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伙伴们,晚上好啊!今天呢,咱们来聊聊那让人头疼不已的糖尿病。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啊,那可是“三多一少”,就像一个难缠的恶魔,死死地纠缠着患者。
其实啊,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咱中国人啊,最累的就是活在那虚无缥缈的面子上,所以情志郁结就像那挥之不去的阴霾,很容易就笼罩在心头。而一旦情志郁结和那熊熊燃烧的食火这两项凑到了一块儿,就如同干柴遇到了烈火,瞬间就会燃起中医所说的“中焦化热”。
这中焦啊,可是三焦之一呢!三焦是啥呢?它就像是人体躯干的守护者,将那保护五脏六腑的营卫之气划分成了三部分,统称为三焦。上焦啊,就是那高高在上的心和肺;中焦呢,是那深藏不露的肝和脾;下焦则是那默默付出的肾。有时候大家去看中医,大夫会说这个人“上焦有火,下焦有寒”,说的就是这三焦呢!
要是人老是生闷气,再加上饮食没个规律,那肝火和食火就会像一对调皮的孩子,凑到一块儿玩耍。这时候啊,就好比一根蜡烛,蜡苗和蜡油都齐活了,那可不得点着了嘛!那么,它会先伤害哪里呢?大家回家点根蜡烛看看就知道了,那火苗的底部是不会烧伤人的,反而是那火苗的顶部,热度最高,最容易伤人。中焦化热后,首先遭殃的就是那肺啊,因为这儿可是热度最高的地方,中医称之为“燥热伤肺”。
大家可能会想,上焦还有心呢,咋不烧心,先烧肺呢?大家知道心在哪里吗?解剖学里可以看到,人体左右各有一个肺,心啊,就在左边两片肺叶的下面。中焦化热,那燥热往上涌的时候,由于肺在心脏的周边,就像忠诚的卫士一样,起到了保护作用,所以首先会伤到肺,而不会直接伤到心。
当肺的周边热的时间长了,肺里面也会热起来,就像被火烤过的大地,变得干燥无比。这时候,里面热了以后,就会出现“燥热伤津”。
这津啊,指的就是肺的津液,也就是我们的唾液。也就是说,来自肺部的唾液变少了,长期燥热下去,就会发展成“肺燥津枯”,导致口渴多饮,这就出现了“多喝”的症状,中医叫“上消”,就是消耗过度,这可是糖尿病的第一大症状啊!
众人或许不明就里:何为多喝?譬如我当下口渴难耐,抓起一瓶水便一饮而尽,这并非多喝。多喝乃是指无论喝下多少水,都难以消解口渴之感,务必正确理解。
曾有一次在外地讲学完毕,与一位法院院长闲聊,一聊便是两个多时辰,他忽地忆起:“韩老师,您尚未替我诊病呢?”
只因我为人诊病,通常无需先行切脉,亦不会强求病人去做何种检查。
我言道:“已然看过,您患有前列腺炎、胆囊炎,此二症皆为小恙,最为要紧的是,您已迈入糖尿病前期了。”
“前两病我确有,然并无糖尿病。”
“并非说您患有糖尿病,而是言您已步入糖尿病前期,您已然有多喝(之症状)了。”
“我并未多喝啊?”
“我们交谈的这两个时辰,您每说一句话,便喝一口,这杯子未曾离过您的手,此即为多喝。”
“怎地这也叫多喝,我不过是觉着口干,兴许是与您交谈过多所致吧?”
我遂为他剖析,我讲课连续两个多时辰,滴水不沾亦不觉口渴,实则他并非因讲话过多致使唾液干涸而感到口渴。人在讲话时,口中的唾液并非源自外部之水,而是源于肺部的津液,饮水后口中仍觉发干,乃是由于肺燥,津液匮乏。此即为何中医将糖尿病称作“消渴症”,而非称其为病之缘由。
我屡屡向众人强调“症”与“病”乃两个不同之概念。国人通常认为,疼痛难忍方为有病,实则初时并非病,但多喝之症状显现时,人们往往不以为意,不就是多喝了些许水嘛。特别是在夏天,多喝一点水是正常的,天热嘛!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考虑:自己的身体机能是否出现了问题?多喝就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身体机能出状况了,提醒你该调理自己了。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个症状的出现,不会认为有毛病,当你不认为有毛病,还会去管它吗?
