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集市的热闹还萦绕在营盘的石板路上,盛夏的风就带着浓郁的麦香漫过了田埂。我握着 007 留下的 “科学种植手册”,蹲在麦田边,指尖轻轻拂过饱满的麦穗 —— 金黄的麦壳紧紧裹着颗粒,沉甸甸地压弯了麦秆,麦芒上还沾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风一吹,成片的麦田像金色的波浪般起伏,发出 “沙沙” 的声响,那是属于丰收的旋律。
“西西姑娘,您看这新麦,比去年长得还好!” 李大爷扛着磨得锃亮的镰刀走过来,刀把上还缠着防滑的布条。他脸上满是喜悦,随手从麦秆上摘下一穗麦子,双手揉搓几下,麦壳簌簌落下,露出洁白饱满的麦粒。“您尝尝,这麦粒比去年的更圆润,嚼着更香甜。俺估摸着,今年一亩地至少能多收两斗粮!”
我接过麦粒放进嘴里,轻轻一嚼,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带着阳光与土地的气息,比去年推广新麦种时的口感更胜一筹。这好收成不仅是新麦种的功劳,更是半年来我们对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良 —— 按照 007 手册里的 “轮作休耕” 方法,我们将二十亩麦田分成三块,一块种新麦,一块种大豆肥田,一块休耕养土;还根据铜片预警的雨水情况,提前疏通了水渠,让麦田在干旱时能借水车灌溉,多雨时能快速排水,麦子才长得如此壮实。
“今年肯定是个大丰收!” 老周带着后勤队的队员来查看麦田,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 “收成预估册”,封面上写着 “梁山新麦收成记录”。他翻开册子,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说:“俺按每平方米的麦穗数量算了三遍,今年全村的新麦总产量能达到六百石,比去年多了一百石!足够弟兄和村民们吃到明年春天,还能留出一百石当种子和交换物资!”
村民们听到预估产量,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丰收后的打算。张婆婆手里挎着竹篮,笑着说:“等收了新麦,俺要多做些麦饼和麦糕,送给梁山的弟兄们尝尝鲜。还要教村里的年轻媳妇们做,让大家都尝尝这新麦的好味道!”
“俺要把多余的麦子换成布匹!” 旁边的年轻村民小王激动地说,“去年穿的还是打补丁的粗布衣服,今年有了好收成,终于能给爹娘和媳妇做新衣服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麦田里满是欢声笑语。
宋江和吴用也特意来到麦田,两人沿着田埂慢慢走,不时弯腰查看麦穗的长势。宋江看着沉甸甸的麦穗,感慨道:“去年咱们推广新麦种时,还有村民担心‘这外来的种子长不好’,如今看到这满田的麦子,大家都放心了。这丰收,是西西和弟兄们的努力,更是村民们信任的结果啊!”
吴用扇着羽扇,补充道:“这不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科学种植’理念的丰收。村民们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跟着学、跟着做,再到现在主动琢磨改良方法,这份转变才是最宝贵的收获。等收完新麦,咱们要把种植经验整理成册,送给周边村镇,让更多人受益。”
收割新麦的日子定在三天后,全村上下都忙碌了起来。村民们把镰刀磨得锋利,准备好装麦子的麻袋和竹筐;梁山弟兄们也主动分担 —— 近战队负责下田收割,巡防队负责用牛车运输麦子,后勤队则在晒谷场搭建晾晒架,还提前清扫了粮仓,准备存放新麦。
收割当天,天刚蒙蒙亮,麦田里就挤满了人。李逵光着膀子,黝黑的皮肤上满是汗珠,他挥舞着镰刀,割麦的速度比常年种地的村民还快,麦秆在他手下 “唰唰” 倒下,整齐地堆在一旁。他嘴里还哼着自编的歌谣:“新麦熟,麦穗弯,弟兄村民笑开颜;割麦子,收粮食,梁山日子比蜜甜!”
林冲则带着近战队的队员,排成整齐的队伍,一行行地收割。他们动作麻利而有序,割过的麦田留下整齐的麦茬,像精心修剪过的绿色地毯。“大家注意安全,镰刀别握太靠下,别划伤手!” 林冲一边割麦,一边提醒身边的村民。看到年过六旬的王大爷割得慢,他还主动上前,帮王大爷割完了半亩地的麦子。
我和老周则在麦田里穿梭,检查收割的质量,时不时停下来教村民们快速脱粒的方法。“把麦穗放进石臼里,轻轻捶打几下,再用筛子筛去麦壳,这样既能保证麦粒完整,又比用手搓快三倍,还不累手。” 我一边演示,一边给村民们讲解,“大家学会了,以后收麦就能省不少力气。”
中午时分,太阳越来越烈,老周让人推着小车,送来茶水和麦饼。大家坐在田埂上休息,分享着食物,聊着家常。张婆婆从篮子里拿出一块刚做的麦饼,递给我说:“这是用去年的新麦磨的粉做的,你尝尝。等今年的新麦收了,俺用新粉给你做带芝麻的,更好吃!”
