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首先飞入了被围困如铁桶般的开封城。
城内,早已弹尽粮绝,甚至到了“人相食”的惨烈境地。周王朱恭枵、巡抚高名衡等守城官员,原本已近乎绝望,甚至开始讨论“殉国”之事。当听到“王督师大破流寇于朱仙镇,阵斩刘宗敏”的消息时,简直如同听到了仙乐!
“天兵!是天兵到了!开封有救了!大明有救了啊!”周王喜极而泣,不顾王爷威仪,与守城将士相拥欢呼。原本死气沉沉的开封城,瞬间爆发出惊人的活力,守军士气大振,民众奔走相告。
而这一消息对于围城的李自成而言,则不啻于晴天霹雳!
“什么?!宗敏他……五万老营……全军覆没?!”李自成接到败报,惊得从座位上猛地站起,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刘宗敏是他的左膀右臂,五万老营更是他麾下最核心、最精锐的力量!竟然在短短一天之内,被王承渊的两万人打得全军覆没?!
一股寒意,从李自成的脚底板直冲天灵盖!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恐惧。这个王承渊,比他想象的要可怕十倍、百倍!
“闯王,官兵势大,锐不可当!而且……而且他们有一种极其犀利的火器,打得又快又准,兄弟们根本靠不上去啊!”逃回来的溃兵心有余悸地描述着那场噩梦般的战斗。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乎在同时,李自成又接到了两个坏消息:一是挖掘黄河堤坝的工程遇到了坚硬的岩层,进展缓慢,短期内难以奏效;二是听闻王承渊在击败刘宗敏后,并未停留,正率领得胜之师,马不停蹄地向开封疾驰而来!
前有坚城未下,后有虎狼之师!麾下最精锐的部队损失惨重,军心浮动!李自成纵然有百万之众,但其中大多是被裹挟的流民,真正能打的老营兵经此一役已折损近半,他知道,这开封城,是无论如何也打不下了,再待下去,恐怕连自己都要交代在这里!
“撤!传令下去,全军拔营,向西撤退!经南阳,入陕西!”李自成不愧是枭雄,当机立断,做出了最明智也是唯一的选择——撤退。
百万流寇大军(实则能战者已不多),如同退潮般,仓皇撤离了围困近三个月的开封城下,丢下了无数的营垒、辎重和行动不便的老弱妇孺,场面极其混乱狼狈。
数日后,王小伟率领的宣大精锐,兵不血刃,抵达开封城下。看着城外一片狼藉的流寇营地和那巍峨却残破的开封城墙,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万胜!王督师万胜!”
开封城门大开,周王朱恭枵、巡抚高名衡率领着幸存的文武官员和骨瘦如柴的守城将士,出城十里相迎!他们跪伏在道路两旁,泣不成声,用最隆重的礼节,迎接他们的救星。
“王督师!若非您及时来援,开封已成鬼域矣!请受本王一拜!”周王不顾身份,就要下拜,被王小伟连忙扶起。
“王爷折煞末将了!守土安民,乃末将本分!”王小伟态度谦恭,丝毫没有胜利者的骄矜。他一边安抚周王和官员,一边下令:“徐锐!立刻组织人手,救治城中伤员,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周遇吉,派兵巡逻,维持秩序,清剿流寇残匪!”
他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迅速接管了城防,并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赈济和恢复秩序的工作。这一切,都被惊魂未定的开封军民看在眼里,与流寇的烧杀抢掠形成了鲜明对比。感激、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王青天”、“活菩萨”的称呼,再次响起。
王小伟并未在开封多做停留。他深知李自成虽退,但实力犹存,中原依旧糜烂。他利用解围开封的巨大声望和救驾之功,以及手中强大的武力,开始以“督师蓟辽宣大等处军务”的名义,强势介入河南军政。
他上奏朝廷,以“整饬防务,防贼复窜”为由,要求节制河南部分兵马,并推荐由他带来的部将暂代或协助管理河南部分府县的军务。同时,他利用北疆商行的财力,开始在开封等地设立粥厂,招募流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一套组合拳下来,王小伟不仅赢得了巨大的民望,更在事实上,将河南北部(特别是开封周边)的军政大权,逐步抓到了自己手中。他的势力和影响力,如同水银泻地,迅速在中原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上渗透、扩张。
携大胜之威,行雷霆手段,收民心,揽大权。王小伟的中原之行,初步目标,已超额完成。然而,他知道,李自成未灭,张献忠仍在肆虐,朝廷的猜忌也从未消失。他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险。但他已然在这盘天下棋局中,落下了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