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于丞相都听到外面的动静,再有太监来禀告,皇帝突兀的站起来,目光中透着冰冷的神色,他道:“传三品及以上的官员进宫,还有给他看伤。”
奔来的人已经晕倒过去,被人安置在偏殿之中。
小太监忙着传旨和找太医。
两刻钟后。
传信的将士被太医的针给扎醒过来,他被灌下一碗药来支撑着能够汇报军情。
官员们都到场了,分别站在皇帝的左右两边。
外面的天气也阴下来,看样子雨水随时可能来。
传信的人走到殿中,刚跪下朝着皇帝请安,只听道皇帝道:“不必说多余的话,边疆如何了?”
信上只写着匈奴来犯,他们抵御守卫一次成功。
小将士听话的很:“禀告陛下,末将来的时候,第一波防御是成功的,只是匈奴此次来势汹汹,由左亲王亲自挂帅,带领自称十万匈奴人已经在城下安营扎寨。”
“此战,郑将军说恐怕不易,请陛下下令增援。”
增援的不仅仅是参战的人数,还有兵器盔甲粮草等等。
皇帝被熟悉的三个字吸引:“郑将军?”
守卫的不应该是冯将军吗?
小将士低头汇报:“禀告陛下,冯将军旧伤复发,无法站立,只能把军中事务暂且托付给郑将军。”
他还小心翼翼的解释道:“郑将军为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此次守卫成功,全靠郑将军指挥得当,请陛下不要责怪他。”
说话间,他的双腿战栗,额头上出现冷汗,可是他想要为人解释一两句。
好将军不该被误会。
于丞相见状,为皇帝找补:“莫要紧张,陛下没有责怪之意,只是接到冯将军上书,关心他的身体康健。”
“是。”
“好了,你一路跑着回来,也是辛苦,先去休息吧,放心,有陛下在,百官在,匈奴不足为虑的。”
小将士被人搀扶着带走,大殿之上的朝臣等人走之后,议论纷纷。
一个说送多少粮草过去,一个说兵器盔甲也要送。
还有具体的数量也在争论。
郑父在其中跟着偶尔说上一两句,丝毫不显眼。
皇帝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克制的,毕竟江山是他的江山,尽朝廷之力把一系列的物资送往边疆。
甚至还调派京中两万兵马加上各自州府的人前去支援。
等计划制定好之后,大殿里面只剩下还没有离去的于丞相和皇帝两人。
皇帝扶着龙椅的头,他对着丞相道:“你说,他能守住吗?”
匈奴左贤王他有所耳闻的,是草原上难得一见的人才,集合各个部落,一副大兴的形势。
现在又亲自领兵作战,皇帝心里担心。
于丞相安慰:“陛下,冯老将军也在的,不能下榻,又不是不能说话,他跟匈奴打过许多次,有他在,守城是不成问题的。”
皇帝心里得到安慰,只是又想到一个新的问题:
郑耀希要是再立战功的话,他还能找别人顶上边军的主帅之位吗?能顶上的话,又会不会被人架空。
矛盾总是存在的。
皇帝又想到一事,看向一旁的丞相问:“郑耀希他母亲是不是要二嫁?我记得王尚书是不是再找女婿?”
只是偶尔听到一言,他不敢确信。
于丞相默默的点头:“是。”
他家夫人跟他讲的时候,也是难以置信的。
毕竟不年轻了,不是二三十,而是快四十了,最重要的是新夫君人选要求有点高。
不过他家夫人是挺羡慕的。
为避免陛下赐婚不合心意,他还把王尚书招女婿的要求一一讲过。
皇帝:“......”
也是一个奇人。
“郑家没什么表示吗?”皇帝好奇问道。
于丞相想了一下王尚书对郑家的几个旁支子弟下黑手,官员评级的时候,上等给人评中等,中等评下等。
被他看到之后,愣是找出几处错误来,明面上看,王尚书是无措的。
但他的表现不是,明明像是来找茬。
隐隐约约的听过几耳朵,他在家被闺女的高要求烦的。
这不,他烦心来找郑家的麻烦。
谁叫郑家和他闺女和离。
“嗯,没有吧,臣不太了解。”于丞相想要给所有官员的一个体面。
皇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条件对于他来说,还是能够轻而易举的找到的。
......
五个月后。
匈奴兵败四处逃离,姒徽音带着五千人乘胜追击,直到把左贤王追到,抓起来,又把沿路的匈奴贵族全部拿下。
带着巨大的收获回到禹州。
冯将军得知后,又亲自写奏折上奏朝廷,为他请功,为其他人请功。
三个月后。
圣旨到了。
封他为威远侯,又封他为边军主帅,还有让他带着被擒获的匈奴人的回上京一趟受赏。
冯将军也终于被允许回去。
姒徽音把该防御的交代完之后,让手下人通知郑希文一声,让他跟着一起回去。
跟匈奴人对战期间,郑希文主动上战场,并且活了下来。
胜利后,也就没派人把他押回小院里面。
姒徽音交代着自己要暂时离开的事情,张燕亲自去找郑希文。
经过打听,在女兵营队外面找到的人,他正在和其中一个姑娘拉扯,只是看样子,人姑娘不情愿,给他了一脚。
张燕急忙过去,生怕双方打起来。
“郑将军找你有事。”他一到,拉住郑希文的胳膊,害的他被打了两拳头。
郑希文还想说什么,张燕没给他机会,拖着把人给拖走了。
连茹见人跟人离开,紧握着拳头才松开来,大丫在一旁试探的拉着人胳膊离开,两人回到房里。
“谢谢。”她没想到大丫问都不问的帮她。
大丫摇头:“将军说过,咱们要互帮互助的。”
连茹难得露出笑容来,如同昙花绽放,吸引眼球,大丫看的愣愣的。
林悠然过来笑她。
大丫现在都会理直气壮的说:“我就是喜欢好看的。”
连茹看着这一幕,心口有所松动,她把自己家的故事说给了大丫跟林悠然听。
所有的事情都将会过去,所有的人注定要前进。
姒徽音带着人马终于来到上京。
皇帝在城外还派大皇子带着文武百官前来迎接。
军旗猎猎,威武不屈的将士朝着上京城走来,两路边上的百姓纷纷朝着他们投送香花。
一个个热情的双眼看着他们,高呼着他们军队的称号。
等到皇宫,先把人交给鸿胪寺的人,他则带着有功的人去见皇帝。
皇帝在大殿上见的他们。
夸,首先是夸,接着看到姒徽音,他一脸笑意道:“还未恭喜郑卿家,你回来的正好,你母亲后日大婚,你可亲自送她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