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山北麓的玄真观,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整座道观,琉璃瓦在朦胧中透着古朴的光泽。观主玄机子身着藏青色道袍,立于观前那棵需两人合抱的千年银杏树下,手中紫檀木念珠匀速转动,发出低沉的木质碰撞声。他的目光越过道观的朱红围墙,望向南方天际翻滚的云海,浑浊的眼眸中渐渐泛起清明,思绪却早已飘回了四年之前的京市,那段改变了他一生的往事。
彼时的玄机子,还只是个守着残破古观的普通道士。每日的生活不过是清晨扫院、日间诵经、夜晚打坐,虽从观中古籍里习得些粗浅的吐纳之法,能强身健体,却从未真正触及“修士”的门槛。他守着玄真观度过了三十余载,看着观中弟子因看不到修行希望陆续离去,只剩下寥寥数人相伴,心中早已生出几分浑浑噩噩的茫然。白头山地处边境,灵气稀薄,修行资源匮乏,他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便会这样在青灯古佛旁虚度,直至化为一抔黄土。
改变的契机,源于一张意外得来的邀请函。四年之前,京市修行界突然传出消息,一位名为张文东的年轻修士,将在天坛举办公开讲道,据说此人掌握着失传已久的混沌道韵,能为修行者指点迷津。消息传开,整个华国修行界都为之震动,邀请函更是一票难求。玄机子本没抱任何希望,却在一个雨夜,收到了一位云游老友托人送来的信封,里面正是那张印着金色云纹的邀请函。
“或许,这是上天给我的最后一次机会。”抱着这样的念头,玄机子将道观托付给大弟子,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京市的火车。绿皮火车哐当哐当行驶在铁轨上,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他望着窗外掠过的城市与田野,心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也有对大道的憧憬。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场跨越千里的旅程,将会彻底改写他的人生轨迹。
抵达京市时,恰逢秋雨连绵。天坛周围早已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汇聚于此,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意气风发的青年,甚至还有不少隐世宗门的弟子。玄机子身材单薄,穿着洗得发白的道袍,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只能远远地站在天坛的外围,踮着脚尖望向高台。
“那人就是张文东?看起来也太年轻了吧?”
“听说他不是传统修行者,好像是半路出家,真的靠谱吗?”
“不好说,能让京市修行界联合邀请,肯定有过人之处。”
周围的议论声不绝于耳,玄机子没有插嘴,只是紧盯着高台上那个身着简单休闲装的身影。与其他修行者的仙风道骨不同,张文东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来自世俗的青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正与身边的几位老者低声交谈,偶尔还会抬手扶一下眼镜,透着几分书卷气。
就在这时,高台之上的张文东忽然抬手示意,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下一秒,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天坛上空的天地灵气突然疯狂汇聚,原本稀薄的灵气变得浓稠如雾,甚至凝结成了肉眼可见的灵气漩涡。那灵气中蕴含着一种玄奥的混沌气息,古朴而浩瀚,比玄机子在白头山遇到的百年一遇的灵潮还要浓郁数倍。
“这……这是混沌灵气!”有年迈的修士失声惊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玄机子只觉得一股磅礴的道韵扑面而来,即便隔着遥远的距离,也让他心神剧震。他下意识地盘膝而坐,运转体内那点微薄的灵力,只觉周身经脉前所未有的通畅。张文东尚未开口,那萦绕在他周身的道韵便如春雨般滋润着在场每个人的识海,玄机子修炼数十年都未能看透的“色空”迷障,竟在这一刻如冰雪消融,灵台瞬间变得一片清明。
“大道至简,混沌为本。”
张文东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话音落下,他随手一挥,空中便浮现出数十张《混沌道典》的残页虚影,晦涩难懂的上古文字化作一道道流光,如同有生命般钻入每个听者的识海。玄机子只觉脑海中轰然一震,无数玄奥的道理解开了他长久以来的困惑,原本停滞不前的修行瓶颈,竟隐隐有了松动的迹象。
更让他惊喜的是,一缕精纯的混沌灵气顺着眉心祖窍缓缓涌入体内,所过之处,原本枯竭堵塞的经脉竟开始缓缓复苏,丹田处传来一阵久违的温热。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修为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从炼气三层的瓶颈直接突破,一路攀升至炼气五层,才缓缓停下。这种脱胎换骨的体验,是他修行数十年从未有过的。
