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伴君如虎……”林霄低声喟叹,他知道,自己今日看似过关,实则只是将更大的考验推迟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关注,绝非一时兴起,这背后是北疆未靖、内部隐忧交织下的深层焦虑。自己这个看似“熟悉旧档”的修撰,恐怕已经被皇帝纳入了一个潜在的、可供咨询的名单,尽管位次极其靠后。

接下来的数日,翰林院内的气氛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同僚们对林霄的态度,敬畏中多了几分探究,疏远中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孙耀宗虽然依旧保持着上官的威严,但指派工作时,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甚至偶尔会询问一下他关于某些典籍校勘的意见。

林霄对此心知肚明,他依旧维持着那副勤勉低调、甚至略显迂腐的姿态。他将皇帝的赏赐小心收好,只在同僚起哄时,才泡上一壶御赐的新茶分享,言语间充满了对天恩的感激涕零。在工作中,他更加投入地埋首于故纸堆,尤其是那些关于历代赈灾、水利、农桑的着述,仿佛真的要将他那日奏对时提到的“引据经典”落到实处。

他利用编纂大典的便利,更加系统性地研读《救荒活民书》、《农桑辑要》等典籍,并开始有意识地整理、摘录其中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关于“以工代赈”的具体案例、仓储管理的方法、以及地方官吏在赈灾中的职责与考核标准。

他做这些,并非为了再次炫技,而是为了真正充实自己,以备皇帝可能的下一次垂询。同时,这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伪装——一个真正醉心于学问、试图从古籍中寻找治国良方的学者,总比一个急功近利、善于钻营的官僚更让人放心。

然而,就在林霄以为这次“民生问策”的风波将逐渐平息,一切将回归看似平静的轨迹时,一场来自朝堂之上的波澜,再次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

那是在一次例行的朝会之后。关于淮西、河南等地春荒后续赈济事宜的讨论,再次成为了焦点。户部呈报了最新的赈灾进展,言辞间不乏自我褒扬,强调钱粮已足额发放,流民得到安置,疫情得到控制云云。

然而,几位都察院的御史却出班弹劾,指出户部奏报与地方实际情况存在出入,部分地区赈济钱粮被胥吏克扣,以工代赈项目沦为形式,甚至有的地方官员虚报灾情,冒领赈粮。双方在朝堂上争执不下,引经据典,互相攻讦,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高踞御座之上的朱元璋,始终面色阴沉地听着,一言不发。他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目光扫过丹墀下争吵的臣子,无形的低气压让整个奉天殿都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氛围中。

就在户部尚书与一位言辞激烈的御史争得面红耳赤之际,朱元璋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够了!”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朱元璋的目光缓缓移动,最后落在了班列末尾、几乎要隐没在柱影里的翰林院队列方向。

“翰林院修撰林霄。”皇帝的声音平淡地响起,却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寂静的殿堂。

所有目光,瞬间齐刷刷地聚焦到了那个青色的、毫不起眼的身影上。连正在争吵的户部尚书和那位御史,都愕然地停下了动作,难以置信地望向后方。

林霄的心脏在那一刹那几乎停止了跳动。他万万没想到,皇帝会在这种场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再次点他的名!他感到无数道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背上,有惊疑,有好奇,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嫉妒与敌意。

他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刻出班,小步疾行至御道中央,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紧紧贴上冰凉的金砖,高声道:“微臣在!”

“朕前日问你荒政之事,”朱元璋的声音依旧听不出喜怒,“你言及‘吏治清浊之关键’,乃诸弊之源。今日朝堂所议,恰印证此点。依你之见,此次淮西赈济,朝廷当如何措置,方能令恩泽下达,实惠及民?而非徒耗钱粮,肥了中饱私囊之蠹吏?”

又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坑!而且是在满朝文武面前!让他一个从六品修撰,当着户部、都察院等一众堂官的面,去评判朝廷赈济方略的得失,并提出建议?这简直是将他放在火上烤!

