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海棠望着他,心思百转千回,见他目光黏在自己身上,只觉多瞧一眼都嫌晦气。
“你再这么盯着我看,信不信我把你这双眼睛挖出来?”穆海棠眼尾微眯,语气冷得像冰——熟悉她的人都清楚,这是她动了杀心的前奏。
苏光耀被她这狠厉模样惊得回神,随即又恼羞成怒,色厉内荏地喝道:“哪来的疯丫头,敢跟爷这么说话?信不信爷连你一起收拾了。”
“只不过,爷收拾你的方式,会让你嗷嗷直叫。”苏光耀眼神黏在穆海棠身上,满是轻佻恶意,伸手就要去勾她的衣袖。
上官珩将唤儿递与莲心,挡在穆海棠身前,一巴掌拍掉了他伸过来的咸猪手,周身冷气压骤升。
他抬眼望苏光耀,沉声道:“苏光耀你当街伤人致死,又对女子轻佻无礼,你眼里可还有东辰国律法?”
苏光耀拼命甩着方才被上官珩拍开的手,对着他厉声嘶吼:“上官珩,你一个小小郎中,也敢管我的闲事?”
“你不过仗着祖父是四品太医院院正,真当自己算个东西?便是你祖父在此,今日我也不放在眼里,何况是你。”
他身后马上的公子哥们,一见是上官珩,脸上的嬉笑顿时敛了,纷纷劝道:“光耀,时候不早了,别在这耗着,咱们回去先吃饭,吃完饭还得去教坊司听曲呢。”
苏光耀一听,冷哼一声,不再跟上官珩扯,袖袍猛地一甩,转身就要上马。
上官珩却上前一步:“苏光耀,你当街行凶伤人致死,岂能说走就走?”
“哈哈哈,哥几个,你们听听,听听,他说我当街行凶?对,我就是当街行凶,你上官珩能奈我何啊?” 苏光耀笑得张扬。
“我不走,我不走难道还要去你家喝茶吗?”
话落,他再次抬腿,便要踩上马鞍。
穆海棠再次将上官珩拉到身后,抬眼直视苏光耀,声音冷得没一丝温度:“所以,你这是承认,人是你一脚踢死的喽?”
“切,一个贱民而已,死了也是活该,谁让她挡了本少爷的路。”苏光耀满脸不屑,语气里满是轻贱。
穆海棠听他亲口认下罪行,眼神骤然一厉,当即转向周围百姓,声音清亮,穿透人群:“诸位乡亲父老,今日,大家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此人乃是户部尚书之子苏光耀,也不知他是仗着谁的势,竟敢当街杀人,行凶后非但毫无悔意,还口口声声称逝者为‘贱民’。”
“恳请各位稍后为逝者作证,大家听我说,今日我不为他人鸣不平,明日何人为我诉不公,今日我们若是冷眼旁观,他日祸邻己身,则无人为我们摇旗呐喊。”
“老百姓怎么了?当官的又如何?死的那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凭什么就因为他爹是户部尚书,他就能这般目无王法、无法无天,把人命当草芥?”
“难道当官的儿子,就比寻常百姓金贵一等,就能随意夺人性命?”
这番话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围观人群里先是一阵沉默,随即有人攥紧拳头低声附和,先前还带着怯懦的眼神,渐渐多了几分愤懑 —— 是啊,今日是别人遭殃,若真纵容了这恶少,他日轮到自己,又能去求谁?
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姑娘说得对!我们作证,不能让这恶少逍遥法外。”
附和声瞬间此起彼伏,越来越响,周围百姓被激起满腔愤懑,纷纷围了上来,将那几个骑马的少爷团团堵住。
苏光耀见状,脸色涨得通红,扯着嗓子嘶吼:“反了!真是反了!你们这帮贱民,是想造反不成?”
他又转头瞪向穆海棠,语气里满是威胁,“臭丫头,你既知道我是谁,就该清楚我爹是户部尚书。”
见百姓依旧不退,他眼珠一转,满脸不屑地嗤笑:“不就是想讹银子?小爷有的是。”
说着解下腰间绣金荷包,狠狠扔向唤儿,银锭子从袋口滚落出来,“这里面五六十两,别说给那老东西买棺材,买块上好的墓地都绰绰有余。”
街上的人越围越多,此地本是东城交界,往来不乏达官显贵,连刚从城外跑马回来的萧景煜一行人也被堵在了外围。
其实苏光耀几人也是去马场消遣,不过比萧景煜他们早折返片刻,才闹出这桩事。
萧景煜和宁如风几人刚回,还不知究竟,拨开人群凑近了些,才看清与苏光耀争执的竟是穆海棠。
待听到穆海棠那番激起百姓共鸣的话,三人交换了个眼神。
李东阳先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叹服:“这穆家小姐真是厉害,可惜对上的是苏光耀,今日怕真奈何不了他。”
“再如何混,也不该当街杀个老人家。”萧景煜也觉得苏光耀太能装了。
穆海棠瞥了眼他扔来的银子,抬手从自己荷包里摸出几锭银锭,在掌心轻轻掂着玩。
“苏公子,我倒觉得你说得对。这些银子,是我给你预备着买棺材的。”
手刚要扬出去,又突然笑出声:“哈哈哈,不好意思,我倒忘了——你去了阴曹地府,也花不了阳间的金银。”
苏光耀上次并未去佛光寺,所以也不认识穆海棠,此刻被怼得怒火攻心,厉声大喝:“臭丫头,你到底是谁?年纪不大,口气倒不小。”
他指着地上的银子,语气满是不耐烦:“我已经给足你们面子,赔了银子,你还不依不饶、没完没了?说吧,你到底想要什么?多少银子能平这事,你尽管开价?”
“开价?”穆海棠冷笑一声:“还用我开价吗。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周遭瞬间陷入沉默,唯有苏光耀气急败坏的吼声炸开:“疯了吧你,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马上几个人,看事情越闹越大,纷纷都从马上下来,走过来劝道:“姑娘,苏公子确实是失手,我们赔偿,您看这样行不行,一百两银子,这也足够显出我们的诚意了。”
周围的百姓沉默了,连先前的附和声都歇了,那句人穷志短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穷人不配要公道,别说一百两,人伢子手里,十两银子就可以买断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