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出门比较早,路上行人还不多,杨大林骑的又稳又快。
二十分钟之后就到了四九城火车站。
周边好几个国营饭店,还是齐大爷带着他刷脸。
杨大林顺利花了一块钱吃了十个白菜肉渣的包子。
不错,今天早上吃十个包子就觉得有饱腹感了。
杨大林要请齐大爷再吃几个,齐大爷一直摇头。
今天还有好活,那就是下玉米。
玉米都没有被打成面,麻袋里也是直接一个玉米棒子一个玉米棒子这样的装着。
而不是只是玉米粒或者磨完了的玉米面。
估计是专门拉过来到了粮食局再磨成面的。
据说里面还要加一些玉米秸秆之类的一起磨成粉。
没办法,粮食不够,只能多加东西了。
不过这和杨大林又没关系。
他只和大家负责卸货。
今天杨大林本想韬光养晦少挣点钱。
不过想想自己太穷,还是多挣几天手上有一点钱再说。
不然手上太紧张了。
中午齐大爷也跟着没有回家。
今天这一队人还是昨天那一队。
因为大家昨天都在杨大林这里占到便宜了。
谁还没事去找别人组队。
其实平常大家大多数是临时组队的,不过大家又不是傻子,一切干活偷奸耍滑的,大家肯定不会和他一起。
跟着谁多干多挣钱,谁也不舍得杨大林这个大力士队友啊。
所以杨大林一进站就遇到了昨天那八个人。
这八个人就等着杨大林和齐大爷呢。
齐大爷干的时间又久,虽然不喜欢多说话,但是认识的人足够多。
隐约大家就把齐大爷当成了队长。
杨大林作为第一勇士。
这样也好,这八个人都见过昨天杨大林干活。
也不用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大家今天帮着掩护一下,回头大家一起悄悄的多挣钱就好了。
就这样,今天杨大林装卸了四车厢货物。
大家虽然干的车厢次数多了,不过反而没那么累。
主要是杨三斤一个人就干了三分之一多的活。
太牲口了,而且有其他人打配合,其他组装卸工并没有多注意到他。
不过几个司机还有那个计数的火车站小胖子正式工可是把他记牢了。
杨大林不知道,这个小胖子后面还准备给杨大林介绍个“好活”呢。
杨大林今天一个人挣了五十三块,今天可没主动继续让给大家钱,其他九个人今天分的也不少,分了十一块多。
好家伙,这要按普通人一个月三十块工资,换算成后世的三千月工资来说。
杨大林一个人一天挣了五千多,而其他九个人每个人挣了一千多。
杨大林不是没见过那些扛楼的视频,他们一天真的可以挣一两千块。
那也是扛着水泥,装修材料一楼一楼干出来的。
自己一个人能顶他们三四个,也是够猛的。
主要杨大林需要休息的时间少,他是除了喝水吃饭上厕所,一直埋头干。
相当稳,他扛三百多斤,跟前世他扛个几十斤的感觉一样。
觉不到累,相当牛叉。
相比那些其他书里的钓鱼都一天可以钓几百块钱的主角,杨大林只能说自己是一麻袋一麻袋扛出来的,挣这些钱,并不多。
中午饭杨大林特意要了两个肉菜,十五个馒头和齐大爷一起吃。
杨大林吃了十个,齐大爷吃了五个。
这顿饭齐大爷要出钱和他按比例分,结果杨大林没要。
两个肉菜里面的肉很少很少,不过杨大林发现今天他胃口就小了许多,只吃了十个馒头。
两个肉菜花了一块二,不要票,十五个馒头花了九毛。
中午一顿饭花了两块一,下午一顿花了一块八,齐大爷请的。
洗澡钱是杨大林付的,晚上又带了两铝盒的肉丝菜还有十五个馒头回家。
杨大林还让齐大爷带着他去找人买了两包大前门,花了一块钱,因为他没有烟票,正常是三毛五一包,要有票。
然后还买了三盒沪海牌雪花膏,一盒五毛钱。
想买大白兔奶糖,结果不是买不起,而是买不到。
每斤售价2.25元,还需要糖票,相当于你一个月挣三千块,一斤糖需要二百多,一般人真舍不得,关键是想买还买不到,去年才上市的,价格高昂,普通人根本抢不到。
只买了一种橘子味的水果糖,花了一块买了二十几颗,本来有票没那么贵,可惜他没票。
这些都是齐大爷带着杨大林在火车站供销社附近找的人买的。
都是内部员工,总有办法。
然后杨大林还剩44.7块,加上昨天的3.4块,还有48块1。
看着天快黑了,然后杨大林和齐大爷踏上回家之路。
回去路上还是杨大林骑车。
杨大林觉得自己还需要一双干活的胶鞋。
还有袜子也要多买几双。
回头不行把钱给玉兰婶子,让她想办法吧。
自己没票,很多东西买不到。
而杨大林不知道,今天中午秦淮茹在吃饭前去了齐家。
此时只有齐晓宁和齐妍华。
当时玉兰婶子没下班,正在做饭的时候,秦淮茹上门了。
那时候齐妍华刚把昨天剩下的包子热上。
秦淮茹不敲门一下就把门推开了。
“研华和晓宁在家呢?”
齐妍华脸色颤抖了一下,恢复如常:“是啊,东旭嫂子有事吗,快坐。”
齐晓宁脸色变得很难看,不过也没有直接说出难听的话。
秦淮茹扭着大腚一屁股坐在客厅凳子上。
鼻子嗅了一下空气中,冷包子刚上锅,又不是热好了掰开的包子,她自然闻不到。
但是她能闻到空气中一股香味。
也别怪她鼻子太灵,那是早上齐家吃包子没怎么开门留下的味道。
很小很小的味道,人家就能闻到。
堪比狗鼻子还灵。
“东旭嫂子,有事啊?”
“没事,这不好久没和大妹纸聊天了,今天没事找你聊会天。”
齐晓宁不断的在心里蛐蛐秦淮茹。
谁家聊天找个快吃饭的时间。
还一聊半天不走,而且一会她家两个孩子一准过来找妈妈。
然后等你端下锅准备吃饭的时候,孩子顺嘴一句,研华姑姑,那是啥,好吃吗?
你是给还是不给,这时候秦淮茹就会假装打孩子。
孩子一哭,你怎么办?
都是老套路了,大家心知肚明,可是两个孩子你能说啥?
说也不好往外说,有苦只能往肚子里咽。
这就是秦淮茹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