讲道持续了整整一天,张文东从混沌大道讲到基础吐纳,从修行误区讲到心境修炼,言语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他还结合现代知识,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解读修行,比如将经脉比作电路,将灵气比作能量,这种新奇的说法让在场的修行者们耳目一新。玄机子听得如痴如醉,手中的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讲道结束后,修行者们纷纷围上前去,想要向张文东请教问题。玄机子也鼓起勇气,挤到了人群边缘。当张文东路过他身边时,忽然停下脚步,淡淡看了他一眼,开口说道:“白头山有灵脉,守好它,未来有用。”
话音落下,张文东便转身离去,留下玄机子愣在原地,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自己来自白头山,张文东却一眼看穿了他的来历,甚至知晓白头山深处有灵脉,这等洞察未来的能力,让他心中充满了敬畏。那一刻,他终于明白,眼前这位年轻的修士,绝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从京市归来后,玄机子便按照张文东传授的混沌吐纳之法潜心修炼。得益于讲道时得到的混沌灵气洗礼,他的修行速度一日千里。短短三个月,便成功突破至筑基期,从一个普通道士蜕变为真正的修士;又过一年,修为稳步攀升至金丹期,成为了白头山一带首屈一指的强者。随着他的修为提升,玄真观周围的灵气也变得越来越浓郁,原本离去的弟子纷纷回归,还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修行者。
“这四年,我一面修炼,一面加固观内的防御禁制。”玄机子转身望向观内,几名弟子正在庭院中修炼,周身灵气流转自如,已初具修士气象。“我还将简化后的混沌吐纳之法传给了观中弟子,如今他们大多已经踏入炼气期,成为了守护玄真观的中坚力量。”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张文东前辈说‘白头山有灵脉’,我便派人深入探查,果然在山底三千米处发现了一条上古灵脉。那三件克制魔气的上古法器——镇魂钟、清心玉、辟邪剑,就是在灵脉深处的洞府中找到的。若不是前辈的指点,我们恐怕至今都不知道,白头山竟是如此重要的修行宝地。”
正说着,一名身着灰色道袍的弟子匆匆走来,手中捏着一枚闪烁着灵光的传讯符,神色略显焦急:“观主,联合执法队传来紧急消息!沈清玄掌门已经带着青云宗弟子前往青藏高原,寻找元凤重生法则的线索;影阁的人也在暗中活动,据说他们已经查到了上古秘境的入口,似乎也盯上了我们这里的灵脉。”
玄机子接过传讯符,指尖注入一丝灵力,符上的金色字迹便缓缓浮现出来。他仔细阅读着,眉头渐渐皱起,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张文东前辈的预言果然没错,半岛的魔局只是开端,真正的危机还在后面。影阁的人野心勃勃,他们想要夺取灵脉,无非是为了增强实力,助力罗睺复活。”
他转身看向身边的弟子,语气坚定地吩咐道:“立刻传讯给灵能特战旅,让他们加强白头山边境的戒备,一旦发现影阁的人越过边境线,立刻通知我们。另外,启动玄真大阵的第一层防御,让所有弟子做好战斗准备,绝不能让影阁的人染指灵脉,破坏前辈留下的布局!”
“是,观主!”弟子领命,匆匆退了下去。
玄机子再次望向南方京市的方向,心中满是感激与敬佩。四年的时间,足以让沧海变桑田,却从未冲淡他对张文东的感激之情。若不是四年前那场京市讲道,若不是张文东的一语点化,他如今或许还是那个浑浑噩噩的普通道士,玄真观也早已在岁月的侵蚀中破败不堪,更别提守护白头山的灵脉了。
“张文东前辈,您的大恩大德,玄真观上下永世不忘。”他对着南方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守住白头山,守住这条灵脉,绝不让您的心血白费。”
晨雾渐渐散去,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玄真观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淡淡的灵光。千年银杏树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回应着他的誓言。玄机子的身影立于树下,身形不算高大,却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沉默而坚定。
他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一座道观、一条灵脉,更是张文东前辈托付的“未来”,是阻止罗睺复活的重要防线。这场跨越四年的因果,这份源自京市讲道的缘分,终将在未来的决战中,绽放出关键的光芒。而他,会带着张文东的嘱托,带着玄真观弟子的期望,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直至迎来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