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想起前世这个时候。
贾母吃惯细粮的肠胃,吃不得粗茶淡饭。
老太太整个人,瘦得都脱了人形。
临终之时,伸出枯骨一般的手。
拉着宝钗的手。
一个劲地说:“好孩子,我所以选了你,全因为你身体好,识大体,有容人之心,且为人稳重!”
顿了顿。
又说道:“这人世,我心无所念,唯念宝玉,好孩子,你是个懂道理的,宝玉一直叫你宝姐姐,你当宝玉是个弟弟,把宝玉带好!”
宝钗先听老太太的话。
心里是真开心。
老太太夸我呢!
后听着,原来是想把宝玉托给她。
老太太最后交待说:“带好宝玉,答应我,和宝玉生死不弃,一定不能扔下宝玉,好孩子,带好宝——”
一口气上不来。
老太太的眼睛,直瞪瞪地盯着宝钗。
老爷、太太,一个劲地催宝钗。
“好孩子,快答应,快答应,让老太太安心地去吧!”
在众人催促下。
宝钗来不及心酸。
含泪允了贾母说道:“老太太放心,有一口吃的,必给宝玉先吃,有穿的还是什么好的,必先紧着宝玉!”
老太太这才闭上眼,松开抓住宝钗的手!
想到这里,宝钗眼里蓄了泪。
可真是一诺一世。
上一世煮了粥,先盛了送去给宝玉吃!
结果,自己冻死在雪地里。
死了还空着肚子呢!
宝钗想起这一段。
分外可怜那个冻死的自己。
宝钗抹了泪,出了闺房,走出屋子。
看见刑舅妈也在院中。
原来刚刚薛姨妈,是和刑舅妈在说话。
刑舅妈看到宝钗出来,以为扰了宝钗的觉。
有点谦意地,向宝钗说道:“我来得早了,打扰到姑娘了。”
宝钗看她拘谨。
便向刑舅妈笑道:“舅妈不用客气的,我每天都是这个时候起的。”
薛姨妈也说道:“你忒客气了,哪里就扰了她。我们宝钗,打小儿便不睡懒觉的。”
刑舅妈一家人。
现在都靠着薛家生活。
刑舅妈听得老公和女儿回来。
说起宝钗,赞不绝口。
刑大舅叹道:“真没想到,一个姑娘,扛起那么大的铺子。”
刑舅妈奇怪。
向刑大舅说道:“铺里主事,不是女婿么?”
岫烟笑道:“他是跑腿的,主事儿的是薛姑娘。”
想起薛蝌在前台。
遇到难决的宝贝。
都要找宝钗估价。
宝钗看一眼,便知何物。
说了价,让薛蝌去办。
没有一个顾客委屈的。
客人们都欢天喜地,拿了银子走了。
岫烟儿跟着宝钗。
学账目、学识物、学待人处事等。
对宝钗佩服得了不得。
都是闺中女孩。
宝钗怎么会知道得那么多。
又能识得那么多物件!
岫烟哪里知道。
宝钗得了祖父真传。
说起宝钗的祖父。
可是经商奇才。
宝钗祖父,生于乱世。
在乱世里,也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银子揽了不少。
当年恰逢开祖皇帝得四王八公,打天下。
开祖皇帝得了将帅,打仗是要银子的。
宝钗祖父,想保住银子,更想生意行天下。
便主动找到开祖皇帝。
提出供他军资。
开祖皇帝大喜。
有钱有人,这江山必得!
果然开祖皇帝如愿得了天下。
宝钗祖父做了皇家钱袋子。
开祖皇帝极信任宝钗祖父。
为方便宝钗祖父行商。
给宝钗祖父封了个“舍人”官号。
人称薛舍人。
舍人这官号呢,官无实职,但名声极霸气。
用现在的职位来讲。
相当于高层领导人的、贴身秘书。
皇帝的舍人,乃天子贴身近臣。
行走天下,有如君临。
薛舍人扛着皇权行商。
真的做到了生意行天下。
得了“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财富。
天道呢,向来给一不给二。
薛舍人得天下生意。
拥天下钱库。
偏是人丁不算旺。
一生只得一子一孙。
子不寿,便偏宠了孙儿。
本想等孙子薛蟠长大些,再教他生意。
等到能教时,才发现薛蟠这小子,没经商的才能。
小小年纪,吃喝玩乐闯祸上,倒显出天赋来!
妥妥熊孩子一枚!
不是挣钱的料子,倒是花钱的祖宗。
唯有此一个孙子,也不忍逼。
薛舍人便把视线,投到宝钗身上。
寻思宝钗将来嫁得好。
方能保得薛家财物,亦能护得薛蟠一世平安,保得薛氏生生不息之未来。
想要宝钗嫁得好。
要有长相,还要贤良淑德。
寻思宝钗长相有了。
贤良淑德么,得要书来灌。
不管男女,都是腹有诗书,方能气自华!
薛舍人开始培养宝钗。
这一培养,倒发现,孙女儿才真是个宝。
宝钗沉稳大气。
还特别聪慧。
教什么会什么。
薛舍人有了盘算。
便如林如海那般。
林如海没了儿子。
请了先生,把林黛玉当儿子培养。
薛舍人儿子死了,孙子不才。
便为孙女儿谋划。
也请了先生,把薛宝钗当做孙子培养。
宝钗学了天下经纬。
又学了薛舍人经商宝典。
薛舍人临终之时,嘱咐薛姨妈。
带宝钗去宫中选秀。
以宝钗之才貌,必得公主伴读的资格。
做了公主伴读,有机会接触公子王孙。
哪天被皇家选中,做了皇家儿媳,方能护得薛家长久。
所以宝钗进京选秀。
本以薛舍人的脸面,应该选上的。
可薛舍人呢,是开祖皇帝的钱袋子,不是新帝的钱袋子。
新帝不理旧帝情。
宝钗落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