧她脖颈的绞索?
迷雾,似乎更浓了。而她手中的筹码,在这一次次的意外中,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