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切莫小视瘀堵对健康的危害。
你是否真正了解瘀堵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呢?让我来告诉你吧,瘀堵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想象一下,如果瘀堵发生在脑部,那么就可能导致中风;如果瘀堵出现在心脏,那就是心梗;若是瘀堵在肝脏,人就容易发怒;而瘀堵在肾脏,则可能引起水肿;当瘀堵发生在腿部时,就会出现静脉曲张;若是瘀堵在皮肤,就会有青筋和斑点等现象。总之,只要身体的某个部位存在瘀堵,就一定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进而引发疾病,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这些病症应该都是大家比较常见的,对吧?
既然瘀堵对健康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该如何发现身体是否存在瘀堵呢?
没错,早发现、早预防才是关键,这样才能避免情况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即使再焦急也无济于事了。其实,中医在发现身体瘀堵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比如说疼痛,中医有一句非常经典且简单易懂的话:“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这意味着,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气血通畅,就不会感到疼痛;反之,如果气血不通,就会产生疼痛的症状。通过对疼痛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就能初步判断身体是否存在瘀堵的情况。再比如说肿块吧,它实际上就是气血在某个地方停留、瘀滞、堵塞所导致的。这就好比一条河流,如果有某个地方被堵住了,水流就会在那里积聚,形成一个水洼。同样的道理,气血在身体里流动,如果遇到了阻碍,就会在那个地方停留、堆积,最终形成肿块。
还有出血这种情况,其实也是因为瘀堵所引起的。当气血在某个部位瘀堵时,它们就会在那里堆积起来,压力逐渐增大,最终导致血管破裂,从而引发出血。
有些人的嘴唇和指甲呈现出紫绀的颜色,舌苔也呈现青紫色,这其实也是身体有瘀堵的一个提示信号。这些外在的表现都反映了身体内部气血运行不畅,存在瘀堵的情况。
我昨天辨证的干眼症,本质上也是一种瘀堵。眼睛需要气血的滋养才能保持湿润和健康,当气血无法顺畅地到达眼睛时,就会导致眼睛干涩、疼痛等症状。
甚至胃溃疡和胃出血,也都与瘀堵有着密切的关系。胃部的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引发胃溃疡;而当瘀堵严重到一定程度时,还可能导致胃出血。
所以,我要特别提醒你,一定要留意身体的各种变化。一旦发现有类似的症状出现,就要及时采取一些微调的方法来消除这些瘀堵。这就好比在疾病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将它扼杀在摇篮里,避免它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的疾病。
你应该明白,瘀堵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气滞血瘀。气和血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气就像是血液的指挥官,它推动着血液在身体里流动;而血液则像是气的载体,它带着气运行到全身各个部位。只有气血畅通无阻,身体才能保持健康,无病无灾;反之,如果气滞血瘀,就必然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气血在哪个地方堵塞,那个地方就会出现病态,症状轻的可能只是疼痛,严重的话可能会发展成肿瘤,甚至危及生命。我强烈建议你学习一些活血化瘀的养生方法,因为这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无论是预防瘀堵还是治疗已有的瘀堵,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就像交通保畅一样,我们要确保身体里的气血能够畅通无阻。
那么,你是否想过自己的身体是否存在瘀和堵的情况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判断瘀和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还能为后续的调理提供重要依据。
判断瘀和堵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诊断的过程。通过观察身体的各种症状和表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瘀堵问题。而处理瘀和堵,则是自我调理的关键步骤。
具体来说,奥妙理疗的“自诊自疗”可以分为两大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判断大循环的状况,也就是身体当前所处的整体状态。这就好比给身体做一个全面的评估,看看它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存在一些小的隐患,亦或是已经有了较大的毛病。判断大循环能够帮助我们对身体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整体情况。
