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大看见贾政马车,迎了出来。
贾政吩咐乔大。
背了包勇进去。
吩咐贾芸,去请冯郎中。
又吩咐贾蓉贾芹几个。
把马车赶去祠堂。
马车上的东西,
交给代儒安排。
贾政自个,提了宝玉用的东西。
带着鸳鸯,来到贾母处。
贾母不在房中。
此时,贾母、王夫人,都在黛玉处。
贾政带着鸳鸯。
来到黛玉处。
贾母见了鸳鸯。
老人家欢喜得笑眯了眼。
鸳鸯给老太太、太太,行了礼。
又和宝玉黛玉见了礼。
贾母拉了鸳鸯过去。
老人家以为鸳鸯念她。
才跟了贾政来这乡间。
挺感动的。
丫头这是想我了。
老太太看着鸳鸯笑道:“你咋来的,是特意来看我的?”
鸳鸯不知如何回答。
想起老爷花了五百两银子买我。
我怎么说得出来。
倒是贾政,接了贾母的话。
向贾母说道:“鸳鸯是我买回来,我孝敬老太太的。”
贾母听了吃惊。
鸳鸯得了自由身。
在京城里,找个好人家嫁了!
你买她回来当奴才干吗。
再说我们家现在。
比不得从前了。
用什么奴才!
贾母向贾政说道:“你买鸳鸯到这乡间,岂不耽误她终身!”
王夫人寻思。
老爷不是好色之人。
平白地,买鸳鸯干吗?
王夫人顺着贾母的话。
向贾政说道:“老太太说得是,你买鸳鸯干吗?”
贾政便把鸳鸯的事。
细细地讲了一遍。
鸳鸯跪下。
向老太太哭着说道:“我也是走投无路,才求的老爷,从此以后,我生是老太太的人,死是老太太的鬼!”
贾母伸手拉起鸳鸯。
寻思现在不比从前。
五百两银子,确实多了!
鸳鸯没贪上好哥嫂呀!
亲哥哥能把妹妹卖给老色鬼!
以鸳鸯拒大老爷时的决绝。
鸳鸯真的会自裁了!
比起人命,五百两便算不得什么。
贾母对鸳鸯说道:“别胡说,小小年纪,什么生的死的,从此,安稳做我们家的人。”
正说着,外面说冯郎中到了。
贾政忙出去。
王夫人奇道:“冯郎中来干吗?”
鸳鸯坐车上看着。
并没听到包勇和贾政说啥。
鸳鸯也认不得包勇。
想着贾政收留乞丐。
应该也是不得已。
鸳鸯向王夫人说道:“那乞丐拦着车,老爷下去说了啥,便带上了,估摸是乞丐赖着,不带便不让路罢!”
王夫人知道。
家里不宽裕。
老爷五百两买回了鸳鸯。
说起来,是不得已!
咋又带个乞丐回来。
带这乞丐,也是不得已?
转而想到,不会又是什么女子吧!
王夫人向鸳鸯说道:“那乞丐,是男是女?”
听鸳鸯说是男的,方放了心。
心里笑自个。
想啥呢,我们老爷。
可是正人君子!
贾母听说还有乞丐。
向众人笑道:“这是什么黄历,老爷进京,带了你回来也罢了,咋地又让乞丐讹上?估计这乞丐,也是没路了!可怜见的,养了呗。”
正说着,刑夫人来请安。
刑夫人看到鸳鸯,颇是稀奇。
鸳鸯给刑夫人请安。
再说贾政出去。
领冯郎中给包勇看诊。
冯郎中给包勇号了脉。
又扎了几针,开了药方。
冯郎中向贾政说道:“他是受了寒,兼饮食不济,拖得时间长了,亏空了身子,我扎了针,再吃这水方,慢慢地补着,气血补回来,病便好了!
贾政叫人熬药。
送冯郎中出去。
贾政重又来到黛玉这里。
贾母看贾政进来。
向贾政笑道:“出去料理乞丐,咋的又回来了?”
贾政也笑道:“还有事,没交待完。”
贾母说道:“你先细细说说,乞丐咋讹上你了!”
贾政便把包勇的事。
给贾母讲了一遍。
贾母听了唏嘘!
向贾政说道:“这孩子也是苦呀!好好待他,咱家粗茶淡饭还吃得上,让他留庄上好了!”
贾政转向王夫人。
向王夫人说道:“本是要打听姨妈母女的,偏遇到鸳鸯的事,后便岔开了。以后再进京时,我必记着。”
王夫人想起贾政说的。
官家并没为难亲戚。
宝钗母女,尚有铺面生意。
宝琴又嫁了韩翰林家。
还有薛蝌跟着。
虽无从前显赫。
银子上不会缺。
比我们好过。
便也不是十二分地担心了。
王夫人向贾政笑道:“不是什么要紧事,薛家又没被抄家,官家不为难她们,应该也不难的。”
贾政听了点头。
转向宝玉。
指着先前拎进来的包裹。
对宝玉说道:“该备的东西,我给你备了,学不学,全看你的意思。”
心里好笑。
成天儿看不见你摸书。
还不知道你认不认得书呢!
以前让你背诵个书。
跟挤牙膏似的!
宝玉起身,向贾政恭身行礼。
现在不是从前。
宝玉娶了黛玉。
还生了一对儿子。
宝玉自然努力。
为的是给妻儿谋好的生活。
宝玉答贾政道:“儿子一定好好读书,不负老爷花出的银子!”
贾政笑道:“我花银子,倒无所谓,我不怕你辜负银子,倒怕你辜负自己,亦辜负信你的人!”
