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分兵劫掠,民心可用
蓟州城下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依旧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和淡淡的血腥气。城头之上,明军将士们一边抓紧时间清理炮膛、搬运弹药、抢救伤员,一边仍难掩兴奋地低声交谈着方才那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莽古尔泰前锋的溃败,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这座刚刚经历血火考验的城池。
巡抚王元雅和总督吴阿衡脸上的惶恐已被劫后余生的激动和些许红润所取代,两人围着孙元化,话语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佩:“孙军门用兵如神!火器之威,竟至于斯!真乃国之柱石!” 他们此刻才真正明白,皇帝为何如此看重这位看似文弱的西学官员,其所依仗的,绝非虚言。
然而,孙元化脸上却不见丝毫轻松。他举着千里镜,眉头紧锁,死死盯着后金军溃退的方向,语气凝重如山:“二位大人切莫高兴太早。莽古尔泰只是一头撞上了铁板的鬣狗,真正的猛虎,尚未真正发力。”
他放下望远镜,目光扫过城外那片狼藉的战场,声音低沉:“皇太极用兵,向来狡诈多变,岂会因一路前锋受挫便轻易罢休?依我看,蓟州城防坚固,火器犀利,他强攻不下,必然会另寻他法。”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判断,一骑快马从城外飞奔而至,马上骑士是杨御蕃派出的夜不收,浑身尘土,声音急促:“报!孙军门!杨将军令卑职急报!建虏主力并未后撤,其大部绕过我军外围警戒线,正分兵数路,向西、向南漫野而去!看旗号,似是贝勒岳托、阿济格等人率领!”
“什么?!”王元雅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声音再次发颤,“他…他们不去别处,难道是…是要分兵抄掠京畿各县?!”
“正是!”孙元化猛地一拍垛口,眼中寒光闪烁,“好一个皇太极!好一个避实击虚!他这是见蓟州一时难下,便化整为零,以其骑兵之迅捷,避开我军锋芒,转而洗劫周边毫无防护的村镇!此举一来可掳掠粮草人口以战养战,二来可动摇我军民之心,三来…或可诱使我军分兵救援,从而露出破绽!”
他的分析如同冰水,浇灭了城头刚刚升起的乐观情绪。所有人都明白,一旦让后金铁骑在富庶的京畿平原上放开手脚烧杀抢掠,其造成的破坏和恐慌,将远超攻下一两座城池。届时,即便保住了蓟州,京师外围也将化为一片焦土,新政以来好不容易积累的民心和财富,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几乎与此同时,一匹来自京师的快马,背负着八百里加急的旗号,直接冲入了蓟州城门,将一份密封的皇帝手谕送到了孙元化手中。
孙元化迅速拆看,朱由检那熟悉的、略带一丝物理学者般冷静精准的字迹跃然纸上:
“元化吾卿:捷报已悉,甚慰。然虏酋狡黠,必不甘受挫于坚城之下。朕料其必分兵四出,蹂躏地方,以乱我心、疲我师、充其囊。卿等固守蓟州,无需分兵浪战,此正中其调虎离山之下怀。朕已传谕京畿各地:坚壁清野!令百姓携粮畜速入城寨堡坞;组织乡勇民壮,配合当地卫所官兵,据险而守,袭扰虏之后队辎重;晓谕各处,朝廷大军在蓟州已挫敌锋,援军不日即至,望军民一心,共御外侮!朕,与你们同在!”
手谕的最后四个字,笔力千钧,仿佛带着皇帝的体温和决绝的意志。
孙元化看完,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最大的顾虑瞬间消散。陛下远在京师,竟对前线局势判断得如此精准,且对策如此清晰果断!这与以往那些只会空谈“剿抚”、实则畏敌如虎的朝堂诸公,简直是云泥之别!
“王巡抚,吴总督!”孙元化精神大振,立刻下令,“即刻将陛下旨意抄送传达至蓟州各县、各乡镇堡!命令所有官衙、卫所,立刻执行坚壁清野之策!组织所有能组织的力量,保护百姓,袭击小股虏骑!”
“是!下官(末将)遵旨!”王、二人此刻再无犹豫,立刻领命而去。
皇帝的意志,通过快马和塘报,以惊人的速度向着京畿各地扩散。
……
距离蓟州城数十里外的张家庄,此刻正面临灭顶之灾。一支约两百人的后金骑兵,在一名甲喇额真的率领下,如同旋风般冲入了这个还算富庶的村庄。按照过往的经验,他们期待的是四散奔逃的百姓、可以随意抢夺的粮食牲畜、以及可以肆意发泄兽性的软弱对象。
“抢光!烧光!男丁杀光!女人和孩童捆起来带走!”甲喇额真挥舞着弯刀,发出狰狞的吼叫。骑兵们发出兴奋的怪叫,策马冲向那些低矮的土坯房。
然而,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村子里并非空无一人,但也没有惊慌失措的乱跑。急促的铜锣声在村中回荡,男女老幼在几名保长和里长的组织下,正背着粮食、赶着猪羊,迅速却并不混乱地向村后山丘上的一个早年废弃的土堡转移。而村口和一些关键路口,竟然用大车、树枝和藤条设置了简单的障碍物!数十名青壮乡勇,手持钢叉、猎弓、甚至还有几杆锈迹斑斑的老旧火铳,躲在障碍物和房屋之后,虽然脸上同样写满了恐惧,手臂也在发抖,却并没有立刻溃散!
