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埃兰路的训练场逐渐安静下来。球员们结束了一天的高强度对抗,三三两两走回更衣室。草皮上只剩下几道散落的脚印,被泛黄的灯光拉得细长。
里贝里却没走,他一个人坐在场边,膝盖顶着手肘,目光落在球鞋上,眉头紧紧锁着。
这半个赛季,他的心情时常像这样压抑。
上个赛季,他几乎场场首发,是利兹联的左路奇兵。可这个赛季,小罗移到左翼自由人,史密斯在右路稳如磐石,德罗巴居中,罗本虽然玻璃,但也时常与他竞争。媒体写他是“成为轮换”,队内笑称他是“第一选择”。
可在他心底,仍然有个疑问:
“难道……我真的不再是主力了吗?”
“弗兰克。”
一个平静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猛地抬头,看见秦川正从看台那头走过来,风衣在夜风中轻轻摆动。利兹联的年轻老板,俊朗挺拔,带着一种令人无形心安的气场。
“老板……”里贝里犹豫了下,最终还是低声开口,“我想问……是不是球队已经不再需要我了?去年我打满主力,今年却成了轮换。是不是……我真的被边缘化了?”
秦川停下脚步,看了他一眼,唇角浮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
“走吧,去主教练办公室。”
贝尼特斯正对着战术板研究切尔西的阵型,见秦川带着里贝里走进来,他眼神闪了一下,似乎早已预料。
“拉法。”秦川开门见山,“弗兰克心里有点不安,我先说我的,再让你说战术的。”
贝尼特斯点头。
秦川转向里贝里,语气温和却坚定:“弗兰克,你要明白,你是我亲自从法国签来的球员,我给你了5年合同,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赛季可能你感觉首发次数变少了,但并不代表球队就不需要你了。”
里贝里咬紧嘴唇,眼神有些复杂。
秦川继续:“可这不意味着你失去了价值。恰恰相反,利兹联要打英超、欧冠、联赛杯、足总杯,一整个赛季六七十场比赛。你以为我能靠十一个人撑下来?媒体写的‘主力’‘替补’,更多是给外行人看的。豪门根本没有那么绝对的分界。”
贝尼特斯走过来,把手指敲在战术板上:“你是主要轮换,第一替补。能踢左,也能踢右。小罗累了?换你。史密斯需要休息?换你。甚至我们需要四前场压制的时候,你和小罗会同时上。上赛季球队踢4-2-3-1,小罗在中间,你在左路,是不可或缺的。那时候阵容不够厚实,你就是救火主力。但今年我们升级为4-3-3,阵型不同了。”
他语气一顿,笃定地看着里贝里:“你是计划内的第一梯队,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我们战术升级之后的新角色。”
秦川笑着补充:“别忘了,罗本可是玻璃人,他随时会倒下。到时候,利兹的边路还是要你来撑。你不是被削弱了,而是被保护了。你才二十一岁,俱乐部要长久留下你,而不是在你最需要成长的时候,把你耗干。”
里贝里呼吸急促了几下,眼眶有点发热。他望着战术板,又看向秦川,嘴唇抖了抖:“所以……我是球队的一部分,不是被取代?”
贝尼特斯走上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没错。你不是过去的救火主力,而是现在的关键棋子。”
秦川伸出手,坚定地说道:“利兹联,不会抛弃你。你的未来,还在这支球队。”
里贝里喉结滚动,眼睛有些湿润。他终于用力点了点头,声音低沉却坚决:“我明白了,老板。教练。”
一月的英格兰,寒风裹挟着阴沉的云。
街角报摊的纸张被吹得翻卷,头版赫然写着:
《范尼离队,皇马3500万欧敲定!曼联签下克劳奇》
副标题则毫不留情:
“与c罗矛盾激化,弗格森选择了年轻人。隔辈亲,教练宠,范尼被牺牲。”
球迷们三三两两站在报摊前,指点争论。
“范尼是大腿啊!就这么卖了?”
