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50 章:铁舰压境降毛利,盟约既定镇东瀛
嘉靖三年五月十五日,辰时。 大明水师舰队如钢铁屏障般横亘在毛利藩近海,15艘龙王级重型铁甲舰一字排开,950mm主炮炮管直指毛利藩主城萩城,黑色烟囱喷吐的蒸汽在海风中散开,威压扑面而来。40艘巨龙级、80艘猛龙级分列两翼,150艘迅龙级与60艘踏浪级封锁了所有航道,整个海域被明军彻底掌控。
郑崇礼站在龙王壹号舰桥,手中挥舞着石山本愿寺的密信副本,对身旁的传令兵道:“派一艘踏浪级炮艇,送这封通牒给毛利藩主毛利元就!限他三日内交出勾结萨摩藩的罪证,率文武官员出城投降,否则便轰平萩城!”
“得令!”踏浪级炮艇载着通牒,快速驶向萩城港口。陆承熠站在萧策身旁,手持望远镜观察萩城动静:“萧先生,萩城依山而建,城外有两道护城河,城头虽布置了火铳与燧发枪阵地,但射程有限,根本无法触及我军舰队。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港口的十余艘仿制西洋战船,配备的是小型红夷炮,或许会发起突袭。”
萧策赞许道:“承熠贤侄观察得极为细致。这些仿制战船确实是隐患,需提前部署防备。你随工部工匠学习过舰船构造,可协助制定应对方案。”
陆承熠立刻取出纸笔,快速绘制战术示意图:“可令10艘迅龙级前出,以130mm副炮摧毁港口战船的火炮阵地;再派5艘踏浪级炮艇穿插,用机枪扫射甲板守军,不让他们有启航突袭的机会。”
郑崇礼看后点头认可:“就按承熠贤侄的方案执行!传我命令,迅龙级、踏浪级即刻行动,清理港口威胁!”
不到一个时辰,港口的毛利藩战船便被尽数摧毁。迅龙级的副炮精准命中战船船身,开花弹炸开后,木质战船瞬间破损漏水;踏浪级的机枪横扫甲板,毛利藩士兵纷纷落水,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萩城内的毛利元就站在城头,望着海面上气势磅礴的大明铁甲舰队,脸色惨白——他深知,仅凭毛利藩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大明水师抗衡。
午时,萩城港口。 一艘挂着白旗的小船缓缓驶出,船上载着毛利藩的家老与两名使者。小船靠近龙王壹号后,家老躬身行礼:“我家主公毛利元就,愿接受大明通牒,即刻交出罪证,恳请提督暂缓进攻,容我等出城请降。”
郑崇礼下令放下吊梯,让使者登舰。毛利家老递上一箱密信与账本:“这些是毛利藩与萨摩藩、石山本愿寺的往来密信,账本则记录了资助萨摩藩火器的款项。我家主公确有过错,愿率全藩称臣纳贡,永归大明管辖。”
陆承熠协助萧策查验密信,发现其中不仅有勾结计划,还记载了毛利藩暗中囤积火器、训练士兵的图谋。“提督,密信与账本属实,毛利藩确实早有不臣之心。”他将查证结果禀报郑崇礼。
郑崇礼脸色一沉,对毛利家老道:“毛利元就勾结叛逆,罪证确凿。若真心请降,需满足三个条件:其一,交出所有火器与战船;其二,遣长子入质京城;其三,开放港口,接受大明水师驻扎。否则,休怪我炮轰萩城!”
家老连忙应道:“我家主公定然应允!恳请提督给我三日时间,整理火器、安排人质,届时亲自出城请降。”
郑崇礼点头道:“本提督给你三日期限。三日之后,若未见到毛利元就出城投降,便即刻发起进攻!”
五月十七日,未时。 距离约定的投降期限仅剩半日,陆承熠随一支明军小队前往萩城郊外侦查,确认毛利藩是否在暗中部署兵力。小队行至一处山谷时,突然遭到百余名校装武士的伏击——这些人是萨摩藩残余势力与毛利藩主战派的勾结者,试图在投降前拼死一搏,劫持明军将领逼迫舰队撤退。
“是燧发枪与长刀队!”陆承熠反应迅速,立刻下令小队占据山谷两侧高地,“用嘉靖一世步枪压制射击,切勿让他们近身!”
