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且授首,血染沙场!
这突如其来、干脆利落的斩将,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泼入了一瓢冰水,瞬间让原本气势汹汹的两万楚军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和恐慌之中。
这便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常态之一。有时,攻城略地,大军对垒,可以绵延经年,难分胜负;有时,胜负却只系于一线——主将的存亡。一旦军中灵魂人物战死,对于一支军队,尤其是起义不久、组织尚不严密的军队而言,往往是毁灭性的打击。群龙无首,军心顷刻瓦解,士气瞬间崩盘,原本看似强大的阵容,可能一触即溃。
赵信之所以如此青睐“斗将”,一则是为了通过击败强敌,激发“战魂真悟”,汲取经验,提升自身武力;二则,便是这最简单直接、也最有效的破敌之策——斩首行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
只可惜,在先秦时期,战争更注重军团协作与战阵变化,崇尚的是孙武、吴起那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之才,纯粹的“斗将”之风,并不如后世那般盛行。
“杀!”
眼见楚军阵脚大乱,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赵信岂会错过这千载良机?他青龙偃月刀向前一挥,声如惊雷!
“杀啊!追随赵王!”
“为大王效死!”
他身后那五千南郡郡兵,亲眼目睹了赵信如同天神下凡般阵斩敌酋,早已热血沸腾,士气高昂到了顶点!此刻听到命令,顿时如同出闸的猛虎,嗷嗷叫着向混乱的楚军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冲锋!
反观楚军,主将龙且被三刀斩杀,失去了指挥核心,又见秦军气势如虹,哪里还有半分战意?几乎是顷刻之间,所谓的阵型便土崩瓦解,士卒们哭爹喊娘,丢盔弃甲,只顾亡命奔逃,连像样的抵抗都无法组织起来。一场看似兵力悬殊的战斗,竟以如此戏剧性而又摧枯拉朽的方式迅速落幕。
城头之上,南郡的官员将领们看得目瞪口呆,直到此刻才回过神来,纷纷涌到赵信面前,激动得语无伦次:
“大王神威!真乃天神下凡!”
“末将等今日方知何为万人敌!佩服,五体投地!”
“一场大患,竟被大王如此轻描淡写般化解……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他们这是第一次亲眼见识到赵信在战场上的无敌姿态,那份震撼,无以言表。
赵信对此却只是淡然处之。于他而言,击败龙且和这支先锋军,不过是顺手为之,连热身都算不上。他更关心的是后续。
“立刻收拢溃兵,尽量俘虏,予以看管。传令下去,不得擅杀降卒!”
赵信特意强调此点,他深知秦军坑杀降卒的传统,但今时不同往日。这些楚军士卒,大多是被煽动或为生计所迫的普通百姓,与异族匈奴不同。为了收拢楚地乃至其他五国故地的人心,也考虑到如今大秦实际人口并不算多,每一个劳动力都弥足珍贵,能不杀,尽量不杀。
半个月后,垓下。
广袤的平原上,两支庞大的军队遥遥对峙,肃杀之气冲天而起,连天上的云朵仿佛都凝滞不前。
一方,是赵信调集而来的二十万精锐!这其中,大部分是原本驻扎南越、经过轮换和整训的南军精锐,以及部分随他而来的黑龙军骨干。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军阵严整,如同黑色的钢铁丛林,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另一方,是项羽亲自统领的五万楚军主力。虽然人数处于绝对劣势,但这支军队是项羽起家的根本,核心皆是江东子弟兵,经历过数次战斗的洗礼,眼神彪悍,带着一股破釜沉舟般的决绝之气。
为何要调集如此多的兵马?赵信心里自有考量。他从未小觑过项羽。即便双方兵力相等,比如各五万人,赵信也自信凭借麾下精锐和自己的指挥能力,最终可以击败项羽。但他深知,项羽绝非易与之辈,其个人勇武冠绝天下,统兵能力亦是一流,真打起来,必然是惨胜,己方伤亡绝不会小。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最稳妥的方式取得胜利,最大限度地减少大秦儿郎的伤亡,他索性调集重兵,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四比一的兵力配置,这已是给了项羽这位“西楚霸王”天大的面子,也体现了赵信对他的重视。
两军阵前,一片死寂。赵信策马缓缓而出,黑风迈着优雅而充满力量的步伐。他的目光,穿越数百步的距离,落在了楚军阵前那个如同铁塔般巍然矗立的身影上。
那人身高九尺,虎背熊腰,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手持一杆粗长的霸王枪,胯下乌骓马神骏非凡,仅仅是站在那里,便有一股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霸道气势!正是西楚霸王,项羽!
赵信勒住战马,气沉丹田,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遍前沿阵地:
“项兄,睽违日久,别来无恙乎?可还认得故人?”
