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队的连胜势头在联盟里滚成了雪球,讨论声从媒体版面溢到球迷论坛,“休斯顿三巨头”的名号就像扎了根似的,传得越来越响。可老话总没错,树大招风——赞誉声刚起,紧跟着的就是放大镜般的审视,还有对手们卯足劲的死磕。下一场客场碰多伦多猛龙,那支克里斯·波什压阵的队伍,直接把这份“特殊待遇”摆到了台面上。
加拿大航空中心球馆的气氛不算顶狂热,没有震得人耳朵疼的呐喊,可猛龙队那帮年轻人像揣着股冲劲的小豹子,波什站在内线一挥手,全队跑位、防守都透着股不管不顾的活力。比赛哨声刚响,身体对抗就没断过,胳膊肘碰胳膊肘,肩膀顶肩膀,裁判的哨子跟串了线似的,吹得断断续续。好好的进攻节奏被切得七零八落,姚明往篮下一站,对面要么俩人绕前堵他接球,要么上来就包夹,压根没给他舒服拿球的机会;麦迪手感也邪门,平时抬手就进的跳投,今儿个怎么投怎么偏,篮筐像跟他较上了劲。
首节打了快一半,林凯替补上场。他攥着球想往队友手里送,试着用传球把进攻串起来,可猛龙队的防守太凶,后卫眼疾手快,好几次贴着他断传球路线。有回他瞅着巴蒂尔空切往篮下跑,赶紧低手击地传球,刚把球送出去,猛龙那后卫跟扑猎物似的扑过来,“啪”一下把球捅出了边线。林凯弯腰捡球,忍不住摇了摇头,心里那股闷劲往上冒——这球传得没问题,可架不住对面防得太狠。
更让人窝火的是裁判的判罚。有次林凯伸手断猛龙后卫的球,明明干干净净没碰到人,裁判哨子一响,直接吹了他犯规;还有回他突破上篮,对面手都打到他胳膊上了,他趔趄着没投进,裁判却跟没看见似的,连个手势都没有。场边范甘迪教练看得直跳脚,指着裁判喊了两句,嗓门大得全场都听见了,结果裁判回头就给了他个技术犯规。这明摆着的“明星哨”,再加上客场作战的劣势,火箭队打得束手束脚,每走一步都磕磕绊绊。半场哨响,记分牌上火箭队落后7分,那数字刺得人眼疼,更衣室里没人说话,就剩球员们粗重的喘气声,闷得像堵了块石头。
“别慌!都冷静点!”姚明擦了把汗,扯着嗓子打破沉默,他作为队长,声音沉得稳,“别被裁判的哨子带偏了!咱打咱自己的球,别管那些有的没的!”
下半场一开场,火箭队总算缓过了劲。球员们慢慢摸透了裁判的判罚尺度,不再纠结于那些小碰小撞,防守端先提了劲——麦迪贴防更紧,巴蒂尔卡位置更狠,姚明在内线站得更稳。林凯也收了收打法,不再冒险传那些容易被断的球,拿到球要么找空位投中距离,要么突两步吸引防守再分出去,简单直接,反倒少了失误。第三节快结束的时候,林凯瞅着猛龙后卫传球的空当,猛地往前一扑,把球断了下来,接着转身就往对面篮下冲,一路没人追上,抬手就是个上篮。球进的瞬间,记分牌第一次翻成了火箭队领先,场边为数不多的火箭球迷总算喊出了声。
第四节彻底成了球星的较量。波什在内线跟开了挂似的,转身跳投、勾手,怎么投怎么有,猛龙队靠着他咬着比分;麦迪那边也不含糊,不管对面谁防,拿球就拔起来跳投,那标志性的干拔,弧度又高又稳,球一次次砸进篮筐。最后几分钟,比分咬得死死的,一秒钟能变两次结果,直到终场哨响,火箭队才凭着老队员的经验,险险赢了几分。赢是赢了,可没人笑得出来——那过程比输了球还累,每一分都挣得费劲。
赛后林凯往更衣室走,腿像灌了铅,浑身发沉,可更沉的是脑子——不是体力耗光的累,是精神上的透支。整场比赛绷着弦,既要应付对面的防守,又要琢磨裁判的尺度,连口气都不敢松。回到酒店房间,他往床上一坐,摸出手机,屏幕亮起来的时候,一条泰勒·斯威夫特的短信弹了出来。