明军士兵迅速散开,依托岩石架设步枪。嘉靖一世步枪的远射程与高精度在此刻尽显优势,武士们刚冲到山谷中段,便被精准射杀。陆承熠手持步枪,瞄准带头的武士头目,一枪命中其胸口。头目倒地后,武士们阵脚大乱,开始四散奔逃。
“穷寇莫追!守住阵地即可!”陆承熠喊道。他深知山谷地形复杂,若贸然追击恐遭埋伏。待武士们彻底撤离后,小队在现场发现了萨摩藩的家纹旗帜,证实了这些人正是萨摩残部。
“萧先生,毛利藩主战派与萨摩残部勾结,试图破坏投降事宜!”陆承熠派人将情况禀报给萧策。萧策立刻下令增派兵力,加强对萩城的包围,同时提醒郑崇礼提高警惕。
五月十八日,辰时。 萩城城门大开,毛利元就身着素服,率文武官员出城请降。他身后跟着长子毛利隆元,以及满载火器、战船图纸的车队。大明水师舰队鸣炮三声,作为受降仪式的开始,郑崇礼率将领登上陆地,接受毛利元就的降书。
“罪臣毛利元就,勾结叛逆,罪该万死。今愿率全藩归顺大明,岁岁纳贡,永不反叛!”毛利元就跪地叩首,将降书高高举起。
郑崇礼接过降书,沉声道:“毛利元就,念你主动请降,且未造成更大祸端,本提督奏请朝廷,免你死罪。日后需恪守盟约,若有二心,定斩不饶!”
“罪臣遵旨!”毛利元就连连叩首。
陆承熠站在一旁,看着毛利藩士兵将火铳、燧发枪与战船图纸一一交出,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胜利,不仅是大明铁甲舰与精良火器的胜利,更是盟约合力、战略得当的成果。他注意到毛利藩的火器工艺远逊于大明,甚至有不少是仿制萨摩藩的劣质产品,心中愈发坚定了大明军事实力的强大。
受降仪式结束后,郑崇礼下令进驻萩城,安抚百姓,整顿秩序。同时派遣舰队前往东瀛各地,宣示大明主权,督促其余藩国归顺。武田信长也按盟约,派遣陆军清剿各地残余叛逆,东瀛局势逐渐稳定。
五月二十五日,京城。 镇国公府内,陆砚昭正与徐阶商议东瀛后续治理事宜,突然传来捷报——大明水师平定毛利藩,东瀛诸藩尽数归顺,武田信长已按盟约开放五处通商口岸,遣使者随明军一同进京朝贡。
“好!好!好!”陆砚昭一连说了三个“好”,眼中满是激动,“承熠这孩子,果然没让我失望!”
徐阶也笑道:“砚昭,此次远征东瀛,不仅平定了叛乱,更扬我大明国威,开启了通商之路,实乃千秋功业。陛下定会龙颜大悦。”
乾清宫内,10岁的朱载霖接到捷报后,小脸上满是欣喜。他拿着陆承熠的立功奏报,对麦福道:“陆承熠屡立奇功,朕要重赏他!封他为定远校尉,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
麦福躬身应道:“陛下圣明。另外,武田信长与毛利元就的使者已抵达城外,求见陛下。”
朱载霖点点头,道:“宣他们进京。朕要让他们知道,归顺大明,方能长治久安;若敢反叛,便是萨摩藩与石山本愿寺的下场!”
此时,东瀛的海面上,大明水师舰队正准备返航。陆承熠站在龙王壹号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东瀛海岸线,心中充满了自豪。他手持嘉靖一世步枪,想起出征前父亲的嘱托与徐爷爷的期望,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这场远征,不仅让他历练成长,更让他见证了大明的强大与威严。
夕阳西下,铁甲舰队驶离东瀛海域,朝着大明的方向破浪前行。东瀛已定,盟约既定,一个属于大明的新时代,已然开启。