“放箭!射死这些南蛮泥腿子!”甲喇额真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被挑衅的愤怒,下令骑射攻击。
零星的箭矢射向村口,造成了一些混乱和几声惨叫。但乡勇们也在一名老猎户的指挥下,用猎弓和火铳进行了微弱的还击。一支猎弓射出的箭,甚至侥幸射中了一名后金骑兵的马腿,战马吃痛嘶鸣,将背上的骑士掀落在地。
这微不足道的抵抗,却极大地迟滞了后金骑兵冲入村庄的速度。
“他阿姆的!这些两脚羊竟敢反抗!”甲喇额真暴怒,正准备下令强攻。
就在这时,庄外道路上烟尘扬起,一小队约二十人的明军骑兵疾驰而来!他们并非京营新军,而是来自附近卫所的普通夜不收和骑兵,装备简陋,但领队的年轻总旗官却毫无惧色,看到村庄遇袭,毫不犹豫地大喝:“弟兄们!缠住他们!给乡亲们撤退争取时间!杀!”
这二十余人竟悍不畏死地向着人数十倍于己的后金骑兵发起了冲锋!他们远远地便用三眼铳和手铳进行了一轮齐射,虽然战果寥寥,却成功吸引了后金兵的注意力。
“分出一队人,去宰了那些明狗!”甲喇额真不得不分兵应对。
趁此机会,张家庄的大部分百姓终于撤入了后山土堡,紧闭堡门。乡勇们也且战且退,向后山转移。
后金兵虽然最终驱散了那队明军骑兵(那名总旗官身负重伤,被部下拼死救走),并攻入了村庄,但收获却大为减少。村子里值钱的东西和大部分粮食都被带走了,只剩下一些搬不动的粗重家具和没来得及带走的鸡鸭。气急败坏的后金兵放火烧毁了房屋,浓烟滚滚冲天。
类似的场景,在京畿大地上多处上演。
在通州附近的一个镇子,当地商户在官府组织下,甚至自发筹资购买了十几罐“猛火油”(石油粗炼物),埋伏于镇外必经之路的沟渠中。当一支后金劫掠小队经过时,引燃火油,顿时烧成一片火海,虽然没能造成太大伤亡,却成功吓退了敌军,保住了镇子。
在香河县,一支百余人的后金骑兵试图强征民船渡河,却遭到对岸村庄数百名乡勇的集中箭射和土炮轰击,虽然乡勇的武器粗劣,准头也差,但那密集的声势和拼死抵抗的决心,让后金兵误以为对岸有明军大队,最终不得不放弃渡河。
……
消息如同雪片般传回蓟州城和京师。
孙元化看着各地送来的战报(虽然多是描述小规模冲突和袭扰),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他对着身旁的杨御蕃感叹道:“杨将军,看见了吗?这才是陛下新政最坚实的根基!百姓并非天生懦弱,过去畏敌如虎,乃因朝廷无能,保境安民不力,使他们看不到希望,只能任人宰割。如今陛下励精图治,清丈田亩、减轻赋税、推广新粮、整顿吏治…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了希望,他们便愿意为了守护这份希望而拼命!这遍地烽火,处处抵抗,皇太极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他掳掠到的那点物资,恐怕还不够弥补其损失和消耗!”
杨御蕃重重点头,他身为将领,更能体会这种“民心可用”带来的战略优势:“孙军门所言极是!建虏以往入寇,如入无人之境,百姓只能引颈就戮。如今却好似陷入了泥潭沼泽,每一步都艰难无比!末将已加派多股精锐小队,主动出击,专门伏击其小股散兵和运粮队!”
而在紫禁城中,朱由检看着李若琏汇总来的情报,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来自后世,深知“人民战争”的伟力。他之所以不惜触动利益集团也要推行那些惠民新政,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财政和粮食问题,更深远的布局,便在于此——将大明的统治根基,从少数士绅官僚,真正深入到亿万黎民百姓之中。当每一个村庄都变成刺猬,当每一个百姓都心向朝廷,任何外来入侵者,都将陷入灭顶之灾。
“皇太极,”朱由检望向东北方向,目光似乎穿透了宫墙,看到了那位同样雄才大略的对手正在军帐中焦头烂额,“你的骑兵或许天下无敌,但朕拥有的,是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不愿再做奴隶的人!科技的代差,或许能赢得一场战斗;但人心的向背,终将决定整个战争的结局!”
“传旨,重赏张家庄、通州、香河等处有功乡勇及官军!将其事迹刊载于邸报,传谕天下!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保卫家园,人人有责;凡杀虏立功者,朕不吝封赏!”
皇帝的嘉奖和邸报的宣扬,以更快的速度反馈回地方,进一步激励了京畿军民的抗敌热情。皇太极的分兵劫掠战术,非但没有达成预期目标,反而像是捅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整个京畿地区,从过去任人宰割的肥肉,变成了一块处处铁刺、啃不动咽不下的硬骨头!
战争的主动权,正在悄然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