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梭一号”接到指令,AI导航系统悄无声息地调整了航向和深度。这艘漆黑的高科技潜航器,如同深海中的幽灵,关闭了所有主动发射源,仅依靠被动声纳和惯性导航,沿着海底山脉的阴影,开始向“Station π”平台底部缓缓靠近。深度维持在1500米以下,这里的海水冰冷、压力巨大,光线完全消失,只有偶尔游过的发光生物带来一丝微弱的光亮。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大屏幕上,“影梭一号”传回的实时数据流非常有限,只有深度、速度、姿态和背景噪音水平等基本参数。最重要的声学和水文数据,需要等待它到达安全位置后进行批量回传。每一分钟的等待,都显得无比漫长。
“背景噪音水平稳定,未发现异常主动声纳扫描脉冲。”声纳员紧盯着频谱分析仪,低声汇报。这算是目前唯一的好消息。
“保持静默,继续接近。”林凡的声音通过低频水声通信链路传出,虽然延迟高达数分钟,但这是目前唯一能与潜航器保持联系的方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根据航速和距离估算,“影梭一号”应该已经进入了距离平台底部十海里以内的范围。这个区域,被认为是对方水下防御圈的内层,危险系数成倍增加。
突然,声纳员的脸色一变!
“检测到异常!高频主动声纳脉冲!来源方向……正前方!脉冲特征……尖锐,重复频率高,是目标识别与追踪声纳!”
指挥中心内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被发现了?!
几乎在声纳员报告的同时,“影梭一号”自身搭载的威胁告警系统也被触发,通过水声链路发回了急促的警报信号!
“命令‘影梭一号’!紧急下潜至最大安全深度!启动规避程序!释放声学诱饵!”林凡立刻下令,尽管命令传到潜航器那里需要时间。
但对方的反应更快!
屏幕上的被动声纳显示,那个高频脉冲声源正在快速移动,并且……分裂成了两个!正从不同方向朝着“影梭一号”的预估位置包抄过来!
“是水下防御单元!至少两个!速度极快!”山猫判断道,“它们被触发了!”
“影梭一号”的实时数据开始出现剧烈波动,深度曲线显示它正在拼命下潜,但速度远不及后方追来的信号源。紧接着,一阵强烈的、刺耳的噪音通过水声链路传来——是金属摩擦和高速螺旋桨的轰鸣声!然后,通信信号陡然中断!屏幕上的数据流变成了一片空白和错误代码!
“‘影梭一号’……失去联系!”操作员的声音带着颤抖。
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影梭一号”很可能已经被对方的的水下防御单元追上并摧毁了。
“启动‘影梭一号’自毁程序的备用触发指令!”山猫沉痛地下令,防止技术泄露。
指令发出,但无法确认是否执行。深海之下,一切归于沉寂。
“妈的!”一名年轻的技术员忍不住捶了一下桌子。
“冷静!”林凡的声音依旧沉稳,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影梭二号’情况如何?”
“影梭二号”仍在原潜伏点,处于静默状态。它的被动声纳清晰地记录下了刚才发生的一切:高频声纳的锁定、快速接近的噪音、短暂的混乱声响,然后是……一片死寂。它没有移动,没有发出任何信号,完美地执行了潜伏任务。
“记录下全部声学数据!”林凡命令道,“分析追击单元的数量、型号、速度、攻击方式!这是我们用巨大代价换来的情报!”
