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行宫偏殿内,夕阳余晖透过雕花木窗洒落一地碎金。
“郡主,众位大人已抵京。”张清芷躬身禀报。
“好,一个时辰后召见。”三岁的朱徵妲端坐椅上,稚嫩嗓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殿内,万历帝稳坐主位,太子朱常洛与太孙朱由校分坐两侧,毕自严、徐光启等重臣肃立一旁。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小小的身影上——那位年仅三岁却被万历亲封为护国郡主的朱徵妲。
“皇爷爷,爹爹,辽东局势危急,女真铁骑虎视眈眈,蒙古各部摇摆不定。”
朱徵妲声音清脆:“我大明欲稳边疆,必先明敌情。孙女以为,当立一专司情报之机构,名曰大明第六局,代号‘边锋’”
“妲儿,这“第六局”是何说法?”万历帝眼中闪过精光:“妲儿详细道来。”
“皇爷爷,听闻,泰西那边个有个“军情六处”。
孙儿设想中的“边锋要优于西方,专门负责周围藩属国及敌对势力的间谍活动,情报收集与颠覆行动。”
“‘边锋’之设,需遵循三字要诀:专、快、密。”朱徵妲从容不迫:“专,则职责分明,架构清晰!”
随着她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一个前所未有的情报机构蓝图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
“设外勤司,潜入周边藩属国,收集一线情报;人选待定。
设内析司,汇总分析、去伪存真,内析司属于战略研判层。由文震孟,郭维城负责。
文震孟身为翰林院编修,可解读建州文书,结合历史档案,预判战略意图,给皇爷爷和熊廷弼提供战略依据。
郭维城身为锦衣卫同知,可联合东厂开展主动侦查,交叉验证边境情报。
设传递司,管情报收集,维护通信渠道,属于执行层,由王绍勋,杜松,黄承玄负责。
王绍勋身为辽东都司佥书,可依托本土关系网,动员猎户、部落线人,通过驿站,烽火传递一线情报。
杜松身为蓟镇将领,可命斥候深入建州腹地侦查,与王绍勋形成‘内外侦查互补’。
而黄承玄身为福建按察使,可移植‘渔民线人’模式至辽东,培训牧民识别建州军事标识。
设反谍司,肃清内奸、防范渗透,由黄克缵和刘日吾负责。
黄克缵身为刑部郎中,擅长审讯俘虏、从中挖出内应。任务:可建立经费公示制,杜绝贪腐。
刘曰梧身为顺天府尹,可监控京师建州间谍。任务:在通州等要道设核查站拦截可疑人员。
设总务司,由熊廷弼,申用懋两人负责。
熊廷弼身为辽东统帅,当统揽全局,审批情报行动方案,结合防御计划调整军事部署。
而申用懋,任职兵部职方司,负责主导情报分析。
由他整合零碎信息,边镇塘报、地图数据,生成标准化《军情简报》。”
朱徵妲语气坚定:“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却相互配合,方能如臂使指!”
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皆被这精密布局所震撼。
“快!则效率至上,时机为王!”朱徵妲语气加重几分,小脸上满是凝重,“军情瞬息万变,一日之差,便是胜负生死!”
她清晰阐述:“建立分级传递机制:寻常动向按月上报,重要军情三日内送达。
万分紧急情报,需百里加急或飞鸽密讯直呈御前和熊廷弼!”
“任何人不得延误截留,违者以通敌叛国论处!”
这句话从一个三岁孩童口中说出,带着奇异的威慑力。
“密!则安全第一,存续之基!”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
“成员身份、联络方式、传递渠道,皆严格保密。
采用单线联系,一人暴露不牵连他人!”
“制定《保密条令》:严守秘密、功绩卓着者,赏金银、封爵位,厚待家人;”
她目光扫视众人:“泄密叛变者,不论缘由身份,诛杀,以儆效尤!”
“此外,情报真伪至关重要!一字之差,可能全军覆没,故需建交叉验证机制。”
她顿了顿,抛出更前瞻的理念:
“如辽东情报,可借蒙古贵族、朝鲜商队、女真细作侧面佐证,多方吻合方可采信!”
“组织内部设复核机制,不同分析员独立研判,汇总比对,防误判、防假情报!”
她补充道,“复核人选待定。”
这番话,条理清晰,考虑周详,理念超前!
万历帝、朱常洛眼中异彩连连,频频点头。
毕自严、徐光启暗自咋舌:“这哪是三岁孩童所言?分明是统帅运筹之言!”
朱由校睁大双眼,满脸崇拜地看着妹妹,只觉她小小身躯里,藏着无穷智慧!
“好!好一个‘专、快、密’!好一个交叉验证!”万历帝抚掌大笑,郁结一扫而空,“就依妲儿所言!”
“太子牵头,妲儿参详机要,毕卿、徐卿协助,尽快拟出章程报朕!”万历帝下令,“‘边锋’初立,宁精勿杂,切勿臃肿!”
“是,父皇\/皇爷爷!”朱常洛与朱徵妲齐声应道,声音清脆坚定。
就在这时,朱徵妲从怀中取出锦缎包裹的厚重奏折。
“皇爷爷,这是‘边锋’章程构想,”她踮起脚尖高高呈上:
“还有一份核心及外围人员参考名单,请您过目!”
万历帝眼中闪过讶异,随即化为兴味:“哦?朕倒要看看”接过奏折笑道:
“乖孙女,又给朕什么惊喜!”