项羽的目光如同两道冷电,瞬间锁定在赵信身上,瞳孔微缩,冷哼一声,声如洪钟:“是你?!赵信!”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从最初濮阳相遇时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秦军小卒,到如今威震天下、贵为大秦赵王的对手,赵信的崛起速度,超乎所有人想象。而其武艺,更是从当初需要凭借技巧周旋,到如今连他都感到隐隐的压力。项羽虽狂傲,却也不得不承认,眼前此人,确是他生平仅见的大敌,有其独到之处。
赵信微微一笑,继续以言语试探,意图在心理上占据先机:“项兄,上次咸阳一别,阁下狼狈离去,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今日卷土重来,声势倒是浩大。只是,项兄莫非真的执意要将项氏一族的百年声誉与万千族人的性命,都拖入这万劫不复的深渊吗?”
他故意提及咸阳旧事,模糊化那场短暂交锋的结果。下面普通的秦军士卒并不清楚当时具体情况,只听得赵王此言,顿时觉得原来这嚣张的项羽早就在赵王手下吃过亏,甚至是“狼狈离去”,己方士气不由得为之一振。
而楚军阵营中,则泛起一阵细微的骚动,一些士卒面露疑惑——他们心目中战无不胜的霸王,难道真的曾败走过?
“竖子!安敢胡言乱语,乱我军心!”
项羽勃然大怒,声震四野。
“我项羽顶天立地,自起兵以来,大小数十战,未尝一败!当日咸阳,若非秦狗遍地,我早就将你斩于剑下,岂容你在此猖狂!”
赵信听了,只是淡然一笑,并不反驳。他的目的已经达到,种子已经播下,无需多言。他转而问道:“项兄之勇,天下皆知。然,凭你麾下这五万人马,就妄图动摇我大秦铁桶江山?未免太过儿戏。如今我皇陛下已得长生,圣体康泰,雄心不减,大秦的宏图霸业必将万世延续!帝国的黑龙旗,终将插遍目之所及的所有土地!你此举,不过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项羽闻言,脸上露出极度不屑的神情,狂傲之气尽显:“有何不能?!暴秦无道,天下苦秦久矣!我项羽振臂一呼,从者云集,数月之间,便纵横江东,所向披靡!要不了多久,天下反秦的仁人志士必将群起响应,届时烽火遍地,推翻你这暴秦,指日可待!!”
他这番话极具煽动力,身后五万楚军听得热血沸腾,齐声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推翻暴秦!霸王万岁!!” 士气瞬间被提升到了顶点。
赵信见状,冷笑一声,声音如同冰锥,刺入每一个楚军士卒的耳中:“痴人说梦!项项羽,你睁大眼睛看清楚!今日,你麾下这五万人马,能不能活着离开这垓下,都是未知之数!实话告诉你,为了彻底剿灭你这祸患,陛下已布下天罗地网!此地,不仅有我这二十万大军!”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对面开始出现不安情绪的楚军,才缓缓说道:“你的后方,岭南五十万南军,已奉旨北上,对你形成合围之势!为防你北上流窜,长城军团二十万边军精锐,正日夜兼程,火速南下!如今,百万大军已云集于此,只为镇压你项羽一人!你,足以自傲了!”
这番话半真半假,虚张声势,却是标准的攻心之计!真以为赵信只会逞匹夫之勇?开玩笑呢,二爷熟读春秋的好吧,“兵不厌诈”、“上兵伐谋”的道理岂能不懂?
果然,他话音一落,楚军阵营刚刚提升起来的士气,如同被戳破的气球,迅速回落,恐慌的情绪不可抑制地开始蔓延。百万大军?这如何能敌?
“肃静!!!”
项羽察觉到军心浮动,猛地一声暴喝,如同平地惊雷,竟暂时压下了麾下的骚动。他枪指秦军,霸气无双地吼道:“人多又如何?土鸡瓦狗,聚之何益?!我项羽,曾以百人攻取县城,以千人连下郡城!如今拥兵五万,足可横扫天下,抵敌百万!秦军人多,不过是一群无能的废物,又有何惧?!”
他这番狂妄到极点的话语,听得秦军将领们无不咬牙切齿,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冲上去与他拼命。赵信也是一愣,随即失笑。
项羽之狂,果然名不虚传!他自己身负关羽传承,潜移默化之下,偶尔也会有心高气傲之时,藐视群雄。但关羽之傲,是建立在自身实力和对某些原则的坚守之上,对于真正忠义之人,他亦是敬重有加。
可眼前这项羽,其狂傲似是融入了骨髓,仿佛这世间,根本无人能入他之眼,无人有资格与他相提并论!这是一种唯我独尊、睥睨古今的极致自信,或者说……自负。
赵信收敛笑容,目光变得锐利起来,青龙偃月刀缓缓抬起,刀尖遥指项羽:
“看来项兄是一如既往的自信。既然如此,多言无益。你我之间,终须一战!那便……厮杀一场吧!”
项羽眼中爆发出炽烈的战意,周身气势如同火山喷发般升腾,霸王枪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光:
“如此甚好!赵信,纳命来!看我今日,如何打碎你这大秦第一武将的神话,取你首级,祭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