如果你这时候不管它,点燃的蜡烛会继续燃烧,烧着烧着火就要往下了,就会伤害到胃。这时候胃痛到医院就诊,经常发生被误诊为胆囊炎的情况,这不能全怪医生,主要是病人自己都分不清楚哪里痛,是胃痛还是胆囊痛。病人说不清楚医生也就糊涂了,但是这时候你自己千万不能糊涂,要准确告诉医生疼痛的位置,否则小毛病就会变成大问题。为什么医生会误诊,因为胆囊就在胃的旁边,如果真的是胆囊出现的症状,就会引起急性胰腺炎,会危及生命,要马上处理。
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要知道自己的胃在哪里。每个人都有心口窝,胃就在心口窝的两个横指右下方,这里痛就是胃的毛病。如果医生说要做手术,我们自己首先要谨慎,问清楚医生,分清了到底是哪里的问题。
这时如果还是不注意,蜡烛会再往下烧,就出现燥热伤胃,从而引起胃燥津伤,这个津是指胃液,也就是胃酸。因为脾和胃互为表里,继续烧就造成脾阴虚耗,出现糖尿病的第二大特征:,在中医称为。
例如你早晨8点吃完早餐上班,吃完的东西进入胃,胃消化的时间是3-4个小时左右,之后食物进入小肠。正常情况下,不用看表基本上是在12点左右,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就知道该吃饭了,相差不会超过10分钟。
如果出现多吃的症状,你同样是8点吃早餐,到了10点30分,肚子就响了。一般人第一个想法是吃少了,这时就会找东西吃,只要你一吃进东西,胃就要分泌胃液进行消化,到了中午又再吃饭,胃的工作就增加了。
为什么会提前感到饿?真正原因是胃燥了,中焦外面这把火把胃里的温度烧高了,食物消化速度加快,人很快就感觉到饿了。
因为正常人一天吃三餐饭,现在多加了一餐就是四餐,正常人的胃液是分泌三次,这时候就要分泌四次,津液就会受到伤害,就是胃燥津伤。正常胃口的消化是靠胃酸腐熟食物,这时如果胃的周边又有一个小火炉在加温,消化就会加快。就好像在锅的下面点火了以后,外面有温度,里面有酸液,其中的食物消化就很快,饿得也快了,总想找东西吃,人体只要多吃一点东西,胃就要多分泌一点胃液,经常过量分泌就会形成胃燥津伤。
现在很多人还有一个误解,认为少食多餐是好事,其实这只是针对胃功能虚弱胃酸分泌不足的人而言。正常人多吃几餐,特别是喜欢整天吃零食的,胃必须不停分泌胃酸进行消化,长久会伤害了脾胃功能,造成脾阴虚耗。
什么是脾阴虚耗?只要有食物进入小肠就要吸收养分,吸收了的养分要靠脾脏运给肾造血。脾脏就像运输公司,胰岛就是运输的车辆,胃口就像一座矿山,原来每天只挖10车煤,脾脏每天就运输10车。平时是10车,今天矿里多挖了5车,就要多运输。比如一般情况下脾脏一天要分泌10个胰岛,今天多吃了,就要多分泌胰岛,老是多分泌,脾脏就要额外加班工作,长期这样脾脏的功能就会受损变得虚弱,虚,就是少了,因为耗掉了。
大家出现多吃的时候,都不会认为有病,尤其是中国人,有一句话能吃是福,很多人都认为能吃能喝就是身体棒。尤其是做生意的朋友,到了年底,讨账的来了,自己也向别人追账,不是你请我,就是我请你。还有人刚当了领导有点权力,别人请吃饭,认为替人家办事应该多吃他一点,还要多吃好的才高兴。这样胡乱吃,花的是别人的钱,可伤的是自己的身体。有句话说的很有趣:这样的应酬就是应付仇人。
曾经在东北跟一个私企协会的会长聊天,他说最难受的就是年底,高峰时候一个晚上吃四餐。很多人可能会想为了生意没有办法,你换来的是金钱,但是付出的却是健康的代价。别人无意中撞了你一下,你觉得痛了,会认为受伤了,那有没有想过,多吃就是吃得过多,过度了就会令自己的身体受伤。
再这样多吃久了,就会造成肾阴耗损,然后就是肾不固摄,就会出现糖尿病的第三个特征:就是,中医叫做。这是怎么回事?
