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京城天高云淡,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其他城市所没有的、混杂着历史尘埃与凛然秩序的味道。
梁耀坐在一辆牌照被遮挡得严严实实的黑色红旗轿车后座,车辆平稳地行驶在前往西山的路上。窗外的金色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红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但他却无心欣赏这难得的景致。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那封烫金的邀请函就放在身旁的座位上,没有署名,只有一个时间和地点,以及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开车的司机和副驾上的随行人员都穿着笔挺的中山装,沉默如山,从上车到现在没有说过一句多余的话,甚至连呼吸声都几不可闻。这种极致的纪律性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压力。
梁耀知道他即将面对的是这个国家最核心的力量。从“天谴”无人机事件,到“伏羲”芯片横空出世,再到新生环保技术的颠覆性影响,奇点科技这头巨兽的成长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竞争的范畴,必然会引来巨龙的凝视。
这是一场无法回避的会面。
车辆驶入一片戒备森严的区域,经过了三道关卡,最终停在一栋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青砖小楼前。小楼掩映在苍翠的松柏之间,门口没有挂任何牌子,只有两个站岗的哨兵,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梁先生,请。”随行人员为他拉开车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梁耀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这空气中似乎都带着松柏的苦涩和泥土的厚重。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迈步走进了小楼。
楼内并非他想象中的金碧辉煌或森严肃穆,而是一个充满了书卷气的巨大书房。四面墙壁都是顶天立地的红木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书籍,从泛黄的线装古籍到最新的外文期刊,包罗万象。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茶香和旧书特有的油墨味,让人心神不宁的心绪不自觉地就沉静了下来。
书房正中,一张宽大的梨花木书桌后坐着一位正在看报纸的中年男人。
他穿着一身简单的灰色常服,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看起来就像一位大学里博古通今的教授。然而当他放下报纸抬起头看向梁耀时,那双镜片后的眼睛却迸射出一种洞穿人心的锐利光芒。
那一瞬间,梁耀感觉自己仿佛被一台超高精度的扫描仪从里到外彻底扫描了一遍,所有的伪装和掩饰在这道目光下都显得无比苍白。
“梁耀同志,让你久等了。”中年男人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主动朝梁耀伸出手,“你可以叫我‘龙首’。”
“龙首同志,您好。”梁耀伸手与他相握。
对方的手掌宽厚而温暖,握手的力度沉稳有力,既不咄咄逼人也不显得疏远。
“坐吧。”龙首指了指书桌对面的椅子,“知道你喜欢喝茶,特意给你准备了今年的明前龙井。”
没有想象中的一群领导围坐一圈的质询场面,也没有剑拔弩张的对峙气氛,一切都像是一场寻常的长辈与晚辈间的谈话。但梁耀很清楚,越是这样,水面下的暗流就越是汹涌。
他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带着沁人心脾的豆香扑面而来。他轻抿一口,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腹中,驱散了心中最后一丝紧张。
“好茶。”他由衷地赞叹道。
“好茶也得有好水,好手艺。”龙首笑了笑,重新坐下,目光却变得无比专注,“就像好的技术也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和一双懂得如何掌控它的手。梁耀同志,我们开门见山吧。”
他从手边的一叠文件中抽出几张纸,轻轻推到梁耀面前。
“奇点科技成立至今不到一年。主营业务从环保到芯片,再到最近引起了很大波澜的‘能量方块’。每一项技术都足以颠覆一个行业。特别是你们的反重力技术,以及那块名为‘伏羲’的芯片。”
龙首的指尖在文件上轻轻敲了敲,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敲在梁耀的心脏上。
“我们动用了国家最顶级的实验室,对你们公开发售的‘盘古’手机进行了最彻底的逆向解析。得出的结论很有意思。”他顿了顿,拿起一份报告念道,“‘伏羲’芯片的运算结构完全超出了我们现有的冯·诺依曼体系认知。它的单位能耗比领先业界最先进的芯片至少三十年。还有它的材料成分含有我们无法识别的稳定同位素。至于你们应用在‘天谴’无人机上的反重力系统……”
他放下报告直视着梁耀,一字一顿地说道:“根据我们的模型推演,其实际产生的能量效率违背了我们目前所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摊牌了。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彻底击碎了所有的模糊空间。国家力量这台庞大的机器早已在暗中完成了对他的所有调查。他最大的秘密第一次如此赤裸地暴露在了最高权力的显微镜之下。
如何解释这一切?
一个谎言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圆。而面对“龙首”这样的人物,任何谎言都可能被瞬间识破并带来万劫不复的后果。
梁耀的脑中在这一瞬间闪过了无数个念头。他想起了王牌那套听起来天花乱坠但又似乎有那么点道理的“玄学理论”。
他的心跳微微加速,但脸上却保持着平静。他没有去看那份报告,而是迎着龙首的目光缓缓开口了。
“龙首同志,您说的这些我并不意外。”
他的声音很沉稳,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从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无论是伏羲芯片还是反重力技术,它们之所以看起来‘违背’了现有的物理定律,只是因为它们诞生于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之下。”
“全新的理论体系?”龙首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是的。”梁耀定了定神,开始了他准备已久的“忽悠”。他将王牌的“量子谐振理论”与自己从未来垃圾场捡到的那些科技产品说明书上看到的、似是而非的名词进行了一次天马行空的融合。
“我们将其称之为‘高维曲率物理’。在传统的四维时空观念里能量守恒是铁律。但如果,我们引入第五个维度,一个可以被‘折叠’和‘穿透’的维度呢?我们的反重力技术本质上并非‘产生’能量来对抗引力,而是通过高频的量子谐振在局部空间‘借用’了更高维度空间的曲率,形成了一个暂时的‘引力凹陷’。所以它看起来违背了热力学定律,实际上它只是遵循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跨维度能量平衡法则。”
他说得一本正经,眼神中甚至带着一种理论物理学家探讨宇宙奥秘时的狂热与虔诚。
书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龙首身旁一直沉默不语的两位陪同人员——梁耀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中国科学院两位泰斗级的物理学家——此刻正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脸上写满了震惊、困惑以及一丝……自我怀疑。
“高维曲率……”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下意识地扶了扶自己的眼镜,喃喃自语,“通过量子谐振……借用空间曲率……这……这在理论上似乎……并非完全不可能……”
成了!
