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与后金勾结的阴影悄然逼近,王小伟却并未自乱阵脚。他深知,唯有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才能粉碎一切阴谋。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军工研究所,亲自督导体现在战术层面的另一项关键革新——定装弹药。
此前新军使用的纸壳定装弹,虽比从火药壶倒药快了不少,但仍需士兵用牙咬开,分两步装填(先倒药池,再倒枪管),且纸壳受潮易损,射速仍有提升空间。
王小伟的目标是金属定装弹的雏形。但这对于明代工艺而言近乎天方夜谭。他退而求其次,提出了一个过渡方案:“预包装速射模块”。
他让工匠用薄铜片打造 小 的预装药杯,大小刚好容纳一次发射所需的引火药,上面用浸蜡的软木片密封。同时,将发射药和弹丸用更厚实、防潮的油纸紧密包裹,形成标准的发射药包。
使用时,士兵只需:1. 撕开发射药包,将火药倒入枪管;2. 装入弹丸并用通条压实;3. 将预装药杯直接扣入燧发枪的药池上,合上盖子即可。
这一步简化了最繁琐、最易出错的引火药装填步骤,使得装填过程更快、更规范,尤其在风雨天气,可靠性大增。
同时,研究所对燧发枪的最终形态——“崇祯一式”燧发步枪进行了定型。优化了扳机力,加装了简易的照门准星(王小伟亲自校订),枪托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虽然拉膛线依旧困难,但通过改进钻头和淬火工艺,枪管的直线度和内壁光滑度显着提升,有效射程和精度达到了约一百二十步(约180米),在这个时代已堪称恐怖。
李三蛋带着工匠们日夜赶工,终于将第一批一千支“崇祯一式”和数万份“预包装速射模块”生产出来。
王小伟立即装备了亲卫队的一个哨(约300人),进行强化训练。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经过训练的士兵,射速从原先每分钟2-3发,稳定提升至每分钟4-5发!齐射的威力和持续性再上新台阶!
王小伟站在靶场,看着士兵们行云流水般的装填-射击动作,听着那愈发密集爆豆般的枪声,心中豪情万丈。这才是他想要的军队!一支真正建立在技术和纪律之上的近代化军队!
技术的每一次微小进步,转化为的都是战场上生存和胜利的更大保障。这支军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蜕变成这个时代最可怕的战争机器。 王小伟组织了一次步枪队与骑兵队得演练,步枪队在骑兵队150米处就开始开枪,打得骑兵队人仰马翻,等剩下的几个骑兵队员冲到50米处,步枪队三段击全部一一击中骑兵队,骑兵队全军覆灭。这样再次验证了燧发步枪和定装弹药的威力。 王小伟同时对李三蛋的工匠营进行了重奖,李三蛋个人奖1000两白银,他下面的匠工也分别进行了奖励,王小伟勉励工匠营再接再励,不断研究改进,不断改进枪支与弹药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