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织坊的改制并非一帆风顺。林璟宣亲自坐镇,还任命了为人耿直的户房书吏顶替胡广的位置负责账目,又从胡家旧匠人中提拔了几位技艺精湛、口碑良好的老师傅担任工头。
他另外颁布了新章程,官织坊匠人按技艺等级领取固定工钱,同时,根据织布的数量和质量,另有“赏红”。此举一出,原本死气沉沉的织工大院,顿时就注入了一股活力。匠人们发现,只要手艺好、肯出力,收入竟比在胡家时还多,积极性陡然高涨。
与此同时,那悬赏改进纺织机的号召,也在通州民间发酵。城里的木匠各个都跃跃欲试,这可是展示他们技艺的好机会,就比如城西的老木匠李鲁班,对着官府发放的简要原理图琢磨了三天三夜,茶饭不思。
他召集了自己的两个徒弟,在自家的木工房里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他们尝试用本地坚实的硬木代替图样中可能使用的金属,调整纱锭的数量和排列,以适配通州常见的棉麻纤维。
当然不止是他,还有其他的人都在争分夺秒的赶制,力求自己第一个能在知州大人面前展示,还有那五百两的银子他们可是势在必得。
一个月后,李鲁班带着一台略显粗糙但结构已然成型的多锭纺车,敲响了州衙的大门,这次,他是来献宝的。
“大人,门外有百姓求见,说是做出了图纸上的东西”差役进来向林璟宣汇报,林璟宣这一个月来也是希望这种机器能被尽早制造出来,奈何他不懂这些个制造上的东西,只能凭着记忆画出图纸。
“快让人进来,对了,将其他人也叫过来”“是,大人”
林璟宣亲自在州衙的空地上观看了演示,当李鲁班的徒弟摇动曲柄,八个纱锭同时飞转,洁白的棉纱被均匀地抽出时,围观的官吏们都发出了阵阵惊叹。
“好,李师傅巧夺天工,我们真的成功了”林璟宣抚掌大笑很是高兴,当场就兑现了五百两赏银,并聘请李鲁班为官织坊的首席匠师,专门负责改进和制造新式纺机。
李师傅的名声顿时在府城传了开来,有了成功的先例,更多的能工巧匠被激励起来。有人改进了织布机的踏板和梭道,使织布速度提升;有人根据新纺纱机的出纱效率,重新设计了整经和浆纱的工艺流水。
有了新的纺织机器,通州官织坊已然焕然一新。厂房内,新式的多锭纺车嗡嗡作响,织布机咔嗒声连绵不绝。纺出的纱线不仅数量远超以往,而且更加均匀坚韧;织出的布匹,无论是厚实的棉布还是轻薄的夏布,品质都更上一层楼。
成本得以降低,售价更为亲民,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甚至已经开始吸引周边州县的客商前来采购。
南方很多地方都是以纺织为主,通州造出了新式纺织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其他州府,这种纺织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那就意味着能赚更多的钱,那些大布商当然心动不已,不过身份摆在那里,如今这项技术可是掌握在人家通州官府手里,他们还没有那个资本跟官府要技术。
不过他们自己不能要,那他们的知州知府可以啊,于是林璟宣就迎来了第一位客人,扬州知府。
“大人,扬州知府已经进城了”林璟宣知道对方来应该是为了新式纺织机,不过人家的官职比自己高,他还是得迎接一下的。
“下官见过知府大人”州衙外,林璟宣带着一众官吏行礼,“琢之何必如此客气,两年不见,琢之可谓是光彩照人呐”通州和扬州离得很近,孙正昱可是没少听说林璟宣的事情,这个后生还真是厉害啊,不久前抓获了私通倭寇的蛀虫,这下又造出了新式纺织机,对方的实力还真是不容小觑啊。
“孙大人谬赞了,快里面请”两人也算是旧相识,寒暄过后孙正昱就进入了正题。
“实不相瞒,本官此次前来是为贵府新造的那纺纱机而来。”茶香在花厅氤氲,孙正昱开门见山。
“贵府工匠手艺精湛,此机一日之工,可抵我扬州三十熟手。”孙正昱语气平静,眼底却藏着焦灼,“扬州今岁桑园遭灾,丝质不佳,若纺工再落后,千万织户生计堪忧啊”
“孙大人消息果然灵通。”他轻抚茶杯,“不知欲以何价求之?”
如今新式纺纱机的图纸已经经过了改造,远比林璟宣当初画的那张精妙的多,李师傅和他的徒弟更是将这张图纸视作宝贝,暂时还没有外传开来,如今通州其他的布商想买这种新式纺纱机也都是需要交钱的。
“纹银五万两”,“再加扬州三年蚕丝优先供给之权。”这已经是孙正昱能给出的最大的让步了。
孙正昱看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对方听见这个条件只是一笑并未多言语,难不成是条件不满意,可是再加的话未免有点太狮子大开口了吧。
林璟宣一笑,“银子不必了”随即走向书案取出一本册子,“这是改进后的全图,下官本来也是要上交朝廷的。届时想必朝廷会向全国地区推广,我又怎么好收大人您的银钱呢。”
“当真?”孙正昱还有些不敢相信,对方居然如此慷慨大方。
“通州领先一时,终难敌时代洪流。”林璟宣望向窗外“纺机可仿,人心难齐。若江淮织业能携手共进,何愁我们的布料不能销往外海呢”
林璟宣当初画图纸的时候就没有想着藏私,一个时代的发展终究是要靠大家来推动,而不只是他们通州。
孙正昱一愣,“琢之,他日史笔如铁,必记今日通州之慨。”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年轻人想的如此深远,自己真是自愧不如啊。
林璟宣只是微笑,如果他不是前世的灵魂,那他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不知孙知府可有兴趣一观我们的官织坊?”“那是自然”孙正昱当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