看到两位顶尖科学家的反应,梁耀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下了一半。他成功地将“我解释不清来源”转化为了“你们的理论水平还理解不了”。
这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降维打击。
龙首深深地看了梁耀一眼,那锐利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他显然也无法判断梁耀这番话的真伪,但这套理论的“高深”与“自洽”已经足够让他重新评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分量。
良久,龙首收起了桌上的文件,脸上的表情重新恢复了温和。
“很有趣的理论。看来奇点科技的‘奇点’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加深远。”他话锋一转,“梁耀同志,你在京城这几天可以到处走走看看。三天后我们再谈。”
这算是……过关了?
梁耀走出小楼,坐上返程的汽车,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阳光再次洒在他的脸上,他却觉得京城的这片天似乎比来时更加高深莫测了。
……
接下来的两天,梁耀真的听从了龙首的建议在京城里闲逛了起来。他没有去那些着名的景点,而是钻进了那些充满了市井烟火气的胡同和市场。
在等待最终“审判”的间隙,他需要用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紧绷的神经。
这天下午他溜达到了潘家园旧货市场。
这里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空气中混杂着烤红薯的甜香、旧家具的霉味和无数人身上的汗味。地摊上摆满了各种真假难辨的“宝贝”,从“汉代”的玉佩到“清朝”的瓷碗,琳琅满目。
梁耀纯粹是来看个热闹。可就在他经过一个不起眼的地摊时,他口袋里一个不起眼的小玩意儿突然轻轻震动了一下。
那是一个外形酷似老式手电筒的东西,是他在垃圾场的“民用工具区”随手捡的,本以为就是个普通的手电筒,没想到它的真实用途是“便携式材料成分分析仪”。
梁耀不动声色地将“手电筒”的灯头对准了地摊角落里一块黑不溜秋、满是铁锈的疙瘩。
“手电筒”的尾部,一个微小的屏幕上瞬间弹出了一行数据流:
“检测到未知金属元素,原子序数127。常温下呈现超导特性零电阻。材料结构稳定,疑似……人造稳定超重元素。”
梁耀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超导!还是常温超导!
这块看起来像废铁的东西如果真的是常温超导材料,它的价值将足以让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为之疯狂!
他强压住内心的狂喜,脸上装出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指着那块铁疙瘩懒洋洋地问地摊老板:“老板,这破玩意儿怎么卖?”
老板是个精瘦的汉子,正唾沫横飞地向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推销一个“唐三彩”,闻言瞥了一眼那铁疙瘩,不耐烦地摆摆手:“搭着卖的,不单卖。你要是把这唐三彩买了,那铁疙瘩白送你!”
那外国游客显然被老板忽悠得晕头转向,正准备掏钱。
梁耀用他那蹩脚的英语对外国游客说了一句:“朋友,你看那马屁股底下有行小字。”
外国游客一愣,把“唐三彩”翻过来,只见马屁股底下赫然刻着一行拼音:“made in Jingdezhen, 2024”。
外国游客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地摊老板的脸则瞬间变成了青色。
梁耀嘿嘿一笑,从兜里掏出五百块钱拍在摊位上:“老板,这马我不要,我就要这块压桌角的废铁,五百块,卖不卖?”
老板看着他眼神复杂,最终咬了咬牙:“卖!”
梁耀拿起那块沉甸甸的“废铁”,在一众看客“这人是个傻子”的目光中悠然自得地离开了潘家园。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身后不远处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男人正用一个长焦镜头将他刚才“鉴宝”和交易的全过程清晰地记录了下来。
……
三天后,还是那间书房。
龙首的气色看起来很好,脸上的笑容也比上次真诚了许多。
“梁耀同志,这几天在京城过得还习惯吗?”他主动给梁耀倒了一杯茶。
“托您的福还不错。见识了一下京城的风土人情,顺便……淘了点小玩意儿。”梁耀微笑着回应。
“是吗?”龙首的笑容变得有些意味深长,“比如一块价值足以改写人类能源史的‘废铁’?”
梁耀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停顿了零点一秒。
龙首从桌下拿出了另一份文件,缓缓推到梁耀面前。这份文件的封面上用鲜红的字体印着两个大字——火种。
文件的标题是:“火种”项目初步评估报告。
龙首看着梁耀,镜片后的目光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与郑重。
“梁耀同志,现在我们可以来谈谈你以及你背后的奇点科技是否有资格成为国家的第十二个,也是最特殊的一个……”
他一字一顿地说道:“‘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