答得好,势必得罪户部乃至地方无数官吏;答得不好,便是无能,甚至可能被扣上“妄议朝政”的帽子。皇帝此举,究竟是真心询问,还是借他之口敲打户部?或是又一次更严厉的试探?

林霄伏在地上,能感觉到自己的后背瞬间又被冷汗浸透。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检索着近日研读荒政典籍的心得,以及那日奏对时的思路。他知道,此刻任何一丝犹豫或慌乱都是致命的。必须回答,而且必须回答得既能切中时弊,又显得立足典籍、不涉人事,将矛头指向“制度”和“共性的吏治问题”,而非具体官员。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用略带颤抖却尽量清晰的声音答道:“陛下圣明,明察秋毫!微臣……微臣前日所言,实乃基于史籍所载之泛泛而论,岂敢妄断今日之事?然陛下垂询,微臣不敢不竭尽驽钝,再陈刍荛之见。”

他先再次撇清,强调自己是基于历史经验。

“此次淮西等地春荒,陛下夙夜忧劳,朝廷赈济迅疾,本意至善。然正如诸位御史大人所言,善政需良吏方能施行。微臣愚见,当下或可从三方面着手,查漏补缺,以期实效。”

“其一,严旨核查,雷厉风行。”林霄字斟句酌,“请陛下钦点刚正不阿、熟知地方事务之重臣或科道官,组成巡按御史,持陛下严旨,即刻驰赴灾区,不只听州县汇报,更要深入乡里,暗访民情,核对赈济钱粮发放明细、以工代赈项目实效。对于胆敢克扣、冒领、舞弊之胥吏乃至官员,无论品级高低,一经查实,即行拿问,依律严惩,并昭告天下,以儆效尤。此乃震慑之举,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他提出派钦差暗访,这是针对吏治腐败的直接措施,但将执行者指向“重臣或科道官”,避免自己涉及具体人事。

“其二,明定章程,公开透明。”林霄继续道,“可责令户部会同地方,将此次赈济的款项来源、分配标准、发放流程、以工代赈的具体项目、用工钱粮标准等,制定极其详尽的章程,刊印成册,或于城门口、乡亭等醒目处张榜公布,晓谕百姓,令其知晓自身应得之数。同时,鼓励百姓监督,设立投匮之言路,凡发现官吏有不法之情,可直达巡按御史。使赈济之事,置于阳光之下,则宵小难以遁形。”

这是借鉴了现代管理的透明化思路,但用古代的方式表达出来,旨在从制度上减少舞弊空间。

“其三,完善考成,重在预防。”林霄最后道,“此次赈济之后,当以此为例,进一步完善地方官吏之考成法。将荒政准备、仓储管理、灾时应对、民心安抚等,列为州县官考绩之重要依据,与钱粮、刑名等同。对表现优异者,不次擢升;对玩忽职守、甚至贪墨腐败者,严惩不贷。同时,督促各地常平仓、预备仓务须充实,定期核查,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此乃长远之计,可增强百姓抗灾之力,使灾荒之害减至最低。”

他的建议,层层递进,从紧急的震慑,到中期的制度完善,再到长远的根本预防,逻辑清晰,且都引用了历史上类似的成功经验作为支撑,显得有理有据,并非空中楼阁。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将重点放在“制度”、“章程”、“考成”上,避免直接指责任何具体官员,将矛头引向了共性的吏治问题和完善监管机制的必要性。

整个奉天殿静得可怕,只有林霄清晰而谨慎的声音在回荡。百官们神色各异,户部一些官员面色难看,而都察院的御史们则有的微微颔首,似乎觉得这小小修撰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勋贵武将们大多事不关己,冷眼旁观。文官班列中,不少人露出思索之色。