我接过麦饼,咬了一口,香甜的味道里满是温暖。看着眼前忙碌而欢乐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 ——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为说服村民种新麦种发愁,如今却迎来了大丰收。这不仅是粮食的胜利,更是信任与协作的胜利,是科学与实践结合的胜利。
下午,收割的麦子被一车车运往晒谷场。晒谷场位于营盘东侧,地面早已被夯实平整,后勤队的队员们铺好了宽大的竹席,将麦子均匀地摊开晾晒。阳光洒在金黄的麦粒上,泛着耀眼的光芒,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层金色的毯子。
时迁带着侦查队的队员,在晒谷场周围巡逻。他们不仅要防止鸟类啄食麦子,还在晒谷场四周插了几个稻草人 —— 稻草人穿着破旧的衣服,手里拿着竹竿,竹竿上系着彩色的布条。风一吹,布条飘动,稻草人仿佛 “活” 了过来,吓得麻雀们不敢靠近。
“俺们侦查队不仅会侦查敌情,还会看麦子!” 时迁得意地拍着稻草人,“这些稻草人,还是俺照着 007 姑娘教的方法做的,比以前光秃秃的稻草人管用多了,你看,连一只鸟都不敢来偷麦子!” 说着,他还学着 007 的样子,给稻草人调整了一下 “姿势”,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接下来的三天,大家轮流在晒谷场看守麦子,每隔两个时辰就翻晒一次,确保麦粒干燥。等到麦子完全晒干后,老周带着后勤队的队员,用木锨将麦子铲进竹筐,再用秤称重统计产量 —— 全村共收新麦六百二十石,比预估的还多了二十石,创下了梁山历年收麦的最高纪录!
在晒谷场举行 “新麦入仓” 仪式的那天,村民们和梁山弟兄们都来了。大家排着队,用木锨将晒干的麦子铲进粮仓,看着空荡荡的粮仓一点点被金黄的麦子填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粮仓旁的空地上,还摆着几筐刚脱粒的新麦,供大家品尝。
宋江站在粮仓前,声音坚定而有力:“今日新麦入仓,收获六百二十石!这是咱们梁山所有人共同的胜利!从今往后,咱们再也不用怕粮食短缺,再也不用怕饿肚子,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
吴用扇着羽扇,补充道:“咱们还要留出五十石新麦,送给桃花村、李家庄的村民,让他们也尝尝新麦的味道,也让他们知道,科学种植能带来好收成。以后,咱们要和周边村镇一起,推广新麦种,分享种植经验,共同创造更好的生活!”
仪式结束后,村民们自发地拿出新麦,在晒谷场支起了灶台,做起了麦饼、麦粥和麦糕,邀请梁山弟兄们一起品尝。李逵捧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麦粥,大口大口地喝着,含糊不清地说:“太好喝了!这新麦做的粥,比肉还香!明年咱们还要种新麦,收更多的粮食,让梁山的粮仓装得满满的!”
我坐在晒谷场的石凳上,手里捧着一块热乎的麦饼,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踏实。这沉甸甸的新麦,是我们用汗水浇灌的胜利果实,是我们在和平时期成长与沉淀的见证。从推广新麦种时的忐忑,到田间管理时的细心,再到收割时的协作,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的信任与支持,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力量。
回到帐中,我点亮油灯,翻开 “梁山日志”,在最新的一页写下:“今日新麦入仓,总产量六百二十石,创历年新高。这丰收,是新麦种的胜利,是科学种植的胜利,更是团队协作与村民信任的胜利。它让我们明白,只要脚踏实地、用心耕耘,就能收获满满的幸福;只要互相信任、携手同行,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写完这段话,我合上日志,目光望向窗外的麦田。夕阳的余晖洒在麦茬上,泛着金色的光芒,远处的水车上,村民们还在忙碌着,清理水渠,为明年的耕种做准备。我知道,这满仓的新麦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丰收等着我们去创造,还有更多的美好等着我们去实现。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地来到粮仓,看着满仓的新麦,心里满是欣慰。老周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张写得满满的 “新麦分配表”。“西西姑娘,这是俺做的新麦分配表,除了留五十石当种子、四百石当口粮,剩下的一百二十石里,五十石准备送给周边村镇,五十石用来交换布匹、药材,还有二十石留着应急。您看看行不行?”
我接过分配表,仔细看了看,笑着点头:“没问题!还要再留出十石新麦,给学校的孩子们做麦饼和麦粥,让他们也尝尝新麦的味道,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要懂得珍惜。”
夕阳西下时,我站在粮仓前,看着远处的村民们在田里翻耕土地,准备种植秋冬的油菜和小麦。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被拉得很长,动作里满是干劲。我知道,梁山的日子,就像这沉甸甸的新麦,充满了希望与力量。我们会继续用汗水浇灌土地,用信任凝聚力量,用成长书写未来,让梁山的每一年,都能收获满满的胜利果实,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幸福与温暖。
夜里,我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明年的麦田长得比今年还好,金黄的麦穗压弯了麦秆,一眼望不到边。村民们和梁山弟兄们一起收割麦子,笑声传遍了整个梁山。梦里,007 也回来了,她手里拿着新的 “种植手册”,笑着说:“西西,你做得真好!咱们的新麦种,真的给梁山带来了好收成!下次咱们再试试种玉米,让梁山的粮仓更满!”
我知道,这个梦一定会实现。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份热情与信念,继续在成长中沉淀,在沉淀中进步,梁山的土地就会永远肥沃,梁山的粮仓就会永远满溢,梁山的日子就会永远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