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判断和调理小循环。这一步骤就像是在大循环的基础上进行更细致的排查,透过各种表面现象去深入了解身体内部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结合身体的各种异常表现,如疼痛、不适、疲劳等,来分析和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锁定具体的调理目标和优选的调理方法。
总之,学会判断瘀和堵以及进行相应的调理,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只有保持气血畅通,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活力的身体。
首先明确瘀和堵的概念:
血管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动脉血管,它将心脏泵出的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二是静脉血管,负责将身体各部位代谢后的血液带回心脏;三是微血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网络,它们如同一张细密的丝网,遍布全身各个角落。毛细血管的壁非常薄,管径也很小,血流速度相对较慢,但其通透性却很大。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毛细血管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液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将氧气、营养物质等输送给组织细胞,并带走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想象毛细血管在身体中的重要性,可以说人体与其说是“血肉相连”,不如说是“血丝相连”。因为毛细血管数量众多,它们就像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将身体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毛细血管非常细小,其直径大约只有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当我们提到“瘀”这个概念时,主要是指毛细血管被血液中的垃圾所占据,导致物质交换无法正常进行。这是我们所说的第一种“瘀”。
此外,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中的垃圾如果黏附在血管壁上,也会形成“瘀”,这是第二种“瘀”。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某一段血管逐渐被这些“瘀”完全堵塞,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堵”的情况。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具体情况可能难以清晰分辨,甚至会出现两者交叉的情况。然而,在不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调理的前提下,有时我们并不需要如此细致地进行区分。
那么,如何判断大循环呢?所谓大循环,主要是指血液从心脏流出,在全身循环一圈后再回流到心脏。简单来说,就是先观察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流动情况。所以,判断大循环其实非常容易,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正常即可。具体方法包括:一感和二看。
一感,即凭借自身的感觉。如果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那么通常说明身体没有问题。
二看,即观察血压和心率。如果血压和心率都处于正常范围内,那么就可以说明大循环是畅通的。
血液大循环可以分为头部、胳膊、中间、腿部等几个大部位(大血管),然后再进一步细分为若干“枝”(中血管),接着再分成众多“权”(小血管),最后是微循环(毛细血管)。总压力(心脏泵力)是小循环血压之和,这可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啊!大家一定要先把这个原理搞清楚,这样才能在判断和调理小循环(各种故障)时游刃有余。
那么,怎样才能判断小循环呢?
要知道,身体里面的小循环可多了去了,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详细说明,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小循环,指的就是那些出了故障的小循环,也就是根据各种症状来判断到底是哪个“小循环”出现了瘀和堵。
具体的判断(调理)小循环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感觉。当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酸、麻(木)、肿(胀)、疼(痛)、热、冷(凉)等感觉时,就说明这个部位可能存在瘀和堵的情况。而且,不同的感觉还能反映出瘀和堵的性质呢。比如说,酸就意味着供血速度变慢了。首先,血压流动速度慢,也就是心率慢,这可能会导致身体各部位供血不足。而酸的部位有“瘀”以及前方路有“堵”,这意味着气血在这些地方运行不畅。解决的办法是先在酸的部位进行刮痧温灸或拔罐温灸,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如果效果不明显,就需要进一步在“路”上寻找堵点。
