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带着一种透明的质感,斜斜地照进画室,尘埃在光柱中无声飞舞。
苏晚正对着一幅半成品调整细节,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提示收到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英文名,后缀是某个国际通用的加密邮件服务域名。
她并未太在意,或许是某个画廊的常规资讯。直到她洗完画笔,端起水杯休息时,才顺手点开了那封邮件。
标题是简洁的英文:「Invitation for Art collaboration - the heart of the city」
“城市之心”?苏晚的心微微一动。这是近期京市最受瞩目的文化地标项目,由蜚声国际的建筑大师洛青山主持设计,据说其核心艺术大厅的设计极具颠覆性,一直备受业界关注。
她往下阅读正文,内容同样简洁而正式:
「尊敬的艺术家: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城市之心’艺术中心核心壁画创作的匿名竞选。本次竞选仅以作品说话,不论资历,不问出身。附件是项目空间的基本数据和设计要求。如果您有兴趣,请于截止日期前,将您的创作概念稿及个人对该空间的艺术陈述发送至指定邮箱。
期待您的佳作。」
落款处,只有一个洛青山工作室的官方logo,没有具体联系人。
苏晚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
匿名的……竞选?
不论资历,不问出身?
她的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起来,血液仿佛在瞬间升温。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抱负的艺术家而言,都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意味着她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创意和实力,去角逐这个足以让任何艺术家职业生涯闪耀的舞台!
没有“苏家养女”的标签,没有“顾太太”的光环,只是作为“艺术家苏晚”本身。
兴奋与激动如同潮水般涌上,但紧随其后的,是巨大的压力和自我怀疑。
洛青山大师的要求出了名的严苛,参与竞选的必然都是国内外顶尖的高手。她一个初出茅庐、几乎没有任何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经验的新人,真的可以吗?
她的作品,能入得了大师的法眼吗?能承载起“城市之心”这样一个宏大命题的重量吗?
两种情绪在她心中激烈地交战着。
她放下水杯,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庭院里在寒风中依旧挺立的青松。阳光照在她脸上,映出她眼中闪烁不定的光芒。
这是一个挑战,一个极其艰巨的挑战。
但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让她真正以独立姿态,站在专业领域证明自己的机会。
她想起自己无数个在画室里度过的日夜,想起那些倾注了心血却只能静静躺在角落的画作,想起内心深处那份从未熄灭的、对艺术最本真的热爱与渴望。
退缩吗?
不。
她深吸一口气,冰凉的空气吸入肺腑,却让她的眼神逐渐变得清明而坚定。
她回到画架前,重新拿起画笔,目光落在眼前那幅尚未完成、却已初具灵韵的作品上。
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但她的心,却前所未有地沉稳。
她打开附件,开始仔细阅读那些复杂的数据和要求。
匿名的邀约,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她知道,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必须投出属于自己的、最有力的一次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