他解开锦缎,先看架构、训练、保密条令,条条框框清晰,细节周全,连训练科目、
考核标准都有规划,不禁频频颔首。
可当视线落到附后的名单时——即便见惯风浪的大明帝王,也瞳孔微缩,面露震惊。
捏着奏折的手指都加重了力道!
名单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涵盖边镇名将、中枢干才、地方官员、锦衣卫骨干。
每个人名后都有精准评语与司职建议。
“辽东统帅熊廷弼,稳守辽左,刚毅果决,战略情报支撑
兵部职方司郎中申用懋(熟知边情,心思缜密。任内析司主事
辽东都司佥书王绍勋、蓟镇勇将杜松,前线悍将,人脉广阔,任外勤事校尉。
辽东都司经理袁崇焕,胆气冲天,善打硬仗,擅长筑城守边,临阵爆发力强,专克硬骨头,可任外勤司南方分舵主事。
特注:“禁止与毛文龙接触,
两人都是火药桶,一触即炸,还是能炸死毛文龙的那种。”
皮岛的战略地位太过重要,非毛文龙不可。
朱徵妲之所以把袁崇焕介绍的如此详细,是因为原历史中,擅杀毛文龙后的后果太沉痛。
蓟辽总督衙门参军何可纲沉稳细致,善于甄别,任内析司副主事。
兵部主事徐光启。格物奇才,技术研发,可任器械司主事。
翰林院编修文震孟,清流声望,文书严实,可任联络司主事。
刑部郎中黄克缵、顺天府尹刘曰梧、辽东巡按御史张铨,公正严明,任反谍司主事。
梅之焕,吏科给事中,以文武双全着称,善骑射、通诗文。
既有文化素养,又具备军事才能,且了解朝廷政治局势和军事动态。
其官宦世家身份便于在朝廷内外进行信息收集和沟通协调,可任传递司京师分舵主事。
王象乾,蓟辽总督,熟悉边疆地区军事形势和各方势力,可任外勤司东北分舵主事。
曹学佺,四川藩司参政,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能维护地方稳定和安全,任传递司西南分舵主事。
“杨嗣昌”朱徵妲抬眸,声音清脆如玉石。
“臣听令”杨嗣昌半跪行礼。
“你长于庙堂筹算,却拙于临阵机变,故用之,当取尔大略,令尔运筹帷幄。
”朱徵妲握其手:“然,需刚正之士为佐,如黄克缵,以防尔偏执。这般安排,既能扬尔战略之长,又能避尔用人之险。
“可明白?”朱徵妲大声反问:可知你是“边锋”这把利剑的剑脊——最锋利,也最深沉。”
她指尖点过名单,眸光亮得惊人:“此人两大核心优势。”
“1.卓越战略全局观,系统规划能力顶尖,乃战略研判之必需。”
2.冷酷成本核算思维,对现实情报,能精准权衡利弊。”
“但其短板,亦是致命,刚愎自用,识人不明,此乃情报工作大忌。”
故,须设制衡,或令黄克缵主反谍,掌内部监察,或由圣上、太子亲掌最终裁决权。”
她话音落定,目光扫过众人:“评估结果,杨嗣昌,可入‘统帅与战略决策层’,为熊廷弼、申用懋之核心智囊。”
其职责有二:
“其一,战略情报分析师,整合前线、锦衣卫、边镇之零散情报,以宏观视野。
预判建州,朝鲜、蒙古、叶赫,乌拉及敌对势力动向,为圣上、熊廷弼提供决策依据。”
“其二,情报体系架构师。”
“协助申用懋,规划‘边锋’网络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运转流程,确保体系高效,且可持续。”
朱徵妲话音落下,殿内陷入死寂。
唯有烛火偶尔爆开,噼啪作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钉在半跪于地的杨嗣昌身上。
这位素来沉稳干练的臣子,肩头竟微微颤动。
“臣...领命!”杨嗣昌声音微颤,这个向来沉稳的谋臣竟眼眶发红。
他从未想过,自己深藏心底的抱负与缺陷,会被个三岁孩童看得如此透彻。
“妹妹,你怎么知道杨大人?”朱由校忍不住小声问妹妹:...”
“就像哥哥知道积木该怎么搭一样呀。”朱徵妲眨着天真的大眼睛,
却在转身时对杨嗣昌露出个与年龄不符的深邃眼神:“这可是我通读明末历史的前世记忆。”
本章金句:
1. “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却相互配合,方能如臂使指!”
2. “军情瞬息万变,一日之差,便是胜负生死!”
3. “你是这把利剑的剑脊——最锋利,也最深沉。”
4. “严守秘密者赏金银厚待,泄密叛变者诛杀勿论!”
5. “就像玩积木,每块都有自己的形状,放对了房子才结实。”
---
小剧场:晚膳时分
朱由校:(凑近妹妹)妲儿,你怎么记得住那么多人的特点呀?
朱徵妲:(咬着一块糕点)就像哥哥记得每一款鲁班锁的解法一样简单呀。
万历帝:(突然开口)那朕呢?在妲儿心中像什么?
朱徵妲:(歪头想了想)皇爷爷是握剑的人呀,边锋再利,也要有人会用才行。
朱常洛:(呛住咳嗽)这孩子...
朱由校:(小声)妹妹,那我呢?
朱徵妲:(甜甜一笑)哥哥是将来要给这把剑开刃的人呀!
(众人皆惊,万历帝目光深邃地看着太孙)
---
预告词
边锋任职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