麻是一种临时性或间隔性的感觉,比如坐久了腿会发麻。但如果经常出现麻的情况,那就说明某个区域存在瘀血。木则是彻底的瘀血或一段之内的堵塞,就像栓塞一样。对于麻的问题,解决方法同样是先在麻的地方进行刮痧温灸或拔罐温灸。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清瘀治疗。而对于“木”的疏通,一定要从回路的前头开始,也就是先给后面的瘀血和堵塞开路。
肿(胀)也是常见的问题,肿通常是某个部位有瘀血,而胀则是某一段堵塞了。对于肿的部位,可以直接进行拔罐温灸,严重的话还需要清瘀。胀的处理方法也是要在回路的前头开路。一般来说,肿和胀往往会交叉存在,所以在处理时也需要交叉进行。
最后,热的感觉意味着后面有堵塞,需要向后方查找堵点并进行开路。而冷(凉)则表示前方有瘀血堵塞,需要向前方查找堵点并进行开路。
查看身体局部变异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局部肥的情况,表现为肌肉松软,尤其是在胳膊和前胸等部位形成“耷拉肉”,这通常意味着前方出现了堵塞,导致身体在自我消耗(自己吃自己)。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是年老后供血能力下降。关于其原理和解决办法,可以参考“寿命长短取决瘀堵”这篇文章。
其次是局部胖的情况,即肌肉饱满。其原理和应对方法可参考“肥胖不同减法不同”这篇文章。
最后是局部瘦的情况,主要是局部萎缩。例如半身不遂患者,不灵便的一侧身体会出现萎缩;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条腿萎缩的情况,这是因为前方堵塞,导致该部位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饿的)。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在前查找堵点并打通,具体原理和办法可参考“高血压自诊自疗”和“糖尿病自诊自疗”等相关文章;二是经常对萎缩部位进行按摩、刮痧温灸、拔罐温灸等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疏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经常刺激该部位,能够达到“求血”的效果,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局部缺肉,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后背中间脊柱的两个特定部位。其中一个部位是“驼背”的地方,另一个则是“弓腰”的区域。这是因为长期保持某种习惯姿势,导致脊椎发生轻微变形,或者受到挤压,从而造成堵塞,使得血液供应减少。
在一些人身上,可能会出现下身肌肉丰满,但上身却只能看到几个突出的骨节,没有肉的地方温度通常较低,甚至摸上去感觉凉凉的。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是上身有肉,下身却只有几个骨节,这种情况严重的话,连屁股都会发凉。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粘连”中的一种,被称为“肌骨粘连”。要打开这种粘连,主要的方法是沿着脊柱两侧,从上往下进行刮痧和温灸,以引导血液流通。如果能够拔住小罐的话,还可以配合拔罐和温灸来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局部毛孔粗大(重者中间有黑尖头,犹如即将长出黑头发一般),这意味着该部位存在瘀血现象,并且极有可能在与之相对应的器官内部也存在瘀血和堵塞(需结合个人感觉以及查体结果来加以证实)。对于面积较小且症状轻微的情况,只需进行数次刮痧和温灸即可得到有效解决;而对于面积稍大且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在刮痧和温灸的基础上,再配合数次拔罐温灸来进行综合调理;倘若情况更为严重,则需要参考各个器官故障调理的相关文章来寻求解决方案。
局部增生,所谓的“增生”,指的是原本不应该生长却异常生长出来的组织(即多余的部分),例如后脑勺的横沟、竖沟,大椎穴处突出一个疙瘩,血海穴部位鼓起一个“小山包”等。这种情况最初是由于瘀血所致,即那些“回不去”的垃圾,它们在动脉的推动下,今天拱出一点,明天又拱出一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的状况。如果后期触摸时感觉增生部位变得僵硬,那么就意味着出现了“增生加粘连”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首先通过按摩、刮痧或者走罐等方法,将增生部位打散,然后再清除瘀血并排出体外。局部黑点(鱼鳞斑),其分布十分均匀,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部位,通常以小腿和胳膊等容易遭受风寒侵袭的地方较为常见。尤其对于那些喜爱穿着裙子的女士来说,她们的小腿部位往往会更为明显地呈现出这种症状,严重者甚至小腿上还会出现所谓的“鱼鳞斑”。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寒瘀”所导致的结果。具体而言,胳膊越往上,以及腿部从大腿开始,越是靠近身体内部,就意味着寒瘀的程度越发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如果症状较为轻微,可以尝试通过刮痧温灸和拔罐温灸等方法来缓解;而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参考“利用拍痧器查找瘀堵”的相关内容进行处理。
局部青筋的出现,意味着毛细血管已经被堵塞,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手腕部位到胳膊肘之间,以及鬓角处。在腿部,则表现为静脉曲张。其原理和处理方法可以参考“人老为什么脚先衰?”这一章节的内容。