言下之意。
老太太、太太、黛玉儿。
都是力挺你的人。
别辜负了她们。
宝玉低头站着。
默而不答。
贾政不再理宝玉。
转身向贾母告辞。
然后去学堂。
和代儒商议上课之事去了!
宝玉见贾政走了!
方自在了。
才想起和鸳鸯见了礼。
还没说上话呢。
本以为府门一别。
这些人永远见不到了!
没想到和鸳鸯,还有再见之日。
宝玉走过来。
向鸳鸯说道:“鸳鸯姐姐,没想到我们此生,还能相聚!”
转而又叹道:“唉!只可惜,袭人紫娟他们,不知何处去了!”
鸳鸯也叹道:“不知道她们如何!我倒是命好,抱着必死的心,恰好遇到老爷,这才回到老太太身边!”
贾母听了鸳鸯的话。
向鸳鸯笑道:“小小人儿,别把死挂嘴上。”
鸳鸯说道:“老太太是明白我的,我不怕死,我是立过誓的,今生不嫁人!我那无良的哥嫂,要把我嫁给一个商人。”
王夫人想起那五百两银子。
有点肉疼。
寻思嫁给商人,又有什么不好。
人虽老了些,好歹也是衣食有着。
王夫人说道:“商人也不错呀,女子哪个能不嫁人呢!”
刑夫人听了王夫人的话。
并不知道之前的事。
以为鸳鸯是来看老太太的。
之前贾赦相中鸳鸯。
要纳鸳鸯为妾时。
曾让刑夫人去说。
刑夫人听了贾赦吩咐时。
在贾赦面前打了包票。
想着一个奴才。
抬做大老爷的妾,可是天大的喜事。
谁知道鸳鸯不识抬举。
刑夫人去贾母处说时。
鸳鸯在老太太面前,大闹了一场。
搞得刑夫人,被贾母训了一顿。
回去又被贾赦抱怨一通。
自打鸳鸯拼死拒贾赦。
闹得刑夫人里外没脸。
此后,刑夫人看见鸳鸯,便不喜了。
希望这小蹄子,倒点霉才好!
刑夫人接了王夫人的话儿。
向王夫人笑道:“鸳鸯不是不嫁人,是不想嫁给老头,想必那商人也是个老的。”
鸳鸯不敢接话。
寻思刑夫人,还不知道我是买来的。
刑夫人若知道,二老爷用了五百两银子,买了我。
还不知道要编排我些啥呢!
刑夫人向王夫人说完话。
转头看着鸳鸯笑。
向鸳鸯说道:“瞧瞧,鸳鸯脸红脖子粗的。”
鸳鸯憋红了脸,不言语。
刑夫人有点得意。
转向王夫人笑道:“怎么样,我说中了吧!”
鸳鸯不知如何应答。
王夫人说道:“可不是么,那商人老了些!”
贾母听着两个儿媳妇,一唱一和的。
看到鸳鸯,憋得脸红脖子粗的。
老太太心疼鸳鸯。
替鸳鸯说道:“嫁人,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都嫁呀,小姑娘不嫁老头子,也没什么错,男人老了,还娶小丫头,又安什么好心,自个死了,小姑娘人生才开始,就得守寡儿。”
老太太护了。
刑夫人不敢再说。
凤姐儿好奇道:“怎么着那么巧,正好就遇到老爷的!”
鸳鸯这才说道:“哥嫂商议要强捆我去,我跑上大街,想着找个啥东西,撞死算了。结果,哥嫂拦着,又有人围来瞧热闹,我看到人圈外,站着老爷,我挣脱冲出人群,求了老爷。”
王夫人寻思,这一求,老爷心软了,
五百两银子没了!
王夫人笑道:“老爷就带回你来了!”
凤姐儿笑道:“这么一来,恼了你哥嫂,可回不去了!”
王夫人说道:“哪里还回去!我们老爷,从她哥嫂手里买下来了。”
鸳鸯知道王夫人不高兴。
五百两买个奴婢。
哪个主母都会心疼。
寻思别再扯了,再扯扯出五百两来。
我现在又成了贾家奴才。
刑夫人肉疼,她是大太太。
编排出什么坏话。
我也没处说理去!
为了岔开话题。
鸳鸯只得搬出贾母来。
回王夫人道:“老爷说,老太太身边没个丫头,听我说念着老太太,便答应带我回来的。”
贾母听得这话儿。
特别地开心。
鸳鸯这话儿。
一则说明,鸳鸯念着我这老太婆。
二则说明,我的儿子孝顺呀。
贾母向鸳鸯笑道:“这就是咱俩有缘,我也常常叫错,总以为你还在身边,老天怜你对我的心,让你遇到老爷。”
又转向刑夫人、王夫人说道:“别看我这儿子不多言,心里有我,实实是个好儿子。”
刑夫人连忙说道:“二老爷孝顺,唉!我们大老爷也想孝顺,可惜不在身边。”
说着,抹起泪来。
又说道:“我们老爷在流放之地,也不晓得要受多少苦楚!”
贾母听了,想起贾赦,也难受起来!
不管儿子好与坏,做娘的都疼呀!
凤姐儿见贾母难受。
寻思这话题是我惹下的。
倒是让刑夫人有了说辞。
惹得老祖宗难受!
凤姐儿连忙笑道:“讲什么儿子孝顺,老太太的心,也别偏到胳肢窝里,讲讲我们这些媳妇儿,我们也很孝顺的,夸夸我们呗!”
贾母含泪笑道:“你这猴儿,还有邀人夸的道理,你也不想想你的琏儿。”
凤姐笑道:“我们琏儿很好,琏儿在那地方,想起回来就能抱儿子了,不知有多开心呢!”
贾母想起添家进口的事,又开心起来。
众人看到老太太心情好了。
闲话一番,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