御座之上,朱元璋依旧面无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似乎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亮光。林霄的这番应对,超出了他的预期。这小子没有像寻常官员那样陷入具体问题的争吵,也没有畏缩不言,而是跳出了窠臼,从更宏观的“制度执行与监督”层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既切中了时弊要害,又巧妙地避开了人事纷争,显得既有见识,又懂分寸。

良久,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淡,但那股无形的压力似乎减轻了些许:“卿之所言,虽多为老生常谈,然条陈清晰,颇得要领。看来朕前日说你‘并非全无所得’,倒是没说错。”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户部官员的方向,语气转冷:“林修撰所言‘严旨核查’、‘明定章程’,尔等可都听清了?赈济之事,若再有不实不尽之处,休怪朕的刀斧不利!”

“臣等遵旨!定当恪尽职守,不负圣恩!”户部尚书等人慌忙出班跪倒,声音发颤。

“至于完善考成,重在预防,”朱元璋的目光重新落回林霄身上,“此乃长远之计,非一日之功。林霄。”

“微臣在!”林霄心头一紧,不知皇帝又有何安排。

“朕看你对荒政之事,确是用心了。”朱元璋的语气听不出褒贬,“自即日起,翰林院编撰《洪武大典》‘食货志’中,关于历代荒政、仓储、漕运、屯田等部分,由你协助总撰官,负责主要文稿的梳理与初拟。朕要看到的,不是堆砌辞藻,而是如你今日所言,条理分明、切于实用的治国之策辑录!”

这道旨意,如同又一记惊雷,在朝堂上引起了轻微的骚动!让一个从六品修撰,协助总撰官负责《洪武大典》中极其重要的“食货志”部分?这虽然不是正式的升迁,但其赋予的权责和带来的影响力,远非一个普通修撰可比!这无疑是皇帝对林霄此次奏对的高度肯定,也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破格任用!

林霄自己也愣住了,但他反应极快,立刻以头触地,声音充满了巨大的“惶恐”与“感激”:“微臣……微臣才疏学浅,蒙陛下如此信重,委以重任,诚惶诚恐,唯恐有负圣望!微臣……微臣必定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协助总撰大人,将差事办好!”

“嗯,退下吧。”朱元璋挥了挥手,不再多言。

“微臣谢主隆恩!微臣告退!”林霄再次叩首,这才起身,垂首躬身,在无数道更加复杂、甚至带有灼热意味的目光注视下,一步步退回了班列之中。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在翰林院、乃至在整个大明官场的处境,将彻底改变。皇帝的“嘉许”,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他置于更加耀眼、也更加危险的聚光灯下。

而此刻,他心中想的却是:终于可以名正言顺、更加深入地系统研究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食货”之学了,这对于琼州未来的发展,或许将有着意想不到的裨益。

散朝后,林霄几乎是被同僚们簇拥着回到翰林院的。各种或真或假的恭贺之声不绝于耳。孙耀宗亲自等在院中,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和煦笑容,拍着林霄的肩膀,连说了几个“好”字,嘱咐他定要尽心王事,不负圣恩。

林霄一一应付,谦卑依旧。

应付完同僚们的围拢,林霄回到值房,关上房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他独自坐在案前,望着窗外依旧灼热的阳光,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只有如履薄冰的凝重。

皇帝的“嘉许”和委任,如同在他身上打下了一道深刻的烙印。他不再是一个可以隐藏在角落的“老六”了,至少在“食货”编纂这件事上,他必须展现出相应的能力和成果。这固然是机会,但每一步都必须走得万分小心,因为无数双眼睛正盯着他,其中不乏期待他出错、甚至落井下石者。

他摊开纸笔,却并未立刻开始工作,而是需要静静思索,如何利用这个新身份,更好地伪装自己,同时为远方的琼州谋取更多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或许,他该找个机会,与苏婉再见一面?

她总能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冷静的分析和最有价值的建议。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唐逗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三国秘事第三部扛上妖孽太子爷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大乾:帝国独裁者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