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远的尸体,随着浑浊的江水,消失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十二金钗”,这群曾经在重庆上流社会长袖善舞的毒花,或死或擒,无一幸免。
一场席卷了整个山城地下与高层的、惊心动魄的间谍战,终于,尘埃落定。
黄桷垭别墅里,弥漫着一股硝烟散尽后的疲惫。
赵峰的胸口,缠着厚厚的绷带,那是高明远的武士刀留下的纪念,离心脏只差几公分。
燕子的手臂,也打着石膏,他在与“二钗”的护卫搏杀时,关节脱臼。
林薇肩膀上的毒伤,虽然已经解毒,但在阴雨天里,依旧会隐隐作痛。
每个人,都伤痕累累。
但他们的脸上,却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
他们赢了。
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赢得了这场不可能的胜利。
第二天,林薇将一份完整的、厚达数百页的结案报告(是长期整理的),连同何应麟、周上将、郑院长等一众涉案高官的、如山的铁证,通过戴笠,再次呈交给了委员长。
这份报告里,不仅有高明远的最终供述,有缴获的电报密码本,还有那些被策反的金钗们的亲笔证词。
证据链完整,铁证如山。
任何人都无法辩驳。
整个团队,甚至包括龙啸天在内,所有人都相信,一场自上而下的、前所未有的反腐肃奸风暴,即将来临。
那些通敌卖国、草菅人命的国之蠹虫,都将被送上审判台,接受他们应有的惩罚。
山城的天,似乎要亮了。
……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最响亮,也最冰冷的耳光。
最终的处理结果,在一周后,以一份内部传阅的、级别极高的红头文件形式,下达了。
那份文件,轻飘飘的,不过几页纸。
却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感到了刺骨的寒冷。
处理决定如下:
一、关于何应麟(交通部次长):
“……查交通部次长何应麟,在职期间,玩忽职守,监管不力,致使麾下部分官员与敌特有所勾结,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念其对抗战初期西南运输线之建立尚有微功,免去死罪。着,即刻免去其所有职务,撤销军衔,押解入狱,彻查其个人经济问题。”
文件下达的第二天,军统内部就传来了消息:何应麟,因“突发恶疾”,在狱中“病亡”。
死得,干干净净。
二、关于周上将(华中战区司令)与郑院长(行政院):
“……周、郑二位同志,身为党国柱石,在此次事件中,虽有‘识人不明,监督不严’之过,但‘忠心可鉴,顾全大局’。着,内部申斥,通报批评。望二位同志,引以为戒,痛定思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戮力同心,共赴国难。”
一场惊天动地的通敌、内斗大案,最终,只换来了两句不痛不痒的……“通报批评”。
他们,依旧高高在上。
三、关于其余涉案人员:
一大批没有任何派系背景的、在交易链中充当“白手套”的低阶官员、商人和军需官,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处以极刑。
同时,还有几个在派系斗争中,恰好站错了队的、属于周、郑二派政敌阵营的“倒霉蛋”,也被以“通敌”的罪名,一并清除。
整份处理决定,充满了高超的、冷酷无情的“政治艺术”。
林薇独自一人,站在军委会的台阶上,手里捏着那份冰冷的红头文件。
山城的风,吹起她的发梢,却吹不散她眼中的迷茫和冰冷。
她,终于彻底明白了。
委员长,或者说,那位最高裁决者,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彻底的“正义”。
他需要的,是“平衡”。
他借她这把刀,砍掉了何应麟这个不听话的、属于孔宋派系的卒子。
又用同样的“罪名”,顺手除掉了几个,他早就想除掉的、其他派系的眼中钉。
然后,再用“通报批评”的方式,敲打了周、郑这两条已经不太听话的“疯狗”,让他们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最后,用一大批小喽啰的人头,来昭告天下,彰显他“铁腕肃奸”的决心。
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危机,就这样,被他轻描淡写地,转化成了一次,巩固权力,打击异己,加强中央集权的……完美政治秀。
那份足以让无数前线将士心寒的、腐烂到骨子里的真相,被小心翼翼地,掩盖在了那些“伟大胜利”的口号之下。
所谓的“雷霆清洗”,从头到尾,都只是一场……
雷声大,雨点小的……政治表演。
而她和她的团队,那些流过的血,那些死去的兄弟,不过是这场盛大表演中,一个无关紧要的、用完即弃的……道具。
她想起了“大姐”沈静姝临死前,看着苏曼卿时,那充满怜悯的眼神。
“总有一天,你也会发现,你所守护的一切,都只是一个笑话。”
当时,她不信。
现在,似乎是天意在捉弄。
那笑话,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血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