此外,如果局部出现了痣,而且是那种凸起于皮肤表面的,而非与生俱来的那种扁平的痣,那么这往往表明与之相对应的器官内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瘀堵问题。
最后,局部过敏现象的产生,说明体内的垃圾已经大量聚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刮痧拔罐等方式将瘀积导出,或者进行清瘀处理,通常就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局部脓包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体内的毒素正在向外拱出。这就如同火山喷发一般,是身体内部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要理解这种现象的原理和应对方法,我们可以参考“斑痘理疗”的相关知识。
所谓“三摸”,即摸脉搏、摸肌肉、摸皮肤,这是一种通过触感来了解身体状况的方法。首先,摸脉搏主要是感受动脉压力所形成的搏动力度。我们可以以脖子(喉结处)为参考点,重点触摸胳膊的“号脉处”、太阳穴搏动处、耳门搏动处以及脚脖搏动处(里侧大骨节后凹处)。如果某个部位的搏动较弱,那就说明相应的“线路”可能被堵塞了。此时,我们需要结合本文提到的其他方法,进一步确定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接下来,摸肌肉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正常情况下,肌肉应该是柔软而有弹性的,丰满且富有活力。当我们用手去捏或推肌肉时,如果感觉肌肉难以捏动(尤其是肌肉较多的地方),或者推动起来很费劲,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肌肉僵硬。这种僵硬可能是由于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僵硬通常意味着存在瘀血,对于轻度的情况,大多可以通过走罐结合湿灸来解决。然而,如果在肩膀中间(肩井穴部位)明显高出一些,那就很可能是增生加上粘连的问题了,这时就需要先拔罐将其散开,然后再进行清瘀处理。对于面积较大且皮肤粗糙、肌肉厚实的部位,多数出现在后背上部,这种情况一般采用闪火罐来解决比较合适。
触摸皮肤主要是为了感受其温度和是否有肿大现象。如果某个地方的温度明显低于其他部位,或者感觉明显发凉,那就说明该部位的气血来路被堵住了。例如,扁桃体肿大、脖子两侧肿大等情况,都是由于局部小循环不通畅,导致垃圾无法正常排出而向外拱起。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进行清瘀拔罐是最快的解决办法,当然也可以采用通宝液贴灸的方法。
刮痧时,所谓的“挡板”通常会出现以下 5 种情况:
1. 一般在刮痧过程中,如果原本走得很顺畅,但突然感觉到“吃力”,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肌肉粘连”或者“皮糙肉厚”所导致的。
2. 当我们在手腕或肘部活动时,如果听到明显的“咯咯”声响,这就意味着前方可能存在堵塞,导致内部缺血滋养。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经常刮揉该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求血”的目的;另一种则是在来路寻找堵塞点,通过按摩等方式“引血”,使血液能够顺畅地流动到需要的地方。
3. 肌肉内出现“零散”的小疙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脂肪粒,这多半是由于瘀血钙化所引起的。虽然经常按压、搓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情况,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进行疏通清理,将瘀血和钙化物质排出体外。
4. 在上臂三焦经的位置,可能会出现“条索”状的粘连,这被称为“肌肉粘连”。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多进行刮揉,或者采用走罐的方法,帮助肌肉放松,散开粘连,然后再进行清瘀处理。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后背的“膏肓穴”部位,当我们配合大拇指按揉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在这个部位往往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5. 在肘部(上沿)的三焦经和上臂心包经处,有时会发现“颗粒”状的增生。对于这种情况,配合拍痧再进行清瘀,效果会更快更好。
拔罐:在“拔罐心得体会”中,我们已经对大多数症状进行了探讨,这里只再介绍两个重点。首先,当毛孔不明显时,拔罐后相邻的两个罐之间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这是一种非常细致的判断瘀堵程度的方法。通过观察这种差异,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身体内部的情况。
其次,罐斑明显不均匀,深浅不一,一般来说,罐斑的边缘颜色会比较深。这通常意味着该部位的皮肤较为僵硬(或肉厚),并且内部瘀堵情况较为严重。这种情况往往与器官的重症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各种病症的原理和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瘀堵,促进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