大家看到很多大老板,走出饭店后满面红光,在北方冬天的时候,有的老板穿一件衬衣就可以过冬。大家肯定认为他身体很好,我一看就知道是回光返照。为什么这么说?
上面讲过,脾脏把小肠吸收的养分运输给肾脏造血,假如胃口相当于矿山,一天挖10吨煤,脾脏相当于运输公司,一天运10车煤给肾这个发电厂发电。
假设正常10车煤发1000瓦的电,这属于正常人的身体情况。如果今天多吃了,就相当于多挖了5车,脾脏就运了15车给肾脏这个发电厂,发电厂的能量增加了,就会多发电,就多造血。本来发1000瓦的电就变成发1500瓦,但你老是多吃,原来这个发电机是转1000转的,现在要转1500转。老是这样机器就会发热,相当于灯泡本来是220w的,大量加强给能量转到360w,它就会烧掉。
人老是多吃多给能量,就会多造血,而经常多吃的人往往都没什么体力运动,消耗不了过多的血液,头部充满血液,就会像那些老板一样红光满面。而且因为体内在不断制造新鲜血液,发动机总是开着,身体就总是感觉燥热,当然也不怕冷了。可是长期过度造血会损害肾脏机能,导致肾阴耗损,这个阴就是肾脏的本,也就是前面说的人体的元气。如果长期负担过重,就会出现肾不固摄。
什么是肾不固摄?让我们来看看肾是如何造血的。
人的身体有两个肾,在腰椎左右两边。吃的饭经过胃消化给小肠吸收了养分后,通过脾脏运给其中一个肾,同时大肠吸水后也给到另一个肾。一个肾管水,一个肾管营养,两者合并到脊髓内调和造血。你会发现,老是多吃,小肠就会多给养分到肾,因为血液中有95%是水分,而另外一个肾脏就会一直向大肠要大量的水,才能平衡。如果肾脏劳累坏了,肾阴耗损就像机器熄火了,那大肠吸进来的水就不要了,不摄取了,把水直接给到膀胱排出体外,这时就出现了糖尿病的第三大特征:,这就是肾不固摄。
人体中60%-70%是水,排泄过多就会浑身乏力、没劲,因为肾机能损坏了造血也减少了,小肠吸收的养分没有全部用到血液中,而是直接排到尿液里去了。这时候验血糖指标一般会达到12左右,基本上就被判定为糖尿病,到此糖尿病的症状﹣-多喝多吃多尿就形成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患者会快速消瘦,一个月瘦30斤左右。但是有人会说吃药后就不消瘦了,实际上不是药的作用,是因为多尿排泄的都是人体内的水分,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再排了。就像水库堤坝破了口,水流到低于这个口就不会再往外流了。于是再下个月就是3斤、2斤的慢慢瘦下去。这就是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形成过程。
大家看看,在400年前老祖宗就将所有的病理都解释清楚了。
中医认为,任何病都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而是各种症状长期积累的结果。大家仔细回过头来看老祖宗的描述:枯、伤、耗、损,我们就会发现任何的病理都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如果先前不后面就不会,没有就不至于。有人说糖尿病是无声无息来的,实际上老祖宗早已告诉我们这个病理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只要明白了发病原理,就能找到治疗方法。
那么好亲爱的伙伴们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明天聊聊糖尿病为什么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