点开是段音频,标注着“新歌小样”,后面跟着几行字:“刚写完录的,听着就想起你们球队现在的状态——有股冲劲,可又透着点……嗯,说不上来,紧张的期待?你听听,给点直男视角的意见呗?;)”
林凯盯着屏幕,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刚才绷得紧紧的神经,突然就松了点。他摸出耳机戴上,点了播放键——清脆的吉他声先飘出来,接着是泰勒那标志性的嗓音,轻快,却又藏着点韧劲。歌词里唱的成长、压在身上的担子、想冲破束缚的劲,像极了火箭队现在的样子:一边连胜往前冲,一边被盯着、被防着,浑身是劲,可又总有点不确定。旋律里那股跳脱的活力,还有间奏里突然变调的张力,真就跟泰勒说的一样,紧张又期待。
他想了想,回了条消息:“旋律特别棒,听着有劲儿。中间那段过渡,像比赛里突然变节奏,打对面个没准备。至于紧张的期待……大概是因为咱都朝着一个目标走,路上谁也说不准下一步什么样吧。”没说虚话,没刻意恭维,全是打球时的真实感受——那种绷着劲往前冲,又怕出岔子的心情,他太熟了。
没几分钟,泰勒的消息回来了,带个惊讶的表情:“哇哦!你这比喻也太特别了吧!可莫名就对味儿!谢啦林,这对我帮大忙了!(笑脸)”
就这么几句来回,像股凉丝丝的清泉,把心里的烦躁冲得干干净净。林凯愣了愣——他从没琢磨过,自己跟泰勒一个打球一个做音乐,居然能聊到一块儿去。这种跨着领域的共鸣,比赢了比赛还让人放松。他忽然反应过来,篮球不是他的全部,场下这些没掺半点虚的交流,这些能懂他的人,其实也是撑着他往前走的劲。
正想着,手机又震了震,是林允儿从韩国发来的消息,没说别的,就问他比赛累不累,让他别忘吃饭、早点休息,字里行间暖乎乎的。林凯回了句“赢了,放心,我歇着呢”,心里踏实得厉害。
第二天训练结束,队友们都往更衣室走,林凯没动,抱着球去了球场边的篮筐下。他站在三分线外,想起昨晚泰勒那首歌的节奏——那股松松紧紧的张力,还有突然变调的巧劲。他试着把那感觉揉进投篮里,不再像以前那样机械地抬手、发力、出手,而是慢慢找节奏,出手前先松口气,感受着胳膊上的劲,到了点再猛地发力。投了几个,手感居然不一样了——球出手更顺,砸在篮筐上的声音也更“软”,进不进先不说,整个人都松了。
场边范甘迪教练抱着胳膊看着,扭头跟旁边的助理教练说:“你瞅林那投篮,跟以前不一样了——手更软,出球倒更果断。”助理教练点点头,眼睛没离开球场:“这小子就这点好,总在琢磨,总在变着法儿进步。”
那场跟猛龙的硬仗,还有跟泰勒那几句关于节奏的闲聊,让林凯忽然懂了“节奏之心”不是啥玄乎的东西——不只是球场上传球、跑位的快慢,更是能摸透生活里的轻重缓急。真正的厉害,不只是在球场上能扛住压力,更能在场下把那些琐碎、那些情绪理顺了,还能从里头捞着点能用上的东西。
火箭队的飞机冲上云霄,穿过厚厚的云层,往下次客场的城市飞。林凯坐在窗边,看着底下白茫茫的云海,心里静得很。他知道,后面的比赛只会更难,盯着他们的人只会更多,可他不怕了——只要自己别乱了节奏,球队别乱了节奏,就总能往前冲。而那些场下的“和弦”——泰勒的歌、允儿的关心、跟这些人的共鸣,正让他往前跑的这段路,变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