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麓山县迎来了第一场冬雪。
细碎的雪花夹杂在寒风中,给光秃秃的田野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银霜。
然而,在下溪村的水产养殖基地,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火热景象。
十六座巨大的池塘暖棚,在风雪中巍然矗立。
棚顶的积雪很快就被棚内透出的热气融化,顺着弧形的棚顶化作水流淌回池塘。
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调控,所有暖棚内的水温都已经稳定在了十五摄氏度以上。
水质的各项指标也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万事俱备,只欠鱼来。
这一天,几辆挂着南方牌照的特种水产运输车在风雪中缓缓驶入了基地。
这些运输车每一个都像一个移动的水族馆。
巨大的水箱里配备了恒温系统和纯氧供应装置,确保长途运输后鱼苗虾苗的存活率达到最高。
这是林小燕按照林冒烟的指示,不惜重金从省城请来的专业运输团队。
消息传开,整个基地都沸腾了。
田苗带着她的团队早已穿戴整齐在池塘边等候。
林小燕、林建国,甚至连孙有福都闻讯赶来,亲眼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来了!来了!”
随着一声呐喊,第一辆运输车的车门打开。
不过田苗并没有立刻下令投放。
她按照林冒烟培训时教的,先让工人们舀了一桶运输车里的水,又从一号池塘里提了一桶水。
她拿出温度计分别测量两桶水的温度。
“车里的水是二十度,池塘里的水是十五度。”田苗大声报告道。
林冒烟点了点头,奶声奶气地说:“温差有五度呢,要先过水才行!”
“不然鱼苗突然换了温度,会感冒生病的!就像人从冷屋子突然进热屋子会不舒服一样。”
田苗立刻指挥工人们在池塘边摆开了十几个大塑料盆。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用网兜将运输车水箱里的鱼苗连同原水一起舀进了塑料盆里。
“现在开始过水!”田苗一声令下。
工人们开始用水瓢一瓢一瓢地将池塘里的水缓缓加入装着鱼苗的塑料盆中。
每隔十分钟就加一次。
每次加的量都不超过盆里原水的五分之一。
林冒烟站在一旁,像个小老师一样,奶声奶气地解释着:“这样慢慢加水,鱼苗就能慢慢适应新家的温度啦。”
“等盆里的水温和池塘里的水温一样了,鱼苗就可以下水啦!”
孙有福在一旁看得啧啧称奇:“这么个小娃娃,懂得可真多!”
林小燕在旁边笑道:“孙老板,这就是科学养殖!咱们福娃合作社做的可都是精细活儿!”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过水程序,第一批鱼苗终于准备就绪。
田苗再次测量了水温,确认温差已经不到一度,这才下令投放。
工人们抬起塑料盆,将里面的水连同鱼苗一起缓缓倾倒进池塘。
“看!是吉富罗非鱼苗!”
田苗指着水里那些银灰色的小鱼兴奋地喊道。
这些鱼苗每一尾都只有手指长短,但在温暖的池水中它们显得格外活跃。
很快就四散游开,消失在广阔的水面下。
紧接着是二号塘。
同样的过水程序,同样的耐心等待。
这次从塑料盆里倒出的是晶莹剔透、几乎呈透明状的南美白对虾苗。
它们密密麻麻,像一捧流动的碎钻在水中欢快地弹跳着。
三号塘过水后放养的是高价值的鲈鱼苗。
四号塘是深受市场欢迎的鳜鱼苗。
五号塘则是密密麻麻的大闸蟹苗,它们像一枚枚小小的铜钱挥舞着稚嫩的蟹钳迅速沉入水底。
每一口池塘都根据其大小和水深科学地放养了不同种类、不同密度的高价值水产品。
而每一批鱼苗都经过了严格的过水程序。
虽然这让整个投放过程变得更加漫长,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对这些金贵苗种最好的保护。
孙有福站在塘边看得是心潮澎湃,两眼放光。
他搓着手对身旁的林小燕说道:“小燕总,我的天哪,你们这手笔也太大了!”
“这些可都是金贵的玩意儿啊!要是真能养成了,到了过年我那迎客来饭店的菜单可就独霸整个麓山县了!”
林小燕的脸上也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孙老板,你就放心好吧!我们福娃合作社什么时候让你失望过!”
最壮观的场面出现在最后。
几辆车厢上布满透气孔的卡车缓缓驶来。
车厢门一打开,一片黄色的小旋风伴随着滴滴滴的稚嫩叫声瞬间席卷了整个场地。
足足两万只毛茸茸的樱桃谷鸭苗像潮水一般从车上涌了下来。
它们摇摇摆摆,浩浩荡荡,汇成一股黄色的洪流。
工人们打开了通往最后两个专用池塘的栅栏。
鸭苗们仿佛天生就懂得水的召唤,争先恐后地扑进了为它们准备的乐园。
清澈的水面上瞬间绽开了两万朵黄色的浪花。
小鸭子们在温暖的池水中尽情地嬉戏、追逐、鸣叫,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看呆了。
在万物萧条的寒冬,在这冰天雪地之间,竟然有这样一幅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画卷。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林冒烟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切,小小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她走到林建国身边拉了拉他的衣角。
“爸爸,你看,鸭子在水里游会拉粑粑。它们的粑粑可以养肥水里的绿藻。”
“水里的绿藻长多了就可以给旁边池塘里的草鱼当饭吃。”
“这样我们不仅省了鸭子粪便的处理费,还省了一大笔鱼饲料的钱呢。”
“这就叫生态循环农业!”
林建国听着女儿这番高深的理论,虽然不是很懂。
但他看着那满塘欢快的鸭子和旁边池塘里若隐若现的鱼群,心中充满了震撼和自豪。
他的女儿总能用一些他听不懂的道理,办成一些他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放养工作一直持续到傍晚才全部结束。
十六个暖棚全都迎来了它们新的住客。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棚子的入口封闭好,只留下小小的观察窗。
棚外风雪渐大,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
棚内增氧机在嗡嗡作响,水中的鱼虾鸭正在温暖的港湾里开启它们反季节的生长之旅。
夜幕降临,林小燕在合作社的食堂里特意加了餐。
犒劳所有参与放养工作的人员。
饭桌上大家举着酒杯,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喜悦。
“为了我们冬天的丰收,干杯!”
“干杯!”
热烈的气氛驱散了冬夜的严寒。
所有人都相信,等到春节来临之际,这些今天放下去的小生命,将会变成一笔笔巨大的财富涌进福娃合作社的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