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实验室的欢呼声,像冲破闸门的洪水,在空旷的厂房里久久回荡。困扰团队数周的技术死结,竟被一位带着 “军属” 标签的年轻姑娘轻松解开 ——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短短半天就传遍了研究所的各个角落,带来的震撼,不亚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惊雷。
王副主任握着凌薇的手,激动得指尖都在微微发颤,眼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两团火焰:“凌薇同志!天才!这绝对是天才级的思路!调整刀具角度直击应力要害,改良切削液解决润滑难题,优化参数避开共振陷阱…… 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比我们这群老骨头钻研半个月都管用!你到底是怎么想到的?”
凌薇唇边勾起一抹恰到好处的浅笑,语气谦逊得像一汪清泉:“王副主任您过誉了。我就是平时爱翻几本机械类的闲书,对这些零件的‘脾气’多了点琢磨。再说,旁观者清,或许是我没陷入固有思维,才侥幸抓准了问题。真正厉害的是各位同志,基础打得牢,我的想法才能这么快落地验证。”
这番话既给足了老技术员们面子,又巧妙地将功劳分摊出去,像春风拂过心田,瞬间化解了最初的疑虑。原本带着审视目光的工程师们,此刻纷纷围上来,眼神里满是敬佩,七嘴八舌地请教技术细节。凌薇耐心地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 “经验之谈”,拆解每个方案背后的逻辑,从金属应力分布到切削液的物理作用,讲得条理清晰,听得众人频频点头,看向她的目光,早已从 “可疑军属” 变成了 “特殊技术人才”。
实验室里的空气,像被暖阳融化的冰雪,终于褪去了之前的紧绷,多了几分融洽与热烈。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给实验室镀上一层暖金色时,凌薇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王副主任的电话突然响了。他接起电话的瞬间,原本松弛的肩膀立刻绷紧,语气恭敬得像面对上级的士兵,连连应声,挂电话时,看向凌薇的眼神又多了几分复杂的深意。
“凌薇同志,是宋教授和赵秘书那边的消息。” 王副主任刻意压低声音,凑近了些,“对你今天的表现,两位领导都特别满意!赵秘书还特意说,之前针对你的那些不实指控,已经正式撤销了。至于那个嘴角带红痣的女人,调查组正全力追查,相信很快就能有结果。”
凌薇的心像被一块巨石压了许久,此刻终于彻底落地,连呼吸都轻快了几分。官方层面的嫌疑洗清,意味着她暂时不用再活在 “被审查” 的阴影下。
可王副主任话锋一转,声音压得更低,像在传递什么机密:“不过…… 赵秘书也叮嘱,让你安心搞技术,别想太多,但最近尽量保持低调,非必要别离开研究所和大院。毕竟,暗处的人还没抓到,你的安全才是头等大事。”
凌薇瞬间读懂了这层潜台词。撤销指控是保护,限制活动范围既是安全考量,更藏着高层的 “观察”—— 她的能力太突兀,像平静湖面突然冒出的喷泉,必然会引来更深的探究。只是这份探究,从之前的恶意审查,变成了带着保护意味的审慎考察。
“我明白,谢谢组织关心,我会注意的。” 凌薇点头应下,指尖悄悄攥紧,心中清楚,这只是新考验的开始。
军绿色吉普车驶回军区大院时,夜色已经漫了上来,路灯昏黄的光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影子。让凌薇意外的是,小楼前那两名像雕塑般站岗的战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窗子里透出的温暖灯光,像黑夜里的一盏灯塔,驱散了几分孤寂。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裹挟着烟火气,瞬间抚平了她一天的疲惫。客厅被收拾得一尘不染,餐桌上摆着两菜一汤,还冒着袅袅热气,白瓷碗里的米饭颗粒分明,透着家常的暖意。
“凌薇同志,回来啦?” 一个系着碎花围裙的中年妇女从厨房走出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像邻居家亲切的阿姨,“我是政治部派来的张阿姨,专门来帮你打理生活。首长们说你刚经历这些事,又天天往研究所跑,没人照顾不行。往后几天,饭我来做,屋子我来收拾,你安心工作就好。”
凌薇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 —— 这是高层态度的无声转变。从需要被监视的 “审查对象”,变成了需要特殊照顾的 “重要人才”。这份待遇的落差,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她处境的改变,却也让她更加警惕:越是被重视,越要谨慎行事。
“麻烦张阿姨了,谢谢您。” 凌薇没有拒绝,这份 “照顾” 既能省去生活琐事,也能让某些人放心,算是一种无声的默契。
坐在餐桌前,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饭菜,凌薇心中百感交集。一天之内,从被困家中的焦虑,到解决难题的振奋,再到嫌疑撤销、待遇提升…… 人生的起伏,竟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可这看似顺遂的局面下,却藏着看不见的暗礁,稍不留意,就可能再次倾覆。
第二天清晨,晨光刚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房间,楼下就传来了汽车引擎声。凌薇打开门,就见王副主任站在车旁,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像发现了宝藏的孩子:“凌薇同志,可算等你起来了!今天还得请你再露一手!”
