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清晨,天光未大亮,一层薄如轻纱的晨雾还眷恋地笼罩着清水镇,空气里已然飘散开节日特有的、混合着桂花糖糕和新鲜瓜果的甜香。济世堂的大门已然敞开,药香袅袅,王老郎中正将一块写着“今日只看急症,午后休诊”的木牌挂到门外。
他今日气色看起来比前些时日好了不少,眉宇间那沉郁的哀戚被一种即将远行的释然与对故友的不舍冲淡了些,动作也恢复了往日的利落。
刚挂好木牌,便见巷口走来两人。走在前面的正是清水镇的周镇长,他身着常服,面带笑容,手里提着一个用红绳系着的油纸包。跟在他身后的,是面容刚毅的郑捕头,他手里则捧着一个看起来颇为沉手的陶罐。
“王老!王老!”周镇长还未进门,爽朗的声音便先传了进来,“听说您老要出远门,我们这两个老家伙,特地来给您送行!”
王老郎中闻声转身,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连忙将二人迎进堂内:“周镇长,郑捕头,你们二位太客气了!快请进,快请进!我这把老骨头,不过是出去走走,访访故友,完成些未了之事,又不是不回来了。你们这般兴师动众的,倒让我不好意思了。”
郑捕头将手中的陶罐小心地放在桌上,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感激:“王老,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内子当年那场大病,若不是您妙手回春,悉心诊治,恐怕……这罐子里是她亲手腌的酱菜,说是您以前夸过一句味道好,非要我带来给您路上佐餐,是她的一点心意,您务必收下!”
周镇长也将油纸包放下,笑道:“这是我家那口子自己做的桂花定胜糕,取个吉利意思,祝王老此行一路顺风,诸事皆宜。”
见两人如此热情,王老也是笑呵呵的说道“那老夫我就厚颜收下来了,也替我谢谢两位夫人。”
周镇长环顾了一下略显安静的济世堂,问道,“咦?今日中秋,林安和阿竹那两个小子呢?怎么让您一个人忙活?”
王老郎中请二人坐下,一边沏茶一边解释道:“今日过节,归云客栈那边定然忙碌,月娥一个姑娘家怕是忙不过来,我便让林安那小子过去搭把手了。咱们济世堂今日只看急症,病人不多,我一人足矣。阿竹那孩子嘛……” 他笑了笑,带着几分了然,“说是去街上买些零碎东西,怕是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提到林安和秦月娥,周镇长和郑捕头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周镇长抚须笑道:“说起林安和月娥,这可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我们看着月娥长大,看着她一个姑娘家撑起客栈,不容易啊!林安为人沉稳,医术又好,两人能走到一起,是咱们清水镇的福气。”
他顿了顿,看向王老郎中,带着几分打趣,“王老,您这一走,林安和月娥的婚事可怎么办?这提亲下聘,总得有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媒人出面才显郑重啊!”
郑捕头也附和道:“是啊,王老,您可是他们俩最亲近的长辈了。”
王老郎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笑意,他慢悠悠地品了口茶,说道:“此事啊,恐怕由不得我这把老骨头去操持了。”
“哦?”周镇长发出疑问的一声,身体微微前倾,“此话怎讲?难道还有比您更合适的人选?”
王老郎中却只是神秘地笑了笑,摆了摆手,卖了个关子:“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你们自然知晓。总之,定会是一位……再合适不过的人。”
周镇长和郑捕头见他不愿多说,虽心中好奇,但也知趣地不再追问。周镇长笑道:“既如此,我们便等着喝喜酒了。说起来,我家夫人可是念叨好几回了,她说她几乎是看着月娥长大的,心里疼得跟自家闺女似的。月娥父母去得早,她说了,若是林安来提亲,她愿意以娘家人的身份,为月娥保这个媒,定要把婚事办得风风光光!”
王老郎中和郑捕头闻言,都抚掌称善。郑捕头更是朗声道:“好!有镇长夫人出面,那是再好不过!月娥这孩子,值得最好的!”
这时,郑捕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正色对王老郎中说:“对了,王老,还有一事,需请您转告林安。是关于前次剿灭山匪和追查盗墓贼的赏格。府衙那边已经核定完毕,文书下来了,只是恰逢秋闱,诸事繁忙,赏银要等秋闱之后才能发放到镇里。我提前得了信儿,林安此次出力甚大,分到他头上的,估摸着有一百两左右。让他心里有个数。”
王老郎中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一百两?好好好!这可真是及时雨啊!” 他忍不住抚掌笑道,“不瞒二位,他这孩子,最近可没少为钱发愁。月娥那丫头当初一句玩笑话,说是聘礼要五百两,他倒是当真了,整日里琢磨着如何凑钱,这下好了,这一百两虽不够,却也是解了燃眉之急,他知道了,定然欣喜!”
三人都知道林安和秦月娥之间的“五百两”趣事,此刻闻言,不由相视大笑起来,济世堂内充满了快活的气氛。这笑声里,有对晚辈的关爱,也有对一段美好姻缘即将缔结的由衷祝福。
正说笑间,阿竹抱着一捆细韧的竹篾和几个小工具,兴冲冲地从外面跑了进来,额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见到周镇长和郑捕头在,他连忙放下东西,恭敬地行礼:“周伯伯,郑伯伯,你们来了。”
周镇长和郑捕头看着阿竹,目光中充满了长辈的慈爱。周镇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道:“阿竹啊,听说你要跟王老出去游历,这是好事!男儿志在四方!出去之后,一定要听王老的话,勤学本事,也要照顾好自己,遇事多思量,莫要冲动。”
郑捕头也沉声道:“不错。外面世界大,机遇多,但也复杂。凡事安全第一,若有难处,记得清水镇永远是你的家,我们都是你的后盾。”
阿竹听着两位长辈关切的话语,心中暖流涌动,他重重地点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周伯伯,郑伯伯,你们的话阿竹记住了!我一定好好跟着师傅学,绝不给你们,不给清水镇丢脸!”
又闲话了几句家常,周镇长和郑捕头见阿竹已回,王老郎中也有人相伴,便起身告辞,他们也要回去准备自家中秋的一应事务了。
送走了二人,济世堂内重新恢复了安静。王老郎中看着正在角落里,又开始对着那堆竹篾比划、神情专注又带着几分羞涩的阿竹,又想起去客栈帮忙的林安,心中充满了感慨。这个中秋,于他而言,是离别,也是新的开始;于清水镇的这些年轻人而言,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甜蜜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