技术团队立刻投入到对“影梭二号”刚刚传回的那段短暂而致命的声学记录的分析中。虽然失去了“影梭一号”,但必须从这次失败中榨取每一分价值。
几个小时后,初步分析结果出来,令人心惊:
* 追击单元:确认至少为两艘高速水下无人潜航器(UUV),其螺旋桨噪音特征与已知的任何民用或公开军用型号都不匹配,速度估计超过40节,远超“深渊探索者”的潜航速度。具备高精度主动声纳和……疑似小型鱼雷或切割网发射器的攻击音效。
* 防御模式:对方的水下防御系统反应极其迅速。一旦有不明物体进入内层防御圈并触发识别声纳,防御UUV会立刻从预设的潜伏点出动,进行包抄和猎杀,手段干净利落。
* 防御范围:根据声纳接触点推算,对方的水下主动防御圈半径大约在距离平台底部5至8海里的范围。一旦闯入这个范围,极易被发现和攻击。
“对方的水下防御,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密和主动。”张浩面色凝重地总结道,“‘影梭一号’的牺牲表明,单纯依靠隐蔽性接近平台底部是极其危险的。我们需要新的策略。”
行动遭遇了重大挫折。直接抵近侦察的路径似乎被堵死了。
就在这挫败的氛围中,新一天的签到时间再次到来。林凡深吸一口气,将意识沉入系统。此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系统的力量来打破僵局。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第4级(星系级)每日签到奖励:特殊资产【“海妖”水下高速隐形突击艇(1艘)及全功能支援模块】。】
【资产说明:该型突击艇采用仿生流体外形与新一代磁流体复合推进系统,水下高速航行时噪音极低,最大潜深可达2500米,具备极强的隐蔽突防能力。搭载多功能机械臂、高能切割器、先进声学对抗系统及微型侦查\/攻击无人机蜂巢。配备有人\/无人双模式驾驶舱,可执行渗透、侦察、破坏、救援等多种任务。资产已存入系统空间,相关操作手册、维护设备及能源补给单元已同步发放。】
【注:该资产为永久性装备,需由专业人员操作维护。签到奖励已直接注入系统空间。】
水下突击艇!而且是兼具高速、隐形和攻击能力的多功能载具!系统的奖励再次在最关键的时刻,提供了破局的可能!这不再是单纯的侦察工具,而是具备了在一定条件下与对方水下防御力量周旋甚至对抗能力的战斗平台!
林凡心中一震,立刻将这个信息告知了山猫和张浩。
“水下突击艇?!”山猫眼中爆发出精光,“如果有这种装备,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引开或者短暂压制对方的防御UUV,为侦察创造机会!”
“没错!”张浩也兴奋起来,“‘海妖’的性能听起来远超我们现有的任何水下装备。如果能善加利用,说不定能撕开对方防御的一个口子!”
然而,林凡却比他们更加冷静。“装备是有了,但战术必须改变。硬碰硬不是明智之举。‘影梭一号’的教训告诉我们,对方的水下防御体系是系统性的,反应速度极快。我们必须更加狡猾。”
他走到电子海图前,指着“Station π”平台底部和那些延伸向深海的海底管线痕迹。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找到平台的弱点。现在看,这些海底管线是关键。既然直接靠近平台底部风险太高,我们何不……沿着管线反向追踪?”
“反向追踪?”张浩若有所思。
“对!”林凡的手指沿着海底管线的痕迹向外延伸,“这些管线必然通往某个能源或信息源头。这个源头可能远离平台,防御或许相对薄弱。如果我们能找到源头,或者管线上某个关键的节点(比如中继站、阀门站),或许就能找到切断能源、干扰通讯、甚至植入监控设备的机会!这比直接攻击堡垒本身可能更有效,也更安全。”
“釜底抽薪!”山猫明白了林凡的意图,“这是个好思路!‘海妖’突击艇的长航程和隐蔽性,正好适合执行这种长距离的水下追踪任务!”
“但是,”张浩提出顾虑,“管线追踪同样充满未知。管线的尽头是什么?有没有防御?水文环境如何?我们需要先进行初步侦察。”
“用‘影梭二号’。”林凡果断决定,“命令‘影梭二号’,改变任务目标。放弃对平台底部的直接侦察,转而选择一条看起来最粗壮、能量信号最明显的海底管线,进行远距离(保持在10海里安全距离外)的跟踪和测绘。记录管线的走向、深度变化、以及沿途是否有任何人工结构的迹象。‘影梭二号’的任务是摸清管线的大致脉络,为‘海妖’后续的深入追踪提供路线图和安全评估。”
“明白!立刻给‘影梭二号’注入新的导航指令!”张浩立刻操作起来。
新的指令通过水声链路悄无声息地发送给仍在深海潜伏的“影梭二号”。这艘幸运的潜航器接到了新任务,开始小心翼翼地调整航向,利用海底地形的掩护,向着最近的一条主要海底管线痕迹方向驶去。它的速度很慢,尽可能保持隐蔽。
与此同时,在秘密仓库中,那艘线条流畅、充满未来感的“海妖”水下突击艇也被林凡从系统空间中取出。山猫立刻从“夜鹰”小队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两名具有水下作战经验的队员,开始紧急熟悉装备,进行模拟训练。张浩的技术团队则全力分析“影梭二号”即将传回的数据,为“海妖”的首次出航规划最安全的路线。
“深渊探索者”的牺牲,换来了对敌人水下防御力量的清醒认识。而系统的及时补给,则提供了新的利刃。战略从正面强攻,转向了更为迂回和精准的“斩线”战术。一场在黑暗深海中,沿着无形线索追踪猎物命脉的无声猎杀,即将拉开序幕。失去了一个影子,但一个更强大的猎手,已经准备潜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