“听说训练里他骂c罗,说‘去找你爸哭去’,结果老爵爷当场震怒。”
“还能咋办?爵爷现在把c罗当孙子宠,范尼再能进球,也留不住。”
“克劳奇?那根竹竿真能接过枪吗?”
笑声、抱怨声混成一片,仿佛这座岛屿的冬天本该如此喧嚣。
利兹城中心的公寓里,秦川把手里的咖啡杯放在窗台。电视正播着同样的新闻,主持人语气兴奋:
“这是本冬窗迄今最劲爆的转会。范尼离开英格兰,加盟皇家马德里,而曼联迅速敲定克劳奇填补锋线。消息人士称,矛盾的导火索正是他与c罗的冲突。弗格森态度强硬,选择了年轻人。”
秦川靠在沙发上,唇角挑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
秦川关掉电视,屏幕闪着余晖。他把杯子轻轻放下,眼神却没有移开。
“弗格森……”他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
这位老人身上有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他能和八十年代的布莱恩·罗布森打成一片,能在九十年代镇得住坎通纳的桀骜,也能在千禧年后把贝克汉姆、吉格斯、斯科尔斯捏合在一起,如今又在为c罗和鲁尼搭建舞台。
秦川心底很清楚:这不是简单的战术能力。
有些主教练,哪怕一度辉煌,但一旦换了时代的球员,就只能无奈被时代淘汰。不是因为不会排兵布阵,而是因为他们与年轻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语言、气质、观念都渐渐隔绝。
到最后,他们不是输在场上,而是输在代沟。
可弗格森不同。
这位苏格兰老人,真正的强大之处,并不只是战术,虽然他根据每一批球员战术也在与时俱进。
但他好像更懂得如何与每一个时代的球员相处。
当年面对坎通纳,他像老派的护法者,纵容着那份桀骜,只在必要的时候狠狠压住。
面对吉格斯、贝克汉姆、斯科尔斯,他们是曼联的“92班”,他像一位父亲,把他们一手拉扯大,既严厉又骄傲。
而到了鲁尼、c罗这一代,他的气质又变了,像一个祖父,呵护、包容,甚至会在外界质疑时选择宠溺。
但真正让秦川心生敬意的,是这份“相处”从来不是空洞的情感,而是与战术一同进化。
九十年代,他敢打双翼齐飞,用传统英式的边路与高空轰炸摧毁一切;进入千禧年,他调整为更灵活的4-4-1-1,前腰与前锋互换,打穿对手防线;而当c罗与鲁尼成长起来,他又顺势舍弃固守的双翼,转向更快的中路渗透和反击切换。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缩短;战术与时代的距离,他抹平。
秦川靠在沙发上,轻轻吐出一口气。
作为一个二十二岁的老板,他明白这份力量有多么难得。
“能一直和时代同行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他心里默默说。
秦川目光又看向了那条“范尼加盟皇马”的新闻上,思绪却飘得更远。
今年,利兹在欧冠里双杀皇马,那场面至今还让人血脉贲张。那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佛洛伦蒂诺在媒体的追问中黯然辞职。
“银河战舰”的辉煌,随着那个男人的背影一同落幕。
现在的皇马,已经换了气质。
卡尔德隆更像个会计师,精明、算计、谨慎,不再追逐世界巨星,而是专挑“物美价廉”的机会。范尼就是这样的收获。
秦川心里很清楚:这种皇马,已经不再强大,已经失去了那种能压迫整个欧洲的危险。它被拉回到普通豪门的层级,和米兰、尤文、拜仁并列,而不再是凌驾于上的银河。
他缓缓呼出一口气,唇角勾起一丝笑意。
“至少这几年,我们不用担心马德里买人的阴影了。”
但他的目光又很快沉下来。
“危险会再来的……等到佛罗伦蒂诺二度上台。”
他在心里默默加了一句:“2009年,那才是真正的风暴。”
窗外的风刮过,吹动窗帘。
秦川抬眼看向远处,埃兰路球场的灯火在夜色中燃烧,仿佛巨兽呼吸。
而眼下,他要面对的,是穆里尼奥和切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