原来,昨天凌薇解决复进机难题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一夜之间传遍了研究所的各个实验室。一大早,负责新型装甲钢研发的二车间负责人就堵在了王副主任办公室,说什么都要请凌薇去帮忙看看焊接难题。
“装甲钢焊接?” 凌薇心中一动。这可是比复进机部件更核心的军工技术,能接触到这个领域,意味着她正在一步步靠近这个时代的技术核心,像种子逐渐扎根进土壤。
“我尽力而为。” 凌薇爽快应下,跟着王副主任直奔二车间。
二车间的实验室戒备比三车间更森严,门口的哨兵眼神锐利如鹰,连呼吸都透着严肃。实验室里,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围着一段焊接试件,眉头皱得能夹碎核桃,空气中弥漫着焦虑的气息。
“凌薇同志,你可来了!” 二车间李主任快步迎上来,手里拿着焊接试件,语气急切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你看,这新型装甲钢的焊接,总是出现未熔合和气孔,报废率快到八成了,项目再卡壳,我们都没法向上级交代了!”
凌薇接过试件,指尖轻轻拂过焊缝 —— 粗糙的表面下,藏着肉眼难辨的缺陷。她仔细询问了焊接参数、焊条配方、保护气体成分,甚至让人取来母材的微观金相照片,星辉文明的材料学知识在脑海中飞速运转,像精密的仪器在分析数据。
片刻后,凌薇抬起头,语气笃定:“问题出在三个细节上。一是焊前预热温度不够,而且受热不均匀,导致母材和焊材收缩率差异太大;二是保护气体配比差了 0.5%,氧气含量偏高,才会产生气孔;三是焊条药皮的脱氧成分不足,没办法中和熔池里的杂质。”
她没有抛出超越时代的方案,而是提出了 “调整预热流程”“微调气体配比”,甚至巧妙地将星辉文明的脱氧技术,包装成 “从古籍里看到的土法”,建议在焊条里添加一种国内已能生产的矿物质。
这番话条理清晰,直指要害,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困扰众人许久的锁。实验室里的工程师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围着凌薇追问细节,原本压抑的气氛,瞬间变得振奋起来。
就在凌薇沉浸在技术讨论中,赢得越来越多工程师由衷敬佩时,研究所深处一间挂着 “保密” 标牌的办公室里,一场隐秘的对话正在进行。
“…… 是的,首长,目标人物今天解决了二车间的装甲钢焊接难题,思路依旧独特却有效,能精准抓住问题本质……” 电话那头的声音恭敬中带着一丝疑惑,“她的能力太特殊了,不像常规经验积累,更像是…… 天生对材料有直觉?或者掌握了某种我们不知道的系统方法?”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像压舱石般让人安心:“宋教授担保,赵秘书也在关注。只要确认她忠诚、背景清白,能力越强越好。但要盯紧她的知识来源,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另外,她的安全要保障好,陷害她的人,必须尽快挖出来。”
“明白!安全方面已经加派了暗哨。至于知识来源…… 她提到的‘古籍’和‘土法’,我们已经派人去查了,暂时没发现线索,更像是一种托词。”
“继续观察。非核心技术领域,可以让她放手尝试;核心部分,先缓一缓。”
“是!”
通话结束,办公室百叶窗的缝隙后,一双锐利的眼睛再次投向远处的实验室 —— 凌薇专注讨论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坚定。那目光深邃难测,有探究,有审视,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而此时的凌薇,在讨论间隙下意识地摸了摸贴身藏着的星辉石。指尖突然传来一丝微弱的温热,还伴着极其细微的震动,像心跳般,轻轻搏动了一下。
凌薇猛地一怔,指尖的触感清晰无比 —— 不是错觉!星辉石从未有过这样的反应!难道是…… 与遥远星空深处的某种信号产生了共鸣?
她抬头望向窗外的蓝天,心中掀起惊涛骇浪。那幅深埋在记忆里、标注着【“方舟” 最后已知信号源】的星图,突然在脑海中清晰浮现。是 “方舟” 在发出召唤?还是有其他未知的力量在呼应?
新的技术挑战、高层的认可与暗中观察、未抓获的陷害者、星辉石突如其来的异动…… 多条线索像缠绕的藤蔓,交织在一起,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她面前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