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这种猛将,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能够统领的士兵寥寥无几。
就像一个绝世神厨,却没有米下锅,空有一身本事,无处施展。
“主公英明!”
赵云抱拳道…“云正有此意,想着今日提醒主公。”
“就是不知主公打算招募多少兵马?又打算如何招募?”
“数量嘛,暂时不定,多多益善。”
“但有一条,我们不要凑数的乌合之众。”
“不要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怯懦家伙,否则的话,真要打起来,得吃大亏。”
叶尘继续说道:“至于如何招募,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赵云沉吟片刻,说道:“主公,招兵无外乎几点:一为钱粮,二为名声,三为前景。”
“钱粮是根本。”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们给出的军饷,必须要有吸引力。”
“这样才能吸引那些有真本事的壮士前来投奔。”
“名声也同样重要,当然,以殿下的名声,云想必这点不足为虑。”
这是当然,叶尘左手封狼居胥,右手早些年间的改良纸张,独家的精盐冶炼手法等。
只要稍微一传播,周围的有志之士自然会前来。
“最后便是前景,要让来投军的人看到希望。”
主公乃是皇子身份,这便是我们最大的旗号。”
“我们可以打出‘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表明我们不是乱臣贼子,而是为了匡扶社稷。”
“如此一来,那些心怀忠义的豪杰,才有可能前来归附。”
赵云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让叶尘不住地点头。
果然是帅才,不光能打,脑子也好使。
“子龙所言,与我所想,不谋而合。”
“钱粮方面,暂时不用担心。”
“至于前景。”
叶尘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清君侧’的旗号,现在还不能打,时机未到,打了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引来朝廷的全力围剿。”
他现在羽翼未丰,必须低调发育。
“我们目前的旗号,就是剿匪安民。”
叶尘一字一句地说道:“这座城,乃至周围的郡县,因远离朝野,导致匪患猖獗,民不聊生。”
“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剿灭匪徒,安定地方,收取民心,先站稳脚跟,再图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稳妥,也最适合当下的策略。
赵云点头道:“主公深谋远虑,云明白了,那我们即刻便在城中设立招兵处?”
“对,立刻就办。”
“招兵的告示我来写,具体的筛选和考核,就交给你了,子龙,我只有一个要求,宁缺毋滥。”
“遵命!”
两人商议已定,立刻分头行动。
叶尘回到书房,亲自研墨铺纸,书写招兵告示。
他没有用太过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直白,最接地气的话语。
“城守府招募勇士,共讨匪患,保境安民。”
“凡应募者,不问出身,不看来历,只要身强体健,有胆有识,皆可一试。”
“一经录用,每月饷银三两,顿顿管饱,顿顿有肉,阵亡者,抚恤五十两,立功者,另有重赏。”
这告示写得简单粗暴,但却直击人心。
每月三两银子,顿顿有肉!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仓鼠的声音传来。
【要知道,这个时代,朝廷边军的饷银,一个月也不过一两左右,而且还经常被克扣。】
【普通百姓家里,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顿肉。】
【至于五十两的抚恤金,更是足以让一个贫困家庭彻底翻身。】
【这条件,太诱人了。】
【事实证明,这非常有效,虽说当时消耗了不少银两,但中祖以极快的速度,招募海量士兵。】
【为之后的第一波放手做了铺垫。】
[还是那句话,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这个时候,银两什么的都不重要,肯不计其数的花费,才最重要。]
告示写好,叶尘盖上自己的大印,命人张贴到城中四门以及最热闹的集市。
而赵云,则带着几十名亲兵,在城中心的广场上,搭起了一个巨大的招兵台。
桌椅,名册,笔墨,一应俱全。
赵云一身白袍银甲,手持长枪,如同一尊雕塑般站在招兵台后,气势逼人。
他身后的亲兵,也是个个盔明甲亮,身姿笔挺,尽显精锐之风。
告示一张贴出去,整个城池都轰动了。
“听说了吗?城守府要招兵了!”
“我的天,一个月三两银子,还管吃肉?这是真的假的?”
“阵亡了还给五十两安家费,这也太阔绰了吧!”
“走走走,去看看!”
一时间,无数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向中心广场,将招兵台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
有来看热闹的,有半信半疑的,但更多的,是那些被优厚条件吸引,真正动了心的穷苦汉子。
这些人,有的是种地的农民,有的是城里的脚夫,还有的是无所事事的泼皮无赖。
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里,却都燃烧着一团名为“希望”的火焰。
“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一名亲兵站出来,大声维持着秩序。
人群骚动了一阵,慢慢地排成了一条长龙。
第一个走上前来的是一个黑瘦的汉子,看起来约莫三十岁,手上满是老茧。
“俺……俺叫王二牛,是城外种地的。”
汉子有些紧张,说话都结结巴巴。
赵云看了他一眼,问道:“识字吗?”
王二牛摇了摇头。
“以前可曾从军?”
王二牛又摇了摇头。
“为何要来当兵?”
提到这个,王二牛的眼睛红了,他攥紧了拳头,咬着牙说道:“前些日子,一伙土匪冲进俺们村,抢走了俺家最后一点粮食,还……还打断了俺爹的腿,俺要报仇!俺要当兵,杀了那帮狗娘养的土匪!”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刻骨的仇恨。
赵云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
他指了指旁边的一块大石锁,说道:“去,把它举起来。”
那石锁少说也有一百五十斤。
王二牛走到石锁前,深吸一口气,弯腰,扎马,双手抓住石锁的把手,大吼一声:“起!”
石锁被他晃晃悠悠地举过了头顶。
虽然很勉强,手臂都在发抖,但他终究是举起来了。
“好。”
赵云的声音响起。
他对着旁边的文书说道:“记下,王二牛,籍贯,年龄,合格。”
王二牛放下石锁,气喘吁吁,听到“合格”两个字,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